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和外甥女儿一起,她用得很熟,感觉很方便。后来自己用了两次,也很顺畅。
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有三个麻烦。第一,需要国内的手机号码,不然万一要和司机有个交流就不行了。第二,输进地址以后只能原地待命,不能随便移动。第三,付钱的方式。我的微信今年要求我必须绑定国内的银行,我帐号里还有些余钱,但长远计,还是去中国银行问能不能一个户头能和微信绑在一起,回答说必须要长期签证才行,我两个月的不行。于是死结:没有国内的银行账户,不能用微信支付,也就不好叫滴滴。
所以有时候就想用老一套,手招出租车,试了两次,大失所望。
第一次晚上,等了一会儿招到一辆,上车后马上发现,貌似欠了司机若干钱,那个态度,一副不耐烦的大爷样,告诉他酒店地址,也不太明白,到了酒店所在的街,说让我们盯着找。好在外甥女儿拿了手机地图,才顺利到达。
第二次白天,在故宫北门,要去高铁站南站附近的酒店。栏下一辆出租,上去,一听我们去南站附近,马上说长安街封路,不让走,绕一下要一个半小时多,不去。就在下一个路口红灯处把我们给扔了下来,说就不收你们钱了。最后还是在路边等滴滴给送到目的地。一路上穿过长安街,也没见封路。
大爷脾气也就算了,但那个好不容易上了车,转身被拒载,就没法安排时间,很容易误事。
所以觉着还是滴滴比较稳妥。你输进去地点,司机知道去哪里,这样来的车肯定是愿意去。
滴滴司机各色人都有,外地人还居多。绝大部分态度很好,还会找话题聊聊天。我很久没回北京,感觉变化太大,东问西问的,人家也不嫌麻烦。我累了睡觉,他们也不来打扰。外甥女说,因为顾忌差评。
总的来说,我觉得滴滴打车完胜手招空车。
据一些滴滴车司机说,滴滴在北京属于非法,--后来从文学城新闻知道,其实是外地人开滴滴车不被允许。虽然不允许,被逮着了要罚款,但看来司机们还是照接单子不误,不过抱怨也不少。
我是很希望有滴滴打车的存在,至少给传统出租车行业一个竞争对手。
最近因为出了两件司机谋杀女乘客的事件,可以看出滴滴顺风的宣传定位出了不小的问题,以及平台服务素质(风险意识)不高。
照理,滴滴打车(包括顺风)的危险程度不应该比招手打空车更高。前者一直有记录,后者上车后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要减少滴滴打车的危险性,第一,公司要强调“职业道德”,司机就是服务乘客,树立和传统出租车司机差不多的职业观念,不要给他们灌输“打酱油挣闲钱”的想法,更不要去搞那些花狸狐哨催生荷尔蒙的广告来吸引司机(滴滴顺风)。第二,对司机要强调一切都有记录,从技术角度打消司机的侥幸心理。第三,客服平台的风险意识要加强,对“性骚扰”一类的投诉要严格处理,设立黄灯机制。一旦出现紧急事态,马上和警察联系,并定位车子,警告司机。虚惊一场远比真出现命案要好。第四,对司机的背景资料要有一定的掌握。
作为乘客,面对一个很有可能没有职业素养的陌生人,也要有防范意识。尤其单身女性,钱包里放一个喷雾器之类也未尝不可。如果滴滴能开发一个软件,一旦乘客开通这个软件,就能和滴滴服务平台实时联系,那就更加安全了。
总之,我希望滴滴这种网约打车模式继续存在下去,不希望因噎废食,因为出了一些意外而取消滴滴打车。但是公司各方面(技术和服务)和规范性都要提高,不然路也走不远。
至于滴滴顺风,因为没有第一手经验,就不多说了。
像滴滴这种服务,大部分人用起来还是应该算是方便的,不然它的扩张也不会那么快。只不过一出问题,这个问题还很严重(人命),而且是年轻女子,影响就很大。
滴滴顺风的广告问题很大,它恨不得把坐顺风车描绘成一次约会或者艳遇,这种广告,如果不能肯定对这些命案有法律责任,不合适是板上钉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