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简谱还不如不懂(2)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大院里的孩子基本都在附近的小学,初中上学。有时候大院里街道也组织一些活动,像露天电影,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会。几百户人家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人才的。记得有一家人的母亲在乐器厂工作,这家的三个孩子都会用乐器,吹笙,弹奏琵琶,手风琴。我真的羡慕他家的弹琵琶的女儿,琵琶抱在怀里,细长的手指轻轻一拨,像珍珠掉到玉盘上一样的声音,那个坐姿,那份气质,那个俏!就是它她爸她妈太不会起名字了,她名字我今天想起来都会笑破肚皮,姓赵,名玉静,本来正儿八经的文革时期的标准女孩名字,可是如果放在当今现代社会,这女孩儿就是花几万块钱,倾家荡产肯定也得去改名字。这不是网上最黄的笑话之一吗?这家的父母也太一本正经了。那个年代也是太灰色了,人们听的样板戏,看的地道战,白毛女,穿的蓝灰黑,脑子里被洗掉了很多人类本能的东西。
不说那些没谱的旧事了。我的小学校乐队去参加演出基本是演奏红色歌曲,那个时候中国的歌曲有个特点就是很少变调,1234567排列组合,#和?很少有,只有新疆歌曲才有那么几个升降音符,所以那个时候的乐谱读起来不算特别费劲。我现在也可以看到简谱就可以唱出来。但是在民族乐器里,像二胡,琵琶,扬琴,按照简谱找到升降调位置都并不是那么容易。我至今也唱不出五线谱上的东西,那些音符对我来讲就是小蝌蚪爬上了格窗。
再说说五线谱,那是按照钢琴琴键位置定位的,黑白键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对于初学者更加容易接受,西方音乐运用升降音符频率高,几乎没有一段古典和现代歌曲乐曲不用#和?符。不知道别人什么体会,我因为简谱在脑子里根深蒂固,铁打不动,看着能够定位的五线谱反而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了。
十年前儿子学钢琴,我经常送他去老师那里,因为喜欢,也在旁边偷听偷学,回家后也用心的练,别说,还真练了差不多一年多的功夫,马马虎虎也能弹几首曲子,就发现这五线谱太有逻辑了,太合乎人的大脑的思维记忆能力了,但是一到这#和?符出现得多一点儿,立马懵瞪,老毛病就又犯了,总想按着简谱的偷劲省功法子,给人家曲子从E调整个升到F调,总想一窝端到下一个降调。但是这钢琴琴键也不是给俺设计的呀,于是俺就全面崩溃,就感觉岁数越大越不行,小时候打下的功底太深,现在的短期记忆能力太差,干脆就自暴自弃了。
总结一下就是简谱等于简朴,忒简忒朴,俺自己感觉本来有百分之五十可能会成为个音乐天才,结果让简谱毁了天才梦,只好被逼成理工女了。
快下班了,星期五,想快快回家。胡乱结局收尾。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