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第48章 香菱影射之谜 (1)

(2019-12-11 08:54:39) 下一个

香菱,本叫甄英莲,江南姑苏甄士隐的女儿,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在那场著名的葫芦案中,薛蟠打死了冯渊,抢走了英莲,就这样随着薛家来到贾府,并改名香菱。在贾府,香菱度过了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但后遭遇一生之敌夏金桂,不仅被迫改名秋菱,还受尽欺凌,根据判词判断,香菱是死于夏金桂之手。癸酉本里,香菱是被夏金桂勒死。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写她和其父亲甄士隐的故事,她是仅次于金陵十二正钗,排十二副钗首位的,她的身世也几乎最悲惨的,解读夏金桂,就绕不开香菱。

那香菱影射的是谁呢??

-

1香菱影射揭秘

没错,就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被吴三桂勒死的桂王永历帝。

永历皇帝朱由榔,第一代桂王朱常灜的第四子。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明光宗的侄儿。1646年-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香菱只是个苦命的丫头,怎么能影射帝王?要说十二金钗正册里的人物影射帝王还说得过去,香菱一个丫鬟,都还没被薛蟠收为小妾就被夏金桂整死了,连夏金桂的丫鬟宝蟾都屡屡欺负她,她会是南明朝那个苦命的永历帝吗?

11根基正十二钗无异

首先,香菱虽然不是正册里的人物,但也是十二副册之首。书中开篇就写她家甄家的故事。在交代她父亲甄士隐时,甲戌本有条侧批“〖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甄家是姑苏望族,香菱本是甄英莲,是大小姐出身,其根基与正十二钗没有差别,林黛玉不也只是扬州盐课老爷的女儿而已嘛。

12香菱很像东府里的蓉大奶奶

《红楼梦》梦里多处写到某人像另外某人,比如小红像林黛玉、贾芸像贾宝玉……在第七回里,周瑞家的见了香菱,忍不住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一旁的金钏也说:“我们也是这么说呢。”

香菱的模样品格很像蓉大奶奶秦可卿。前面我们说了,秦可卿影射的是明光宗朱常洛,如果香菱影射的是永历帝朱由榔,那她像秦可卿就对了,他们是叔侄关系,都是万历皇帝的子孙,“有些像”再正常不过了。

13判词和画里的桂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画里的“桂花”和“两地生孤木”,都是喻指一个“桂”字,很容易让人想到“夏金桂”。可巧吴三桂也有个“桂”(非巧也,作者故作此设定也)。但别忘了,永历帝也是桂王。那画上的“桂花”是不是暗含有“桂王”之意?因为从其他的人物的画上,我们大多可以看出,画的图案都是喻指人物身份或命运的符号,比如袭人的画上是一簇鲜花,代表她姓花;黛玉宝钗画上的玉带、金簪;湘云的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妙玉的一块美玉、落在泥垢……香菱的画上“莲枯藕败”就足以代表她了,为何还画一株桂花?迎春的画上“有只恶狼追扑一美女”。难道香菱画里的“桂花”就跟“中山狼”一样?只是桂花,怎么会导致“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有点费解。窃以为,桂花固然有代表夏金桂的意思,同时也香菱的另一个符号:桂王。

-

14香菱生平的重大时间节点

1)香菱在元宵节被家人霍启带去看社火花灯,结果被人拐走,开始了颠沛流离苦难的一生的。霍启,祸起也。香菱在五岁时灾祸开始了。

永历帝朱由榔也只是在年轻时候过了几年养尊处优的好日子,在他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父亲朱常瀛被封为桂王,封于湖南衡州(即衡阳)。在他20岁时,家中“祸起”了,公元1643年,张献忠攻陷衡州,一家人被迫逃亡广西。后来父兄病亡,他接任桂王。却开始了更加颠沛流浪的一生。

2)一个月后葫芦庙炸供。大火将甄家所在的那条街烧了个精光。书上说: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

这里的批语尤其触目,说葫芦庙炸供,其实是“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南直就是指南直隶,指南京。这是明朝将京城迁都北京之后,对南京的说法,到清朝南直隶的说法就完全废止,康熙年间南直省已经改为了今天的江苏省,甲戌本批语赫然出现了“南直召祸”!可叹当年胡适太过年轻,没有看出这个秘密,要是他的老师蔡元培看到,早就解开了红楼之谜。

所以“南直召祸”其实是隐指南明福王政权的灭亡,南明彻底失去南京这个京城,其他小政权只能转战广东、福建、云南等地。

-

15香菱被改名秋菱的隐秘

吴三桂有个“桂”字,永历帝曾是“桂王”,两桂相逢,可是桂王被吴三桂死死相克,真是生不逢时;夏金桂有桂花香,香菱偏偏也有个“香”,难道小小菱角儿比桂花还香?夏金桂认为香菱这名字冲了他,将她改名为秋菱。秋菱,吴本里在这有条批语“”(再次告诉大家,吴本是108回的全本,不仅仅只有后28回。而且其前80回里不仅有别于通行本里的异文,还有其他本子里所没有的批语)。

秋菱怎么会让批书人想到丘陵?陵,常指帝王陵寝;金陵,当然是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当然也指南京;而丘陵,在古代是指普通的坟墓。原本是香菱,最后却成了秋菱(丘陵);本来是帝王,本来入葬帝王陵寝,谁知道却托体同山阿、葬身荒郊丘陵。

清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吴三桂数十万大军分三路连通昆明。南明******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人缅甸。虽然南明的大西军战事一再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冒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此人的第十代子孙罗星汉成为后来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枭。

据《明史》记载:朱由榔带1500余人由腾越(腾冲)西逃,进人缅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士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今称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遂于道光年间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头。

也有人考证:如今缅甸果敢地区,其实就是永历帝南明军队(主要是李定国部队)的后裔,他们一直以汉人自居,世代说的是西南官话,用的是汉字,其长相也是与汉人无异,与东南亚缅甸人迥异。可惜经过200多年的清朝避难,解放后毛时代被排斥,直到现在既得不到中国认可,也不被缅甸政府所容忍,成了最尴尬的一个地区族群。

-

16香菱的胭脂痣

在“葫芦僧判葫芦案”那回,门子对贾雨村说:“……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

经门子之口,我们知道香菱眉心有颗胭脂痣。这里甲戌本有条批语:“〖甲戌侧批:宝钗之热,黛玉之怯,悉从胎中带来。今英莲有痣,其人可知矣。〗”

宝钗的热毒、黛玉的惊怯、香菱的胭脂痣,都是从娘胎里来的。宝钗体内有热毒,癞头和尚给她冷香丸的方子,来帮她降火去毒。结合影射关系,皇太极一生致力于攻打明朝,后来建国大清,而明朝属火,他与明朝可谓水火不容。

黛玉天生不足之症,总是怯弱不胜。这象征着大明朝到崇祯时已经严重先天不足。虽然有人生养荣丸能作为支撑,但依然有致命弱点:听不得哭声。可偏偏林黛玉是今生在还泪的,怎能不哭?

香菱的胭脂痣,正在眉心,标准的美人痣,可是红颜薄命。痣,是多余的,是身体病症在皮肤上的反应。痣,谐音志也,是一种标志。胭脂痣,是什么的标志?胭脂痣,红色的,和朱砂痣差不多,为啥不叫朱砂痣?因为“朱”字眼在当时在刺眼。

说到胭脂,我们不能不想到宝玉喜欢吃胭脂(蔡元培曾认为,宝玉是玉玺,喜欢吃胭脂,是代表玉玺喜欢红色的印泥),甚至我们还能联想到批书人脂砚斋。前面我们在解读脂砚斋时,用的是《红楼梦》里常用的拆字法,将“脂砚”二字拆分为“月旨石见”四个字。月旨,是月之旨意的意思。

因此,胭脂,我们也用拆字法,胭,月之因由;脂,月之旨意(最终的旨意、结果)。胭脂痣,是红色的,又有“月”字,我们知道:红也好,月也好,都是象征着明朝。可以说,胭脂痣,是明朝的标志。香菱眉心有胭脂痣,就是说“月之因由、月之旨意(结果)”都在她身上表现出来。大明朝最终的因果都集中表现在香菱一人身上,香菱是象征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

(本章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