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薄命的美人,一个屈死的英雄
在王夫人篇时,我们说到了晴雯。原本是先打算说完情榜正册里的人物,再来说说副册,然后才轮到又副册的晴雯。但请原谅敝人的自私,因为敝人太喜欢晴雯了,我迫不及待地要说她了。事实上晴雯也是作者和宝玉最喜欢的丫鬟。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进入薄命司,翻看的第一个册子便是又副册,上面第一个便是晴雯。
晴雯这个人,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也能找出她的一大堆毛病。晴雯和黛玉一样,优点、缺点同样的分明,这样的性格,注定了她们那样的命运,这是最令人唏嘘的。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喜欢宝钗和袭人,偏偏喜欢黛玉和晴雯?原因很简单,宝钗的“无情”和袭人的“暗地袭击”,是主动的,是有预谋的,是别有用心的,有这种人在身边,太可怕;而黛玉、晴雯的毛病,则是性格使然,她们就是那样的性子,何况她们也为自己的性格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写晴雯,一直写写停停,迟迟不能成文。一则是文笔疏陋,真正写下来的不及心中所想的十分之一;二则是越研读深入,就越发唏嘘感叹,不忍落笔。而在深夜之中,寂然凝虑,思绪翩跹,整个身心仿佛穿越到了三百多年前那个风雨飘摇大明朝。在那里,我仿佛看见了风流灵巧的晴雯就在眼前,转眼之间,她又变成了那个刚勇而屈死的大将军!耳边不停地回响贾宝玉的哭诉“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
是啊,英雄惨死,不是战死于沙场,而是冤死于文人言官的唇枪舌剑,真是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真真令人痛杀啊……
说出来也不怕各位笑我矫情,写晴雯这章时,我真的是潸然泪下了。写宝玉时没哭,写黛玉时没哭,但写晴雯时真的哭了。
为这位屈死的红颜而哭,
更为那屈死的大英雄而哭,
为大明朝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损大将、自毁长城而哭,
更为千千万万的因为性格而造成悲剧命运的人而哭……
-
姓名、籍贯:不可考
身世:低贱悲惨
亲戚:姑舅表哥吴桂(多哥,多浑虫),表嫂灯姑娘(多姑娘)
年龄:16岁;进贾府:10岁
主子:先是贾母丫鬟,后是宝玉第二大丫鬟
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情榜封号:情勇(见癸酉本)
性格:聪明刚勇,泼辣尖刻,高傲自负,不媚上却对下严酷,性子倔
死因:小人告密,恶婆子告状,毁谤,而被王夫人逐出,又被灯姑娘儿虐待
死亡时间:八月份,年仅十六岁
-
2晴雯影射揭秘:寿夭多因诽谤生
晴雯到底影射的是历史上的谁?本人独家揭秘,认为晴雯影射的是大明辽东经略熊延弼!
a基本面分析:晴雯vs飞白
1)看姓名
雯,是指复杂花色纹样的云团。晴雯,是指雨后天晴大片的云团。
飞白,熊延弼的字(古人多尊称字),飞白就是熊延弼。熊延弼为什么叫飞白呢?原来这位仁兄,跟很多大人物一样,出生时天有异象。《江夏县南乡熊氏宗谱》这样描述当天的“天象云飞四起,长虹贯室,雷声震地”。他父亲就根据这天象给他廷弼,字飞白。飞白,就是指当时天上白云四飞、雨后长虹贯室。如果是生个女儿,根据这天象,给她取名晴雯,再合适不过。
-
2)看出身
晴雯出身苦,是黄连掉到井里苦得深——连自己姓名父母一概不记得,是赖大家的用银子买来的,10岁那年因为她标致伶俐,贾母很喜欢,就孝敬给了贾母。从此开始了晴雯的精彩人生。
熊飞白也是个苦孩子,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但他从小天资聪颖,禀赋异常,虽辍学做了放牛郎,也不忘挂角勤读。更难得的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在乡试中双获文武第一名(文武解元),后中进士。在万历朝特别受器重,开启了他的英雄时代。
-
3)看出生地
晴雯出生地不可考,但死后是芙蓉花神。芙蓉花,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莲花,也就是水芙蓉。其实芙蓉是指木芙蓉。有人说书上明明写“猛看见池上芙蓉”,那应该是水芙蓉吧。不过请看了是“池上”,而不是“池中”。何况后面还有“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如果是水芙蓉,小丫头怎么捧到芙蓉花前?怎么挂到芙蓉枝上?晴雯是木芙蓉毫无疑问的。而木芙蓉在古代,湖广四川广泛种植。唐诗说湖南“秋风万里芙蓉国”,湖南因此有芙蓉国的美誉。而在明朝没有湖南湖北的说法,都属于湖广。因此靠近湖南的湖北武汉地区也是盛产木芙蓉的。木芙蓉,其实是喻指了晴雯的出生地,就好比我们后面要分析的,榴花也暗指贾元春影射对象的家乡一样。
熊延弼出生在湖广江夏县(今湖北武汉江夏区郭家岭)。江夏县也是盛产木芙蓉的。当然湖北最盛产的是水芙蓉。不管水芙蓉也好,木芙蓉也好,说晴雯是清姿雅质、独冠群芳的木芙蓉是没问题——这话也不是我说了算,王熙凤就夸晴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说熊延弼是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水芙蓉也是没问题的——这也不是我说的,明史说他是“义不反顾,岂不毅然节烈丈夫哉”!连满清乾隆皇帝都“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
所以芙蓉花,既是暗示晴雯和熊飞白的出生地——湖北武汉,也是隐喻两人的品格。另外木芙蓉农历八月开花,这是两人的死亡时间。详见下面的分析。
-
b时间点分析:重大时间节点吻合
1)十六岁
晴雯享年十六岁。贾宝玉在《芙蓉诔》里说“迄今凡十有六载”,便是说她只活了16岁。
熊延弼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的巡按辽东开始,中间两次经略辽东,到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他人生最后的16年都在辽东事业上。史书上的熊延弼,一生的荣耀与悲哀也集中在这16年。对明朝来说,他也不过是“活了”16岁。
-
2)五年八月
同样是《芙蓉诔》的记载“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晴雯真正和宝玉在一起只有五年八个月。
五年八月,同样出现在熊延弼的命运里。《明史》记载:“五年八月弃市,传首九边”。是说在天启五年的八月份,熊延弼在被杀头,弃市(脑袋被拿走了,尸身弃在那),脑袋拿去传首九边去了。
有人说,你也忒能扯了,晴雯的“五年八月”,是指时间长度,熊延弼的“五年八月”,是指时间节点。这哪跟哪啊,怎么你当作证据呢?反对有理,但我有点不服。想想刘心武先生,就因为周汝昌考证出曹寅曾写过一部昆曲叫《后琵琶》,而贾母提到她家里曾演过《续琵琶》,就把这当做了红楼梦是写曹家事的铁证。我这个“五年八月”为啥不能当证据?更何况曹寅家曾有部《后琵琶》的戏本不假,但是不是他写的难说,关于蔡文姬的戏,清初最有名的是尤侗的《吊琵琶》。何况刘心武那是孤证,关于晴雯我还有更多铁证。
-
3)死亡时间:八月
其实晴雯的“五年八月”,既指时间长度,又指她屈死的时间节点,她是死于八月。问我怎么知道的?贾宝玉说的,批书人点出来的。同样是《芙蓉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庚双夹:年便奇。〗蓉桂竞芳之月,〖庚双夹:是八月。〗无可奈何之日。
贾宝玉用诗一般的语言跟读者打哑谜,但被批书人点破,晴雯死于八月。语言写得很美,但却是凄美,什么“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绝不是什么风花雪月、********的文字,而暗含了作者悲苦的心情。
熊延弼呢?前面说了“(天启)五年八月,弃市”。天启五年,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想要维持太平,已经不容易了。“太平不易之元”——不是说太平盛世千年不变,而是想要太平已经不可能了。不易,表面上是“不变”,其实是“不容易、不可能”的意思。熊延弼被杀的那天,绝对是大明上下的“无可奈何之日”,从此辽阳失守,建州女金彻底做大做强。令人徒呼奈何啊。
当然这只是对晴雯和熊延弼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对比分析,以此乃证明他们的影射关系,当然不能服众,有生搬硬套、刻意对号入座之嫌。探讨人物影射,最关键的是要对比两者的性格、命运,以及生平重大事件,或者是众所周知的典型性的符号、标志、特征等。这才是我要重点揭秘的。下面还有更多明显的证据。
-
c勇晴雯病补孔雀裘vs熊蛮子二次起经略
1)勇晴雯vs熊蛮子
晴雯被冠以“勇”字,以前不甚理解。晴雯在80回前已经死去,她的故事及结局没有什么好争议,但通观与晴雯有关的文字,用一个“勇”字来概括她,似乎总觉得不合适,像其他人,比如憨湘云、呆香菱、慧紫娟、俏平儿、烈金钏、冷湘莲、……都觉得非常合适。唯独晴雯,“勇”则“勇”得不那么明显。如果仅以病补孔雀裘为证据,实在难以服众。带病补衣服,就称之为“勇”,那王熙凤刚小产就托着病体处理绣春囊的事,以至于成了“血山崩”,岂不也是“勇”?芳官等人天不怕地不怕,将赵姨娘打得满地爬,算不算“情勇”?探春英姿飒爽、刚正无私,算不算得“情勇”?其实以晴雯的命运结局,她更应该叫“情屈”。结果在情榜里,小红(林红玉)才叫“情屈”。
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因为作者表面上写的是晴雯,其实写的是熊延弼。而熊延弼,绝对称得上一个“勇”字。
熊延弼文武双全,在战场上则是智勇双全,绝不是像王化贞那样逞血气匹夫之勇。连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平生只对两个人又怒又恨,头一个是熊延弼,后一个是袁崇焕。熊延弼不但是对外敌“勇”,对朝廷那些“内贼”也是针锋相对、毫不退让,经常上演舌战群儒的好戏。非常的刚勇负气,倒蛮符合湖南人的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难怪人称熊蛮子。
2)孔雀裘的玄机
a孔雀裘是贾母特意给贾宝玉的;b结果不防后襟子上烧了一块;c外面的能干织补匠人都干不了这活;d晴雯一看就识货,认为只需要用孔雀金线就象界线似的界密了;e麝月说“除了你还有谁能界线”;f晴雯说“舍不得,我挣命罢了”(拼着小命也要织好,堪称为“勇”)
-
1首先孔雀裘是什么?当然是件衣服。但重点不在衣服,而在孔雀。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里面有个孔雀明王。《孔雀明王经》是重要的佛教经书。所以孔雀裘,乃是指大明江山。晴雯带病修补孔雀裘的后襟子,就等同于熊延弼被弹劾在家后,再起经略,去辽东为大明修补边患。
-
2其次,这个活谁也干不了,连外面的织工巧匠也干不了,只有晴雯干得了。这说明晴雯确实有能力,同时也有这个经验,她一看就知道怎么弄。而平时里,晴雯是将丫鬟婆子几乎个个得罪光,要不是这事只有晴雯干得了,她们才不愿意让晴雯干呢。
熊延弼在当时面临的情况,跟晴雯是一样一样的。熊延弼谁都不鸟的性格,把朝廷的文武百官也几乎得罪光。尤其是那些言官们。以前有万历皇帝罩着他,结果到泰昌元年,万历皇帝死了,攻击熊延弼的言论顿时如雨后春笋、蜂拥而出,弹劾的奏折都快把皇帝的邮箱都挤爆了。可是泰昌皇帝还没来得及处理这些“垃圾邮件”,一个月后他也驾崩了。16岁的熹宗上台,少年太子哪禁得住言官们的“连番轰炸”啊,咳,既然有这么多人不喜欢这个熊蛮子,那就把他罢了吧。然后用袁应泰替代他经略辽东。谁知道,没几个月,“天启元年,沈阳破,应泰死,廷臣复思延弼”。你看这些言官们贱不贱啊,损不损啊,几个月前,还义愤填膺地弹劾熊延弼,罢了人家的官,如今大难来了,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辽东那鬼地方,也只有熊延弼能够镇得住,何况对付女金熊大人已有好些年的经验了。于是又鼓捣熹宗启用熊延弼再次赴辽东。如果这样也算了,可偏偏又给他配了一个巡抚王化贞。配个巡抚也算了,偏偏此人好大喜功、素不习兵。这也算了,偏偏这样的货色还掌握实权,王化贞掌握兵马大权,熊延弼只有区区五千人马。跟这样的货色搭伙干事,面对的又是如狼似虎的努尔哈赤女金军队,注定了是悲剧。
3晴雯说“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象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后面详细地描述了晴雯是怎么补的,“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
熊延弼镇守辽东的思路也一直是这样的:当初他巡按辽东时,就针对辽东地区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的特点,实行军屯,缮垣建堡,按劾将吏,军纪大振。这一次重回辽东,他同样对时局了如指掌,认为“辽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永芳不可信,广宁多间谍”,主张以守为主。可是王化贞素不习兵、盲目轻敌,又手握大权,朝廷还有人撑腰,硬是要跟女金人打对攻。其实女金军队的攻击力远远超过明军,明军打防守反击、甚至摆大巴,都不丢人。可王化贞觉得丢不起那个人,结果是丢了辽阳,丢了性命。广宁兵败,致使大明辽东尽失。一代豪杰熊经略,也跟着受冤惨死。
4晴雯因为这次病补孔雀裘,导致病情加重。结果王夫人突然要见她时,她一副病恹恹之态去见。这正好给了王夫人以口实:“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试想要是她这时病好了,一副机灵伶俐样,王夫人看到舒服些,也未必后面下那样的狠手。所以这件事也是晴雯之死潜在原因。
再看熊经略,自从跟志大才疏的王化贞踏上征途的那一刻起,他的悲剧就注定了,但有什么办法呢,他不去还有谁能去?哪怕是死,也要死到辽东那里去。就如同晴雯的那句话一样,“不过是挣命罢了”。他最后的死,直接原因是受广宁兵败拖累,再加之小人告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