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屠哟哟--闲说

(2015-12-17 19:06:04) 下一个

 

     图片上这位女士,现在大家都认识。认识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其实,我们这一代人从小都有一种“诺贝尔”情结,判断一个人是否做出很大贡献,那就看他有没有获取这个奖项。最初知道这个奖项是因为有两位华裔李政道和杨振宁获过这个奖,记得以前政治考试还考过类似题目,尽管他们已经加入美国籍,已经不属于中国公民,可这并不影响中国人内心那种自豪感。至于他们因为什么而获奖,估计知道人不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唯一的印象是那位90多岁老人娶了一位比他小很多的娇妻四处走动秀恩爱、大讲养生之道。在那两位之后,后面陆陆续续又有六位华人获奖者,但他们都不是中国公民。其实,真正土生土长中国籍获取这个奖项只有三个人,基本上也是这几年发生的事。第一位获奖者情况比较复杂,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了,是非曲直留给历史,让时间来说明一切,我只想说一句,不管获奖原因是什么,但肯定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在里面,“胡萝卜加大棒”是西方对中国的一贯政策。第二位,我读过他好几本书,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半途而废。以前因为《红高粱》这部电影读他的书,可总是读不到结尾,获诺奖后出于崇拜和好奇又去读,还是读不下去,我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文化层次还没有达到诺贝尔文学奖那个境界和高度,还是因为他写的东西翻译出来是给外国人看的?其实他自己也在多个场合谦虚表示:中国有很多作家比他更有资格获取这个奖项。第三个,就是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屠呦呦。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担心念错,还特意查了一下字典。这次和前两次都不一样,政府和全国人民都可以也都愿意接受这个奖项。屠呦呦本人也在多个场合表示,这个奖项不属于她本人,而是属于集体,属于我们这个民族。很多人认为她受到某种“裹挟”才说出这些话,但在我看来,她的这些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对《诗经.小雅》里面这句,网上有各种解读,真假也无从考证,但有两点可以明确:第一,青蒿素的发现,是传统中医带给世界的礼物,这是她的获奖发言稿的题目,也是她内心最想表达的情感;第二,她的名字确实来自于《诗经》里的那句话,不是偶然。所以说,她把青蒿素的发现根植于中华文明和文化这个基础,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这也是我们全体都愿意接受这个奖项的原因,既是我们文化的延伸,药物本身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屠呦呦这个名字不仅被我们中国人记住,国外的报刊杂志网站也都在介绍这位85岁的中国女性诺贝尔医学获奖者,前面那个图片就是我女儿从西方网站上复制下来,其实,最让她感兴趣的是图片下面那一句英语:the most confusing person to sing happy birthday to. 如果屠呦呦过生日,我们试着给她唱一句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 Tu you you......,”还真不好唱,老外往往对他尊敬的人都要调侃和幽默一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明海蓝天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唱的挺溜,合适。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