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脚踪

ardmore:座右铭--纯正的教义,敬虔的生活,无伪的信心
正文

忽略圣洁(巴刻)

(2015-01-26 11:07:52) 下一个

忽略圣洁(巴刻)

环顾现代教会,一般都忽略了圣洁是教会最应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今日福音信仰的圈子里,圣洁的荣光逐渐褪色。历史上,一如圣洁是福音信仰的教师们所强调的重心,圣洁也是福音派信徒主要的标记。试回想路德如何强调信心产生善行,加尔文如何坚持律法的第三重用法,作为神儿女的法典和鞭策;又试想清教徒如何要求生命的改变作为重生的证据,苦苦钻研怎样在个人及社群生活中成为圣洁;试想荷兰和德国的虔信派信徒强调纯洁的心及纯洁的生命,约翰·卫斯理宣称“合乎圣经的圣洁”是循道主义的中心信息;试想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所谓圣洁复兴运动,以及莱尔的经典著作《圣洁》,并且后期的师傅,如卓巴斯、慕安德烈、陶恕、倪柝声和韦约翰等带来思想上的冲击。过往,福音信仰人士热切追求圣洁,毫不妥协;然而他们从前所看为最重要的,在我们今天挂着福音信仰名号的人看来,竟变成了次要的东西。为什么?我想至少有四个原因。

首先,今天福音派信徒忙于应付纷纭的争论。我们为保卫合乎圣经的信仰而争战,惟恐它被减损或歪曲。我们致力于发展福音派学术,试图堵截及扭转自由、激进、主观主义的潮流;我们奋力推动宣教及 布道工作;我们耗费精力去打击人们执迷不悟的观念——许多人以为圣洁的本质就是抽离一切活动,假定所有活动都是“属世的”,但事实上有些活动却是合法、有价值而又富教育性的,并且能真正娱乐身心;我们还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在基督里,信徒有什么自由?他们可以怎样善用它?”虽然这些努力是正确的,但这些缠绕却阻碍我们像教父们一样热切地追求圣洁。

其次,今日福音派信徒对于长久以来被灌输有关“圣洁的教训”感到失望。他们曾经耳熟能详的道理,今天赫然惊觉都是贫瘠的、肤浅的,窒碍属灵生命真正的成长,并且不适用于今天复杂矛盾的基督徒生活。我曾经询问一位旧区的牧师,问他对“更高的生命”有什么看法,他这样回答:“只要你能抽出时间和金钱,追求这样的生命是没有问题的。”——这回答使人发笑,但从中可窥见人们信念的幻灭。

第三,今天福音派信徒的才华被用在其他地方,以致圣洁问题没有受到应得的重视。在宗教改革及清教徒时期,才智出众的神学家及教牧领袖——马丁·路德、加尔文、欧文、巴斯特、古得文、贺维、史比士、居劳、屈臣、布洛克等,数之不尽——经常透彻思想和教导圣洁的课题。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大部分思想最杰出的福音信仰人士都致力钻研其他范畴,结果,我们的现代神学对圣洁的了解十分广浅,对圣洁这个课题的研究,都缺乏合乎圣经的洞见、神学的深度,以及对人性的了解。最显赫的福音信仰神学家通常都不热衷于阐释圣洁的课题,而最热衷于阐释圣洁这题目的福音派人士,往往不一定是最可靠、最有见识的神学家。
 
第四个原因亦是最令人忧虑的,今天福音派信徒明显地对神的圣洁毫不敏感。虽然我们惯常地肯定神对罪恶的愤怒,惟有基督倾流的宝血能涂抹我们的罪,但事实上我们甚少思想神如何恨恶祂家里的罪恶,亦不会像我们的祖先,因祂的话战兢,惟恐得罪了神,我们亦不会像犹大,大大厌恶不洁的东西,“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我们习惯把天父、子、圣灵想为我们的密友,多于思想神的圣洁;若有人认为神最关注的,是训练我们行在义中,以迈向未来的喜乐,而不是现在就把各样快乐充满我们,我们会驳斥这些想法为基督教信仰里次等的观念。在圣经里,神视罪恶为污秽,但我们却不这样看罪恶;当圣经告诉我们神对某些行为十分憎厌时,我们却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夸大的说法。难怪我们今天渐渐不再追求圣洁了。

福音派对圣洁这课题相对地减低关注,实在有点可悲;尤其是今天福音派在数字、机构资源、宣教策略、学术成就、公众地位,以及在许多方面上都突飞猛进,我只希望它在圣洁这课题上不再继续失色下去。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知道从长远来看,除非我们在圣洁的追求上有更新的表现,否则这些增长都是徒然的。上一代以前,在大西洋两岸,福音派的异象凌驾于自由派的学说之上,抓住基督徒的心思意念。多年来,这异象结出了许多果子,直至今天,它仍蓬勃,驱策着许多信徒;但愿这异象长存下去,燃点不灭!但现在已经是时候,让凌驾非福音派信仰的福音信仰异象同样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推动我们从深度的学术层面、牧养洞见和个人经验上,重新探讨圣洁的实质。

在本世纪,罗马天主教徒、高派的圣公会信徒,以及各种中世纪信念崇信者,已对属灵生命的各个题目——信心、祷告、平安、爱、自我认识、虚己、自律、背十字架、忘我并且投入为他人代求等等——有许多深入而透彻的探讨;不论这些研究在福音的理解上是否全然正确,当中的属灵触觉及道德质素,是现代福音派在圣洁课题上的著作所望尘莫及的。这个事实使我忧伤,若然我现在所写的能唤起一些福音派信徒看见这个需要,并在这方面致力改善,我便欢呼快乐。

(选自《活在圣灵中》P106-109,霍玉莲译,宣道出版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