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在心中,千疮百孔 (3)防患于未然

(2015-02-11 09:28:09) 下一个

“现在想起来,两腿还会发虚。”睢淑媛看了一眼方立儒,说。

姨父拄着拐杖“噔噔”地顿了两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表嫂红着眼眶,说:“让表妹先洗洗,吃点东西吧。”看表嫂的年纪,大约跟妈妈不相上下。

好长时间没吃过一顿饱饭了,可是,吃得下吗?母亲终于去了!按照母亲的遗愿,母亲的骨灰洒入了河流,希望母亲真的可以随着水流到达台湾海峡,见到父亲。将睢淑媛拉入怀里的大姨,年纪有点老,感觉是外婆,可惜不是,否则,依偎着妈妈的妈妈,心里虽然也会悲戚,但至少不会惴惴不安吧,睢淑媛想。她并没有见过外婆,那个曾经墙上挂着外公外婆肖像的家,再也回不去了……

1954年,一批志愿军战俘,被美帝国主义挟持去了台湾,降将名单里有睢秉昌,于是“睢秉昌”三个字从“阵亡战士名录”里钩掉了。区干部正在摘取挂在外婆肖像旁边的 “睢秉昌同志烈士之家” 红锦缎,郑宛黎泪流满面地拉过3岁的睢淑媛,紧紧地抱在怀里,心里颤抖着呼喊:“他活着!他还活着!你爸爸还活着!!”

区干部于心不忍地说:“别难过了。我们很快就会解放台湾,救回他们。”看着抱头痛哭的母女俩,摇摇头,心道:“哎!一死一生,一荣一耻,睢秉昌咋就不宁死不降呢?”

接着,家庭成分由“民族资本家”改为“资本家”,郑宛黎被清除出教师队伍,在粮店当售货员。睢秉昌“死”而复活,郑宛黎欣喜若狂,对于工作上的贬免,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也知道不能让孩子受到牵连,郑宛黎决定不在女儿面前透露一点她父亲的近况,还要尽力阻挡别人在孩子面前胡言乱语。当女儿与小朋友玩的时候,郑宛黎尽量守在左近,做饭时就带在身边,让她帮忙打下手,摘菜、递碗。所以,郑淑媛很小就接触了烹饪,9岁时首次独立做出一顿晚餐,令妈妈大吃一惊,虽然不是很成功,但郑宛黎大力称赞,从此她就常常在家做饭,厨艺日渐长进。看到别的孩子玩跳皮筋,自己的孩子玩做饭,郑宛黎心里也有些难过,觉得扼杀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可是又想,她会做饭,将来就饿不着,又可以远离是非免受创伤,终归是为她好。在郑宛黎曾任教的学校,睢淑媛顺利地完成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