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39)
2016 (71)
2017 (59)
2018 (47)
2021 (1)
理工女“人美才长”,我这个印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观察:
一、初高中阶段。我上初一时,初三毕业班有个叫田金华的大美女,能歌善舞,会表演,会朗诵,作文总是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全校传诵。她初中毕业后去了地区重点高中,后来上了清华。另一个是本班的,叫刘玉玲,属于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谁早见、谁早熟的类型,后来读的是智能控制专业。
高中时,一班有个叫季斌的大才女,鸭蛋脸,杏眼柳眉,口鼻精巧得如玉雕一般。因为她一直骑车来上学,我大多是在马路上看见她骑车的形象:皂衣、草帽、墨镜。她数理化成绩很好,作文尤其写得好,全省高中学生作文竞赛,她得过好几次大奖。高中毕业后,她考入武汉测绘学院。
另一位是三班的,也就是我自己所在的班,叫什么名字,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她爱穿军装,短发,身材高挑匀称,面相有点象电影演员沈傲君。她后来考入成都科技大学。
女生学理工的本来就少,毕业后继续从事本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我初高中母校里顶尖美女都读了理工的情况判断,理工女中的美女比例一定过半。
二、工作阶段。我工作的图书馆是公共服务单位,接触面广,每天都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历史文献部接待的读者层次更高,基本上都是大学副教授、科研院所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高级知识分子,当然也包括外国专家。
全国大修方志那段时间,从地市县水利、建筑、农技等行业方志办,前来省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有很多都是理工专家级的大美女。我那时才二十多岁,审美观还不象现在这样成熟,往往只注重女性的相貌和身材,即便如此,那些学识过人风度翩翩的中年女学者,也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般来说,理工美女落落大方,更倾向于自然美,很少见她们奇装异服,涂脂抹粉。
她们冬天戴围巾的多,夏季穿裙子的少;用手拎包的多,肩上挎包的少;短发或盘着太太结的多,留大辫子的少;涂口红戴耳环的不少,洒香水的几无。
三、出国以后。整个大学阶段,我好象只见过一个理工美女,是校体操队的队友,比我见到的鬼魂多了一个,原因是没有机会接触理工女。
移民来多伦多以后,由于太座是理工女,她的同事和朋友多为理工女,所以,我仿佛一下子掉进了理工女的窝里,平时正眼、斜眼看到的都是美女。去年夏天,多伦多两位女网友自驾来西部板芙旅游,途径中部草原时特地来看我,其中一位石家庄女士是理工女,人长得非常漂亮。
这样一来,我的“理工女中多美人”的印象不就牢不可破了吗?
至于我为什么喜欢在网络上与理工女交流、逗趣,原因很简单:她们懂我,我理解她们。
老实说,持这样观点的人远不止我一个。我的大学同学,同窗学友结同心的,最后都没有同心到老,中途异心的百分之百。而再婚的男同学,几乎全部找的是理工女。原配中,夫妻感情深厚,关系敦睦的,也大多是中文理工配。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这样:
中文系的男子汉开明、讲理,识大体、顾全局,一般都懂得尊重太太,不会给太太过份的压力。有些风骨男,不落俗套,坚持操守,安贫乐道,理工女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放心。而理工女自身工作能力不差,收入不低,这种婚姻搭配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
再者,理工女大多不谙人情世故,教育子女也不在行,而中文男主要在机关、官媒任职,见多识广,掌握社会潮流,有思想,有见识,懂温情,会说教,行事为人比较稳重,双方优势互补,婚姻自然稳定。
世人都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最严谨,最务实,最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殊不知,与中国顶尖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后者数量太少,比理工女还少,所以,多数人不了解他们。
吴健雄女士
2017.4.4
成绩好,长得不好看的,都去读了理工科
我们班就是一例。上学的时候,个个苦大仇深的,拼命地学习,大多都没进美女行列。可是。。。
毕业了,工作了,分到好公司了,有的自己开公司了,有的傍大富哥。。。一下子都摇身一变,成美女了。以前的胖子,也苗条了,原来读书时候是婴儿肥;以前长得干巴点的,过了几年也丰腴了,看着水灵灵的;以前不会打扮的,穿得那叫一个潮,看到了我才知道什么叫懂fashion; 个个气质高雅; 还有,我就不列举了,反正以前我算是美的,后来她们都比我美,我成丑女了。 所以,理工女多半是大美人,千真万确大实话! 哈哈
不管是在哪个群体中,文科女还是理工女,美女都是少数的,但以我的经历,我感到理工女中的美女比例,一点也不比其它的群体的美女比例少。不管是在我的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后(我工作的同事也都是理工女)
我相信“理工女”的孩子在妈妈的薰陶下,不仅文学,数理化也强。别指望“学文”的父亲,只会咬文嚼字,一派酸腐,误己子弟…。 论“理工女”不谙世事更不沾边。
只有“理工女”多是美女才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