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屹立在上海外滩金融街80多年的和平饭店至今仍是外滩的天际线,其中的九国套房、八角厅、跳舞厅、华懋阁、沙逊密室都是令人觊觎的地方,他曾被称为远东最豪华的饭店,这里书写着一个曾经叱咤上海滩的英国犹太家族的历史和其金融帝国的崛起。和平饭店它的原名叫“沙逊大厦”。它的老板就是上海众多犹太商人中的佼佼者--------沙逊。
原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
1832年,沙逊洋行的始祖大卫•沙逊从祖居的巴格达迁到印度孟买,创立沙逊洋行。沙逊家族发迹于鸦片贸易,成功于房地产经营。在保险市场上沙逊家族也表现突出,1863年,老沙逊洋行和其它4家兼营航运的英商企业祥泰洋行、履泰洋行、太平洋行、汇隆洋行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保家行(North-China Insurance Company),从事航运保险。保家行成立后,在整个1860年代业务兴旺,利润丰厚。作为股东,老沙逊洋行除了每年坐得10%的固定股息外,还可以得到60—80%的额外红利。此后,新沙逊洋行也开设了保险间,代理英商巴勒水火保险公司(North British Fire &Marine Insurance Co.Ltd)的业务。1864年,大卫•沙逊去世,在孟买的沙逊洋行总部由其长子阿尔伯特•沙逊接掌,次子伊利亚斯•沙逊则被派到上海,负责洋行在上海的业务。伊利亚斯•沙逊长期生活在上海,对上海相当熟悉与了解。但他提出的许多经营计划与建议,却常遭到远在孟买的阿尔伯特•沙逊的反对。于是,1872年他自立门户,成立了新沙逊洋行。在老上海流传的关于沙逊洋行与沙逊的诸多传闻,实际上大多是出自于维克多•沙逊(即人们所称的“跷脚沙逊”)。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资产的不断增加、业务范围的日趋扩大,沙逊家族迫切需要建立若干金融机构作为管理中枢,于是开始创办自己独立的金融机构。1928年至1930年,沙逊家族相继建立了远东营业公司、上海地产银公司、汉弥尔登信托公司和新沙逊银行,组成了沙逊家族在上海乃至中国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金融体系。沙逊家族除了创办金融机构外,还在香港合资创办了两家投资公司: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和扬子银公司。这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有价证券买卖、公司设立担保、公司债券及公债承受,以及抵押贷款、金融与不动产经营等。根据1933年的材料,沙逊家族共拥有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44,117股,占董事会承受股10万股的44.1%。在扬子银公司中,沙逊家族也拥有40,690股,占7.86%。
沙逊家族通过这些独资和合资金融机构,大量借贷融资,发行公司债券,投资控股,推动了在上海的各项业务。从1930年至1934年,沙逊家族以直属或附属企业的名义共发行公司债七次,总计金额高达法币3,628万元。又据不完全统计,沙逊家族通过两家合资金融机构,控制了各行业大小公司约50家。
创建汇丰银行
1843年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迅速发展,汇兑结算和资金融通等金融活动也逐步开展了起来。在外资银行进入上海之前,承担国际金融业务的是那些较早在上海从事贸易活动的洋行,即外资公司。沙逊洋行也是如此,较早就在上海从事早期的金融业务,此后,随着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业务量越来越大,企业兼管金融业务已越来越困难。因此,实力强劲的沙逊家族开始考虑在上海建立银行。1865年3月,沙逊洋行、宝顺洋行、大英轮船公司等共同创办的香港上海银行集团(Hong Kong&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即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两地正式开业。到19世纪末,犹商已成为上海金融市场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
沙逊大厦
建设中的沙逊大厦
1877年10月,伊利亚斯•沙逊以8万两白银的价格买进了琼记洋行位于南京路外滩22号的地产,并建造了2幢2层楼的洋房,当时称这2幢楼为“沙逊姊妹楼”。维克多•沙逊是伊利亚斯•沙逊的孙子,1917年,他全面接管了新沙逊洋行。此前,由于禁烟运动的兴起,鸦片贸易日渐萎缩,沙逊洋行转而投入房地产经营,并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与太古洋行、怡和洋行、英美烟草公司齐名的四大财团之一。此时的“外滩姊妹楼”已有40余年历史,早已陈旧不堪,且与沙逊集团的地位与财势也不相称,加上当时外滩正兴起新一轮拆旧重建热潮。20世纪20年代,沙逊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维克多•沙逊,是上海滩炙手可热的人物。南京路从头到尾的房地产一半产权是沙逊的,非常大,他一看汇丰银行、海关大楼,都那么漂亮,所以他决定,他要在外滩上造一座自己的大楼 。 1928年9月5日,沙逊大厦落成,这座77米高的大楼,被称之为“远东第一楼”。沙逊大厦在当时造好以后,在建筑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当脚手架拆掉以后,人们大吃一惊,人们很难相信这个房子是公和洋行设计的,因为风格完全变掉了,它上面没有任何古典的东西,用的都是现代的构图。上海的楼房首次超过了10层。沙逊把家安在了大厦的最高处。于是就有了今天所看到的和平饭店(北楼)的前身沙逊大厦。
刚建成的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内部
沙逊是英国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经营的时间最久,财富最大。沙逊洋行投资房地产业有多种方式,一是购买将要发展成闹市的地块,成本极低,并将土地租给别人造房,每年收取地租,租期满后无偿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南京路劝工大楼、今淮海路国泰电影院、西藏路东方饭店(今市工人文化宫)等处的产业,都用如此。他拥有南京路外滩的13层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苏州河北岸的河滨大楼、江西路上的都城大厦(新城饭店)和汉弥登大厦(福州大楼)、茂名路上的13层华愚公寓(锦江饭店南部)和18层格林文纳公寓(茂名公寓)、在蒲石路(今长乐路) 建华懋公寓、陕西南路的里弄房屋和凡尔登花园等等,被称为著名的“房地产大王”。
后记:沙逊的离开
抗战期间,维克多•沙逊爵士大量抛售各附属企业和投资关系公司的股票,将资金转移到香港和伦敦。
抗战胜利后,新沙逊洋行在上海只设分支机构,直属公司全部迁往香港,到1949年前,其总部迁往巴哈马群岛的拿骚。
是啊!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频起,但是老上海的味道却越来越少了。不知道是应该庆贺,还是惋惜。
第一张照片中,和平饭店那么高大,可是现在几乎显现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