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正文

千皴万染出黛玉

(2005-12-04 21:50:04) 下一个

红泥火炉

jianghong651@sohu.com


林黛玉,多少红迷心中的珍爱!用水石清华的话说,她,美得让人心疼。这一句抓住了黛玉美的灵魂——千古独具的风雅之美、灵性之美,这样一个绝世独立的美女,曹公是怎样刻画出她的外貌和神韵的呢?“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工诗善画的曹公,在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化用了许多绘画技法。脂批早有言云: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我认为曹公在写黛玉形貌时,突出地运用了千皴万染法,试从头看起。:

   第一回中用幻笔写出黛玉前世,乃是吸取了天地精华和神瑛灌溉的甘露的仙草一株,既是仙草,必然有摇曳缥缈之姿态;饱受灌溉之恩无法偿还,心内必然幽怨缠绵。这样的来历,已为其出场,弥漫上别样的凄美色彩。即使其降落凡间,也具备了超脱出肉体凡胎的禀赋,更是注定了其天然一段情肠,为情而生,还泪而来,情绝而去,全身心地投入演出那一曲情天恨海,惊动古今。 
   第二回:用侧笔写出雨村眼中的黛玉  “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另是一样——即不同、不俗;
          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将世俗女子尽皆抹倒,为了出一黛玉,真是不破不立。
          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写母乎?写女乎?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母女的不凡互相映衬,这从根基里带来的不凡神韵,谁能堪比?
   雨村寥寥数句,为后文留下了无限地步,也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联想那名门世家,书香门第的深深庭院里虽娇弱但不凡的小女子形象,已生敬爱与怜爱。
   
    第五回: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是开始正面描画黛玉形貌,那股子前生带来的抹灭不掉的精神气质仍透过弱不胜衣的娇弱身躯散发出来,众人也看到了其不俗的一面,但此时黛玉在我们眼中还是抽象的。紧接着凤姐风风火火地出场,借凤姐的三寸步兰之舌描摹黛玉,曹公真是一石两鸟的取巧之笔,凤姐果不负我们所望,眨眼间,一叹一悲一喜,“天下真有这样标志人物!这通身的气派!”一锤定音地给我们的想象以界定:形容标致,仪态高贵。黛玉的形象进一步具体化。
   
   但是曹公犹不罢休,画人要画魂,他还要用追魂摄魄之笔,还要从前生的缘分、今生的知己——宝玉眼中细细去揣摩黛玉形貌:于是我们和宝玉一起看到了颦颦有奇眉有妙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态如娇花如弱柳,心较比干多一窍,宝玉这一望,从面庞到身姿直至最后竟看到了颦颦的玲珑心里!不是知己,焉能如此?从外到内,由远及近,层层皴染逼近,黛玉至此形神兼备。
   
   后文中还有两处对黛玉形貌的神来之笔:薛蟠的一见就早酥倒了和兴儿所说的怕气吹倒了林姑娘。黛玉通身的美由内向外散发,已至雅俗共赏的极致,所以连薛呆子和兴儿这样的俗人也能感觉得到。这是曹公太偏爱林妹妹了吧,似乎觉得意犹未尽,便又在那美人图上回补两笔。但别人眼中的黛玉美则美矣,他们欣赏的却不是黛玉美的实质,当黛玉唱着:侬今葬花人笑痴时,只有宝玉不但不笑痴还偏能晕倒,当宝玉发现龄官画蔷时先想到的是有人东施效颦,这说明在宝玉眼里林妹妹的风韵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以宝钗之丰美,湘云之健美,宝琴之后来居上,却谁也夺占不了林妹妹在其心中的地位。这里又用了烘云托月之法吧?
   
   对于人物外貌的处理,更多的作者是一劳永逸,用这么多的笔墨和层次来描画一位人物的外貌,我们在几部小说里见过?曹公却是如此变换视角,千皴万染,为我们画出了一位千古奇女——林妹妹,曹公的文章也就成为千古奇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