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多年的深思与冥想,外加观察及考证,也就是田野考古加社会考古,我发现,我们中国原来有两个,一个新,一个旧,一个明,一个暗,而且长期共存于一块土地上。中华民族乃是“一种二族,一族两宗”。所以,我们只能寄望在斗争中团结,求同存异,而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团结。
最早的中国,土著中国,在东南的江浙一带,属于军事强大文化发达的农业部落;发展至后来,一小部分被板块变动割裂开来,漂移到了美洲,大部分则发展成为九黎三苗,被中原地区的游牧民族黄帝部落击败,首领蚩尤被杀,其遗民从此融入炎黄部落,或溃逃流落到深山老林,或移居到沿海岛屿。
炎黄部落建立的“新中国”又分为“西周之前”和“西周之后”两个时期。周革商命,将炎黄外占中国的前期,受到老中国农业部落文化影响的旧文化,从文字到社会制度,都作了系统的革命性的改变。“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指的就是这件事。周公是这次奉天承命改革的总设计师,凭借着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贡献,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古今头号的圣人——元圣。
正因为这两个中国的交替与重叠,相容与排斥,所以造成了后世影响深远的“吴越冲突”、“秦楚仇恨”、“南北对立”、“国共分治”。吴国的奠基者泰伯,是来自炎黄部落的姬姓周人;而越国属于土著中国的大本营,所以,吴越不愿同舟共济。秦周相继,楚越同宗,所以,秦楚仇恨难解。
现实的中国,最大的差异是南北差异,最严重的对立是南北对立,追根溯源,都与这新旧两个中国有关。“外占中国”,想通过周革商命和周公改制,将“土著中国”彻底压在五行山下。可是,由于“土著中国”的人脉、地脉、文脉、血脉始终健在,时时会有“过路唐僧”前来揭帖营救,使得老旧中国的文化气息苟延不断,甚至还能大放异彩,比如说甲骨文。
现代婚礼上,有一种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的风俗,男女双方各饮一半自己的杯中酒,然后交换杯子,称为“交杯”。请注意,交杯不是如今流行的男女交挽胳膊。这个风俗,源于周公改制后的传统“合卺”之礼。
合卺,就是合瓢,即把由一个苦葫芦锯开的两瓣瓢儿,合在一起,隐喻敦伦之时的男俯女仰姿势,以利于子孙兴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被后世的人们逐渐忽略了,那就是,新婚男女的初次性交姿势,从有利于受孕的角度讲,男俯女仰,天覆地承,的确比别的姿势更好。
其实,合卺古礼,流传至今,丢失的重要信息,又何止这一条呢?
十年前,我在多伦多Richmond Hill的二手店里,淘宝淘到一个美洲原住民的陶壶。从壶身的彩绘图案看,这壶的用途应该与爱情婚姻有关,与婚庆典礼有关,但我不知道具体的寓意是什么。
上个月月底,我在本地一家二手店的货架上,发现了一个类似的印地安陶壶,上面还挂着一个小纸牌,介绍说,这种双嘴弧梁陶壶,名叫Wedding Pitcher,乃美洲原住民的传统婚礼用品——婚礼圣水壶。
产品说明上讲,根据传说,原住民印地安人会在传统婚礼的高潮上,也就是婚庆典礼快要结束时,相爱的男女要共饮一壶“爱情圣水”。这种“圣水”可以治病,但却不是药物,通常由部落药师特制,经部落大神开光后专用于婚礼庆典,祝愿新娘新郎婚姻幸福,儿孙满堂。新婚男女在喝“圣水”时,一般要同时喝下,男女各用一边壶嘴,喝时将壶体倾向自己即可。
这壶还有一种名称,叫Wedding Vase,婚礼花蜜瓶。其产品说明讲得更清楚:
The Wedding Vase is an ancient vessel still used in traditional natives wedding ceremonies. One spout of the vessel represents the husband and the other the wife. The looped handle represents the unity achieved with marriage. The space created within the loop represents the circle of life. In the traditional ceremony, the couple drink nectar (prepared by the medicine man) from the spouts to represent the blending their lives. The po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ancient rite.
这里提到,婚礼上喝花蜜是古代婚礼仪式的遗风。两个壶嘴,一个代表丈夫,一个代表妻子;弧形提梁,代表男女由婚姻而合二为一;提梁与壶嘴构成的圆圈,则代表生命周期。花蜜瓶与圣水壶的不同,在于花蜜代替了圣水,喝法相同,说道雷同,但是多了一个代表,花蜜代表夫妻的生命混合体。
读完婚礼圣水壶,与婚礼花蜜瓶的说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我们华夏婚俗——交杯酒的源头。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多次提到,美洲的印地安人是我们中国的古越人,是从土著中国分裂、漂移出来的。他们的文化传统,就是土著中国的文化传统,曾在周公改制前的夏商各代普遍流行。近年出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这种双嘴独梁陶壶问世,足以证明美洲原住民与土著中国文乳一脉,同宗同源。
这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壶,与印地安人的何其相似乃尔!
对比一下周公改制前后,中国传统婚礼喝交杯酒的形式和内容,我们会发现:
1、婚礼上夫妻共饮的饮料——圣水、花蜜、美酒,其开光工作,由早先的部落大神来做,变成了由父母来做。重人伦,远鬼神,这是周公改制的核心。
2、水壶——花瓶——酒杯,从水,到蜜,再到酒,随着饮料的由贱到贵,容器也必然跟着由大变小,由合体变分体。
3、敬鬼神而远之,显然比多神、泛神,“无事不卜,无时不筮”的夏、商两代要进步。但过分强调重人伦远鬼神,一旦礼崩乐坏,人就会因为缺乏对鬼神的敬畏而乱来。周公重视婚礼的实质,合卺的寓意在于生育高质量、高数量的后代,但后世的俗男女,大婚之夜狂饮烂醉,生育的后代岂能贤良?
至于美洲原住民的“婚礼圣水壶”和“婚礼花蜜瓶”的造型,我个人以为,它们就是“女娲伏羲像”的浓缩、提炼与变幻,是一对男女抱团的写意造型。“合卺”,其实也是“合体”的意思,因为人的身体,尤其是胖妞和孕妇的身体,侧影就是瓢形。
我还注意到,美洲原住民传统婚礼上的用品,圣水壶和花蜜瓶,都是日本人帮着生产的,产地都标明的是Japan。每年夏天,我们这里的原住民保护区,都会有很多日本文化学者前来观摩考察,而中国的文化人则极少踏足。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而我们历来只注重形而上文化的中国文化人,对西方和非我族类的形而下文化,总是没有感觉,摸不到门,也找不到北。
看看我们的“交杯”造型,你就知道我们失落堕落到何种程度了。
2018.10.13
原来这样啊,不过似乎是这么回事儿,看来得自律自控了,不过农兄得多写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