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正文

王熙凤: 毒招连环人性恶

(2006-12-28 00:39:35) 下一个

永远的流浪汉
闲读红楼梦


王熙凤迫害尤二姐致死,是《红楼梦》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内容之一。在这一事件中,王熙凤运用众多计谋,毒招连环,充分暴露了人性中最阴险、最凶恶、最残忍的一面,令人震惊不已。王熙凤没有读过什么计谋学、兵法书,可是,她对“三十六计”以及其他各种计谋运用之娴熟、之灵活、之果断、之成功,几乎可以跟《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周瑜、诸葛亮、司马氏相媲美。
对王熙凤的这些计谋和心机来一番赏析,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王熙凤其人,进一步读懂《红楼梦》其书,都可能大有裨益。

《红楼梦》第67回,心胸狭窄醋意十足的王熙凤无意中知晓了贾琏偷娶尤二姐,住在小花枝巷过小日子的事实,其伤心痛苦、气急败坏可想而知。此时此刻的王熙凤如何是好?如果换了其他人,也许只好痛哭流泪,认了,或者在贾琏面前大闹一场,然后被迫接受现实。
因为,从现实来看,在这场争斗中,跟贾琏两相比较,王熙凤这边有诸多不利的因素:
第一,按照封建礼法,按照贾府当时的规则,男人三妻四妾乃至寻花问柳都是合法的,而且是应该受鼓励的。第44回,贾琏乘贾母为王熙凤做生日大摆酒宴之机,在家里与鲍二家的私通,不凑巧正好被王熙凤本人发现,乘着酒醉大闹一场,“闹的不可开交”。结果,贾琏不但没有受到长辈的什么批评,反而还得到了贾母为他张开的“保护伞”:“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的住呢?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这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喝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对贾琏的批评,仅仅在于:一是“拿着剑”追赶王熙凤闹过火了;二是私通的对象档次太低了:“腥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王熙凤向贾母告状,也不敢触及贾琏私通鲍二家的这件事本身,而是虚构情节,诬告贾琏“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等等。
第二,按照封建礼法,做妻子的,必须容许丈夫纳妾,以至主动积极地替丈夫纳妾;特别是做妻子的在不能替丈夫生儿子的时候,赶快为丈夫纳妾更是责无旁贷。众人皆知王熙凤身体不好,没有子息,贾琏完全有理由娶二房。作为醋坛子的王熙凤至今尚未主动为丈夫纳妾,已有不贤良之嫌,于是她无论如何不敢公开公开反对贾琏纳妾。正如第69回讲到:“王夫人正为他(即王熙凤)风声不雅,深为忧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此,王熙凤本人也心知肚明,正如她对尤氏所言:“嫂子的兄弟(即贾琏),是我的什么人?嫂子既怕他绝了后,我难道不更比嫂子更怕绝后?……”(当然,按照王熙凤这个醋坛子的性格,她肯定是宁可绝后也绝不容许贾琏娶妾生子)。所以,在后来的多次场合中,她都假惺惺地再三强调,她是十分主张丈夫娶二房的,并且自我吹嘘:尤二姐是她为贾琏选中的,娶尤二姐正是她的主意。
第三,虽然,在贾琏夫妻之间内部,王熙凤的权力和气焰胜于贾琏,但是,贾琏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毕竟比王熙凤高。正如第44回所叙:“贾琏明仗着贾母素昔疼他们,连母亲婶娘也无碍。”对于此,王熙凤也是深知的。更何况,王熙凤知道自己的威风来自贾母,“狐假虎威”,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唯恐贾母不高兴不满意。
第四,贾琏这桩亲事,是宁国府贾珍、尤氏及其子贾蓉做的介绍。王熙凤对此不能不投鼠忌器。
对比之下,贾琏最大的过错,仅仅在于瞒着家庭“偷娶”。其实,“偷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按笔者的估计,贾母等长辈也不会因此而过分责备贾琏,既如此,王熙凤就更没有理由为此跟贾琏过招。至于冒着国孝、家孝偷娶,虽说是属于“严重犯罪”之列,但是,只要你家庭成员不去朝廷检举揭发,又会有谁去管你“桂殿兰宫妃子家”的这个闲事呢?作为平常人,你惹得起吗?
鉴于此,王熙凤要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可以说是难而又难的事。

可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王熙凤居然胜利了:似乎是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对手,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而且,王熙凤的这些计谋,几乎是在一瞬间想出来的。第68回末写到,王熙凤在了解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情之后,起初还是“把眼直瞪瞪的瞅了两三句话的功夫”才说得出话来,并且“越想越气,歪在床上,只是出神”。但是,王熙凤毕竟是王熙凤,“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场恶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恶战中,王熙凤举重若轻,兵不血刃,祭出了七个毒招:
第一个毒招:口蜜腹剑,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原意是调动老虎离开山头,比喻引诱对手离开他的地盘,调动敌军脱离他凭借的优越阵地,然后跟他作战。在《三十六计》(第三套·攻战计)中,调虎离山计是第15计。
从整个战役来看,这一招是开局之计,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把尤二姐赚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贾府,尤二姐才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才能成为任凭王熙凤宰割的鱼肉。假如尤二姐此时多几个心眼,任凭王熙凤花言巧语,天花乱坠,就是不动心,不挪窝,或者说等贾二爷回来再说,那么,王熙凤对尤二姐的迫害,就会变得艰难得多,复杂得多。
王熙凤为了赚尤二姐入贾府,又用了口蜜腹剑之计:一是低三下气,好话说尽:我王熙凤一向主张贾琏娶妾,是贾琏误会了她,曲解了她;我恳求妹妹你回贾府去,无论对我、对贾琏、对你的名声都有利;妹妹你要是不肯回去,我宁愿搬出来跟你一起住;你不要听信下人小人对我的糟蹋,我其实是很可以相处的,等等,说得尤二姐信以为真。二是“呜呜咽咽,哭将起来了。二姐见了这般,也不免滴下泪来”。三是带来了“四匹上色尺头,四对金珠簪环,为拜见的礼”。四是让“周瑞家等媳妇在旁边称扬凤姐素日许多善政”。
善良单纯的尤二姐做梦也想不到王熙凤的毒招,就这样毫无防备地跳进了王熙凤精心打制的陷井。

第二个毒招:上屋抽梯,以逸待劳。
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计》(第五套·并战计)中的第28计,基本内容是:诱敌落入险地,切断他的退路,阻击他的前应和后援,然后歼灭他。
王熙凤赚来尤二姐,不是让她直接进贾府,而是先到大观园李纨那里临时居住。李纨身为寡妇,尚来心如古井,不问是非,让她将尤二姐“收养几天”,真是再保险不过了。与此同时,王熙凤马上采取三条措施:一是“一一的吩咐了众人:‘都不许在外走了风声……’”;二是将尤二姐原来使用的丫头“一概退出”,换上自己的一个丫头;三是布置下天罗地网,不准尤二姐逃走。这些措施,就是上屋抽梯之计。
“谁知三日之后,丫头善姐便有些不服使唤起来”,甚至明目张胆地虐待尤二姐,让尤二姐连饭都没得吃,“或早一顿,晚一顿,所拿来的东西,皆是剩的”,而且还尖牙利齿冷嘲热讽,“说得尤氏垂了头”。这便是王熙凤使用的以逸待劳之计。以逸待劳,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4计,意思是暂且不与敌人直接交战,而是以静待动,以简驭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形势,减损阳刚之气以增益阴柔之气。读者可以想见,此后王熙凤就是不用其他毒招,仅仅用以逸待劳这一着,让“善姐不善”之类的丫头折磨下去,日复一日,长此以往,也够尤二姐受的。

第三个毒招:移尸嫁祸,虚张声势。
王熙凤不愧为王熙凤,她在以逸待劳折磨着尤二姐的同时,又深谋远虑:要是贾琏回来了公然保护尤二姐怎么办?要是贾珍、尤氏和贾蓉出面为尤二姐鸣不平怎么办?于是,她又精心炮制了张华到都察院告状的讼事。
本来,张华这边退亲的事早已经了结,而且即使没有了结,他也没有胆量告贾府。但是,王熙凤硬要张华告这一状,“就告琏二爷国孝家孝的里头,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停妻再娶”,并特意将火星射到贾蓉身上,吓得贾蓉等人疲以应付。官司打起来之后,王熙凤又叫家人“托察院,只要虚张声势,惊唬而已”。事原来,这一毒招才是王熙凤彻底改变自己劣势地位的要害所在。
王熙凤这一毒招,也是古代兵家和阴谋家常用的计谋。“移尸嫁祸”,原意是自己杀了人,移开尸体,把罪责转嫁给别人。推而广之,可以是蓄意制造或者是自然发生的某种事端和事故,只要起到“嫁祸”作用就行。例如唐朝时候的武则天,还在做昭仪妃子的时候,为了诬陷皇后,便于自己取而代之,不惜亲手扼死亲生女儿,嫁祸刚刚来过昭仪宫的皇后。非常喜欢这个女儿的唐高宗,果然信以为真。没过多久,高宗皇帝得了病,武昭仪又派人潜入正宫,在墙角埋下一个写着高宗的生辰八字白衣草人,然后又故意叫人向高宗告密,说皇后日夜念咒,要害死高宗。经过这两起“移尸嫁祸”的事件,高宗终于废掉了皇后,武昭仪于是阴谋得逞,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王熙凤在运用移尸嫁祸之计时,还配合着“虚张声势”之计。虚张声势,就是虚假地夸大声威和气势(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吹牛),造成假象,慑服敌军。战国时候的苏秦单枪匹马,三寸之舌,居然成功地说服了六国参与“合纵”,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让六国都拜他为相国,他使用的就是虚张声势之计。
按理说,指使他人状告自己家里人这一招,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有可能真的会伤害了自家人。但是,王熙凤长袖善舞,将移尸嫁祸、虚张声势这两计运用得十分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王熙凤之所以如此忌无忌惮,敢于将官司玩弄于股掌之间,主要是因为她有王子腾这个九省都点检做背景,加上她又是贾府的实际当家人,有权势又有银子,都察院哪能不听她的?张华哪能不听她的?
通过这场主动权完全控制在王熙凤手中,形同拉锯战般的官司,在贾府内外刮起了一股不利于贾琏这一边的舆论之风,造成了一种关系到贾琏等人严重违法犯罪的政治压力、舆论压力和道德压力。这一来,任凭贾琏、贾珍、贾蓉、尤氏都亏了理,不敢公开为自己辩护,更不用说保护尤二姐了。

第四个毒招:打草惊蛇,声东击西。
张华的官司打起来了,贾蓉也紧张起来了,可是,这一毒招的效果到底如何呢?这场虚张声势的官司对贾珍、尤氏、贾蓉等人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呢?在王熙凤的心目中,贾珍贾蓉父子是庸碌之辈,不足为虑,而尤氏却是明白人。第43回,贾母发动“凑分子”活动为王熙凤做生日筹集经费的时候,王熙凤不放过周、赵姨娘等人,尤氏过意不去,就悄悄地骂凤姐:“我把你这没足够的小蹄子儿!这么些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做生日,你还不够,又拉上两个苦瓠子!”同时,还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王熙凤在“凑分子”活动中的舞弊行为;针对王熙凤的太得意,尤氏多次以半开玩笑半是正经的方式讽刺她、警告她:“……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要流出来了!”“……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说罢:好容易今儿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象今儿这样的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两钟子罢!”这一切,都给了王熙凤深刻而又酸痛的印象。王熙凤当时就笑着表态:“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是‘钉是钉,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此时此刻,如果王熙凤她要真的进一步迫害尤二姐,尤氏会作出何种反应呢?尤氏他们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和决心去保护尤二姐呢?
为了搞清楚这一点,王熙凤决定“打草惊蛇”,火力侦察。打草惊蛇,是《三十六计》(第三套·攻战计)中的第13计,原意是扑打草丛,把藏在草丛中的蛇惊动起来,视其虚实,然后决定如何进攻。
接着,就有了“酸凤姐大闹宁国府”这一场闹剧。在这场火力侦察中,王熙凤继续“移尸嫁祸”,继续“虚张声势”,又哭又闹,连吓带骂,翻云覆雨,纵横捭阖,左冲右突,果然大如所愿:尤氏他们一是反复求情、自责,二是向王熙凤送银子,三是恳求王熙凤保守秘密,在贾母面前方便周全,四是同意王熙凤的处置方法。一句话,宁国府已经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从今以后,她王熙凤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地伤害尤二姐了!
王熙凤这一招用的也是声东击西之计。声东击西,也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中的一计,属于第6计,意思是故意声张要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王熙凤在尤氏、贾蓉面前撒泼,并不是她的真正目的,她的打击目标是尤二姐。“声东”是为了“击西”。

第五个毒招:瞒天过海,斩草除根。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的开卷第1计。原意是蒙哄皇帝安全地渡过大海。作为计谋,就是以战役伪装瞒过对方,敢于大胆作主,示假乱真,先斩后奏,实现目的。王熙凤运用此计,就是“示假乱真”,瞒过贾母。王熙凤在制伏宁国府之后,还有一个迫害尤二姐的“合法权”的问题。这个“合法权”必须来自荣国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授予以及王夫人的信任。王熙凤凭空捏造了一番“原系……我看上了很好……我原意娶来做二房……等满了孝再圆房儿”的谎言,加上尤氏在一旁作证,贾母和王夫人信以为真,还认为王熙凤“这样贤良”。于是,尤二姐正式住进荣国府,在王熙凤的眼皮底下起居,王熙凤取得了更为直接迫害尤二姐的方便。接着,王熙凤继续“移尸嫁祸”“虚张声势”,让张华继续告状,给贾母和王夫人惹麻烦。贾母不耐烦,便说:“可见刁民难惹。既这样,凤丫头去料理料理。”王熙凤又由此顺势取得了任意迫害尤二姐以及处置相关事宜的一切“合法权力”。
事到如今,对于王熙凤来说,张华的作用已经彻底完成,如果他再活下去就是危险的祸端、随时有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了。于是,王熙凤就“悄命旺儿遣人寻着了他……务将张华治死,方剪草除根,保住自己的名声。”
斩草除根之计,做法是彻底铲除祸根,不让他再生,不留后患。王熙凤没有想到的是,旺儿毕竟没有绝灭人性,对张华网开了一面,这就为后来贾府抄查埋下了一处伏笔。

第六个毒招:笑里藏刀,擒贼擒王。
王熙凤的最阴险狠毒之处,在于她既要置尤二姐于死地,又不亲自出马,相反地,在表面上她“和尤二姐和美非常,竟比亲姊妹还胜几倍”。这就是笑里藏刀之计。笑里藏刀,在《三十六计》(第二套·敌战计)中属于第10计。王熙凤从一见到尤二姐开始,就一直笑得“真切”,笑得“甜蜜”,不但瞒过了尤二姐,瞒过了贾母和王夫人,而且瞒过了贾琏。
贾琏从平安州回来,发现小花枝巷已经“人去楼空”,吃惊不小,“只在蹬中跌足”。如果此时他获悉尤二姐受虐待,要立意保护尤二姐,还来得及与王熙凤作一些斗争,减轻尤二姐的痛苦。可是,就在此时,贾赦为了表彰贾琏出差办事有功,特地“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名唤秋桐赏他为妾”,贾琏喜之不尽,因此而冲淡了对尤二姐的感情,更重要的在于:尤二姐一直以为王熙凤是好人,分明受到虐待,“便淌眼抹泪,又不敢抱怨凤姐儿,——因无一点坏形”,想向贾琏诉苦又不知从何说起;贾琏也被凤姐对尤二姐的表面之笑所蒙骗,“见了凤姐贤良,也便不留心”。尤二姐吃了胡君荣的虎狼药,下了胎儿,病情加重,凤姐居然“比贾琏更急十倍”,“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说:‘我情愿有病,只求尤氏妹子身体大愈,再得怀胎,生一男子,我愿吃常斋念佛!’”“凤姐又做汤做水的着人送与二姐”,等等。“贾琏众人见了,无不称赞。”
既如此,贾琏对凤姐再也不存戒心。
与此同时,凤姐继续又做巫婆又做鬼,“无人处,只和尤二姐说:‘妹妹的名声很不好听,连老太太、太太都知道了,说妹妹在家做女孩儿就不干净,又和姐夫来往太密,“没人要的,你拣了来。还不休了,再寻好的!”我听见这话气得什么似的。后来打听是谁说的,又察不出来。日久天长,这些奴才们跟前,怎么说嘴呢?我反弄了鱼头来折!’说了两遍,自己先‘气病了’,茶饭也不吃。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讽。”
凤姐这一着,用的是擒贼擒王之计。擒贼擒王,是“擒贼先擒王”的简化,指的是作战、做事要抓住要害或者关键,或打垮对方的领袖人物,或瓦解对方的意志,粉碎对方的生活希望。凤姐亲自发话加上旁人加油添醋,抓住了尤二姐灵魂中最痛苦、最薄弱、最难于自拔的软肋,进行血淋淋的撕裂、钝刀子割肉般的鞭打,这就无异于擒住了尤二姐心灵深处的“王”,从根本上摧毁了尤二姐的思想武装!到了这个地步,就是没有秋桐“这把刀”的出现,尤二姐也活不了多长时日了。

第七个毒招:挑拨离间,借刀杀人。
17岁的秋桐,作为贾赦奖赏给贾琏的妾,她的出现纯属偶然。起初,凤姐老大的不高兴,“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说不得且吞声忍气,将好颜面换出来遮饰”。但是,王熙凤毕竟足智多谋老辣深沉,马上就心生一计,“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主意已定,没人处,常又私劝秋桐说:‘你年轻不知事。他现是二房奶奶,你爷心坎儿上的人,我还让他三分,你去硬碰他,岂不是自寻其死?’”
年轻气盛且不知凤姐厉害的秋桐,一经凤姐这样挑拨离间,“越发恼了,天天大口乱骂”尤二姐,“气得尤二姐在房里哭泣,连饭也不吃,又不敢告诉贾琏”。不但如此,秋桐还悄悄地去贾母、王夫人处讲尤二姐的坏话,致使贾母对尤二姐也“渐次不大喜欢,众人见贾母不喜,不免又往上践踏起来,弄得这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虽有平儿时常背着凤姐与她排解,却毕竟作用有限。
后来,尤二姐打下胎儿,“秋桐见贾琏请医调治,打人骂狗,为二姐十分尽心,他心中早浸了一缸醋在内了”,又听说自己属兔儿冲犯了尤二姐,加上凤姐又从旁挑唆,劝她“暂且别处躲几日再来”,越发怒火中烧,又哭又骂。
到了此时此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尤二姐的生活、生存之路都已堵死。于是,绝望的尤二姐只有吞金自逝。金子难吞,“那二姐咬牙狠命……几次直脖,方咽了下去”:又一个善良美丽的年轻女性的生命与灵魂被毁灭,被扼杀,在“千红一哭”中加上了一声凄婉悲伤的哭诉,在“万艳同悲”中添上了一支酸楚痛苦的悲歌。
至此,王熙凤大功告成。之后,王熙凤马上得意忘形,喜不自禁,在公众面前迫不及待地撕下了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真面孔:贾琏为尤二姐治办丧事时,她就推有病,“忌三房”,不出来穿孝,也不参与治办丧事;又去贾母前面鼓弄是非,致使贾母吩咐尤二姐的灵柩不许送往家庙中;贾琏找她要银子治办丧事,她也公然敷衍,只给了二十几两。直到此时,贾琏才知晓原来是王熙凤害死了尤二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一开始确定战役目标的原则就是:避实就虚,釜底抽薪,李代桃僵。正是这些原则,扭转了王熙凤与贾琏力量对比,使王熙凤由劣势转为优势。
乍一看,王熙凤在这场战役中似乎是整错了对象。因为,从客观来看,按照“冤有头,债有主”的原则,是贾琏把尤二姐娶上门,王熙凤应该整贾琏才对,就是整一整做介绍的贾珍、贾蓉父子也还在情理之内。而尤二姐跟她王熙凤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你王熙凤怎么就放过了贾琏,却把尤二姐往死里整呢?
这就是王熙凤狡猾、阴险、毒辣之处。因为,王熙凤要是直接跟贾琏斗,要贾琏向她王熙凤检讨、道歉,休了尤二姐,等等,这都是不可能的。按照正常的“游戏规则”和力量对比,王熙凤奈何不了贾琏。于是,就不如“避”贾琏之“实”,“就”尤二姐之“虚”,柿子拣软的捏;让尤二姐这棵“李树”去代替贾琏这棵“桃树”去死。害死了尤二姐,对于贾琏就是“釜底抽薪”,王熙凤她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李代桃僵、釜底抽薪,都是《三十六计》中的计谋,前者在“第二套·敌战计”中,是第11计;后者在“第四套·混战计”中,是第19计。避实就虚,出于《孙子·虚实篇》,也是兵家常用的计谋。

两面三刀,多管齐下,慢火煎鱼,是王熙凤在这场战役中的整体思路。尤二姐成了王熙凤与贾琏争斗的无辜的可怜的牺牲品。本来,聪明透顶的王熙凤应该明白,作为妇女,尤二姐和她王熙凤以及秋桐,都不过是封建礼法、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善良、懦弱的尤二姐有何过错?跟你凤姐有何仇恨?一点都没有!你王熙凤有本事应该向这个制度及其拥护者挑战,从根本上改善妇女的处境,提高妇女的地位,怎么反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毒招连环,慢火煎鱼,折磨得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这是何等残忍!人性之恶,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暴露!

王熙凤的所有计谋都得到了圆满的实现。
她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绝非偶然,而是王熙凤、贾琏、尤二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贾琏好色如命,不顾一切;情感不专一,喜新厌旧;胸无城府,对凤姐之毒估计不足,没有防备。尤二姐先有群麀之诮,强烈的自卑之感和自责之心始终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出身寒微,总是梦想着建立一个有依靠有名份的家庭;心地善良,以己度人,缺乏防人之心,做梦也想不到凤姐会如此狠毒。王熙凤杀伐果断,心狠手辣,从来不相信因果报应,不讲究良心道德;翻云覆雨,足智多谋,狡猾阴险,目的就是一切,无所不用其极。如果其中一个人的性格有一点点不是这样,而是那样,王熙凤的罪恶目的就不可能那么顺利实现。这三种特殊的性格相互碰撞,真是“无巧不成书”。
在这场战役中,一些偶然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王熙凤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的秘事时,贾琏刚刚奉命出差到平安州,两个月之后才回来,尤三姐又恰好于前几日自刎。如果没有这两件碰巧的事,王熙凤肯定没有这么如意地“调虎离山”。又如,贾琏刚从平安州回来,贾赦就赏了秋桐给他做妾,这就为贾琏疏远尤二姐制造了原因,又为王熙凤“借刀杀人”提供了方便。再如,尤二姐生病,请的医生偏偏是不学无术惯用虎狼药的胡君荣,打下了尤二姐的男胎,从而加快、加大了尤二姐对生活的绝望。这些“偶然”,也是“无巧不成书”。
凡此种种“无巧不成书”,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小说决不是现实生活的拷贝,却充分凸现了文学巨著《红楼梦》作为小说的特性。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让这么多“巧”人“巧”事碰在一块的。只有虚构,只有典型化,才有这种效果。广大读者也明明知道“无巧不成书”是“艺术真实”,是“假”的,但他们原意相信。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过瘾,更有味道!由此也使我们联想到,脂砚斋等人在《红楼梦》中写下的诸如“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嫡真实事,非妄拥也”、“作者与余实实经过”等等批语,是何等的荒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