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畸形发展的中国电影

(2015-02-24 08:58:12) 下一个

(一)

 

为什么中国不容易产生类似于奥斯卡获奖片那样的电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我这里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回答,然后做一些肤浅的所谓深层讨论。

 

这个答案就是,中国电影缺乏直击人性的高质量作品。

 

看到过网上有人提起,说八十年代有位电影评论家评论导演谢晋的作品,批评谢晋喜欢在电影里加一些恶人与好人的冲突。这些恶人对电影主人公命运的影响掩盖了更深层的冲突。

 

我觉得这个评论是对的。但是考虑到政治影响,谢晋大概也只能如此。中共政府喜欢说的一个词就是“一小撮”。所以,电影作品把一些人物的悲惨命运安排成另外一些恶人使坏的结果,政治上就很过得去。虽然大家都知道那些悲惨命运是时代造成的,但是导演涂脂抹粉一翻,审查的人当鸵鸟,看得人停留在痛恨怎么有这么坏的人,于是皆大欢喜。

 

但我觉得这个评论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导演能深刻描述时代对普通人的影响,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一味强调大时代的影响,而忽略对更永恒的人性的刻画,那么作品很可能依然是不够深刻的。

 

我这里说的其实有两个方面。第一,即使是描述大时代的作品,也需要有对人心和人性的刻画。第二,如果没有大时代的影响,我们依然需要某些作品专门刻画人性的。

 

(二)

 

看一些网上能查到的数据。

 

从八十年代起,金鸡白花奖最佳故事片里,有多少是没有大时代背景的作品?有多少是以大时代为背景而专门刻画人性的?又有多少完全是以大时代和历史为主题的?

 

再来看看我最喜欢的大陆三部电影,《活着》《蓝风筝》和《霸王别姬》,大时代的背景都非常浓厚。

 

显然中国的导演深以天下为己任,题材非大不可取。

 

反过来,奥斯卡获奖片就有很多和大时代无关,或者仅以大时代为背景的片子。这一届的《飞鸟侠》,就是一部寻找自己的作品,上一届《为奴十二年》,之前的《勇敢的心》,重点依然是主角对命运的坚韧不拔的挑战。还有一部很出名的《阿甘正传》,有很多大时代的元素,但全在背景里。

 

当然,奥斯卡获奖片里也有专门描述大时代的,但是总体而言,算是百花齐放的。

 

(三)

 

为什么中国缺少能深刻刻画人性的电影作品?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我估计几十篇论文都不见得能说的清楚。我提供一些看法,纯属浅尝辄止,聊天性质的。

 

第一个原因,太简单了,中共政府呗。这么一个明显的靶子在那儿放着,都不好意思不提起。

 

政府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它可以拉,就是正面鼓励歌功颂德,从宣传,资金等等方面加以影响。其次,它可以推,就是对出轨的作品审查不通过。谁都可以想象,这一拉一推导致的后果。

 

第二个原因,也简单,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显然有很健康的地方,比如宁静致远,比如天人合一,还有一些不那么健康但过得去的,比如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些传统非常容易扼杀对某一类作品的艺术追求,就是刻画人性的。

 

你要刻画人性,不仅仅要刻画真善美,还要刻画假恶丑,不然人性就不全面。这一类作家,或导演,手里握着的要么是解剖刀,一刀下去,鲜血淋漓,要么是一根长棍子,一搅和,湖底里各式各样肮脏的都浮到了表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创作者,要么没有能力这么做,要么有能力但不敢这么做,要么有能力有胆量但不愿意这么做。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观众,要么没有能力没有胆量去直视,要么有能力有胆量但选择逃避。

 

所以是何其难也。

 

(四)

 

到底应该先有好作品,还是应该先有好观众?

 

答案很简单,应该先有好作品。无论如何创作者,在某一方面算是精英阶层了的,要起一个引领和升华的作用。没有好作品来提高普通观众的口味,普通观众的口味就只能徘徊在低层次。

 

如果好作品没有观众怎么办?

你说,一颗盐能改变一锅水的味道吗?

 

只有格式各样的作品多了,普通观众的口味就杂了。好作品多了,普通观众的口味就上来了。

 

那么作为创作者,总要有人,有作品去做第一颗盐,第二颗盐。这些人总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被完全忽视,或者被啐吐沫的后果。

 

无论如何,创作应该是有感而发,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作品出来了,就是情感的一种放纵,一种对得起自己的释然。

 

如果有人喜欢,最好。如果没有人喜欢,研究研究,是自己的作品不够精良,还是曲高和寡。继续学习,继续探索,继续创作,继续寻找提高自己。

 

即使是寂寞,这不也是一种圆满的人生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大叔一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雑家1' 的评论 :
烂片确实多。:)
大叔一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asycity' 的评论 :
基本都看过,基本都非常棒。不过我从没否认奥斯卡获奖片里有大时代的作品,我说他们还是百花齐放的。

关于EnglishPatient,我朋友说起过,其主题是战争对爱情的摧残,所以不能算战争片,而是“言情片”。

谢谢来访和回帖。
大叔一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生似浮云' 的评论 :
谢谢来访。
雑家1 回复 悄悄话 說畸形是抬舉他們,簡直就是爛。
easycity 回复 悄悄话 博主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电影史经常提到的奥斯卡获奖片,如Gone With Wind, High Noon, A Bridge Over River Kuai, Doctor Zhivago, Lawrence of Arabia, English Patient.
这些影片都是以一个风气云涌的大时代为背景,精细地刻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挣扎和生存。人性在动荡时代这块泼墨重彩的画布之上,显得更加鲜明突出,也容易让一般观众理解,引发千千万万人的共鸣。
最简单的,English Patient以二战中的北非为背景,讲述一个英国人为复仇而投靠德军的故事。这种人性肯定在很多地方展现过,但是如果一部电影讲述印尼丛林中一个部落的人因为自己部落没有援救自己的情人,就投靠另一个敌对的部落,给一帮举刀跨弓的丛林人带路,我就不会去看,哪怕人性的展现一模一样。
现在的美国电影要么特效打斗,要么小年轻吸毒调情,能得奥斯卡奖的就是丛林土著。我能看一看的就是一些英国电影了,如Imitation Game.正巧,这是有关二战期间英国人破译德军密码的,又是大时代背景。
一生似浮云 回复 悄悄话 赞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