正文

父亲节:定格在画中的“父爱如山”

(2019-06-15 16:17:06) 下一个

如果不是一位父亲的短信,我差点忘了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也就是明天是西方的父亲节。比起母亲节的热热闹闹,父亲节在微信朋友圈显然冷清很多。给父亲打个双引号,是因为给我发短信的人的身份是一个寄宿家庭的男主人。他发来的短信是英语,大意是:Ryan明天大学毕业,我将去参加他的毕业典礼。Ryan是在他家住过的一位高中留学生,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了。

 

每年都有即将赴加的留学生问我一个问题:我们以后怎么称呼未来寄宿家庭的男、女主人?。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毕竟未来的留学生活毎天要生活在一起。我给的答复是:可以称呼爸爸、妈妈,也可以直呼其名。我私下了解到有些学生会称呼自己寄宿家庭的女主人为“Mom”,但很少有人称呼自己寄宿的男主人为“Dad”。看来,母亲这个角色天然就代表着亲近和谐,父亲有种让人疏离的感觉。

 

起初被人类所认识的生育源泉是母亲而非父亲。因此人类最初的始祖神多为女性,如女娲,而父亲则处于一种被隐形的地位。但越是这种隐形的地位,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神秘,很多艺术作品就体现这种特点。

当代艺术家宋冬在《抚摸父亲》中描述的那样,他一直特别想表达对父亲的爱,想去抚摸他或者给他一个拥抱,但是我觉得不可以也害怕,因为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父亲就没抱过我。在作品中,他用一种光影投射的手打在父亲的身上,并抚摸着父亲的方式来表达他和父亲那种复杂的情感关系。

 

上图是拉图尔的《木匠圣约翰》,小耶稣举起蜡烛为正在劳作的父亲照明,孩子对老爸创造力的好奇与钦佩显露无疑。永远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与付出,他会换灯泡、通马桶、换煤气……在孩子的眼中,无所不能。

 

 

但最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是罗中立的《父亲》。罗中立把中华民族饱经沧桑但又百折不屈,永远对生活充满着希和期待的这个民族性格全部浓缩在《父亲》这部作品中,可见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更多的时候,父亲的形象处于一种缺失状态,但这并不代表不在或者不爱,是朱自清描绘的背影,是李宗盛歌中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只是在背后默默站着,就像一个无关紧要的存在,但又是温情的、坚韧可靠的。

 

给我来信的那位留学生父亲,叫做Nelson ,他和我在一个城市,他带过很多届留学生,是很多留学生的父亲。每年加拿大重大节日比如圣诞节、感恩节等,一些留学生都会从各地回到我们这座小城来看他。我每次碰到他,他都会把他知道的某个学生近况告诉我,并问问他带过的但联系不多的一些留学生情况。

 

中文有继父,英文也有相应的单词stepfather ,也许应该给寄宿家庭的父亲也创立一个新词比如“hostfather “,这样也许让我们留学生免了喊不出“Dad”的尴尬,又让大家能表达出对那位背后默默站着,但又是温情的、坚韧可靠的加拿大那位第二个父亲的真实情感。

 

让我们说一句父亲节快乐!,哪怕是从心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owen78746 回复 悄悄话 父亲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