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农庄

用开花的创意,将司空见惯,变成耳目一新。
个人资料
正文

粽子到底是什么疙瘩?(下)

(2016-06-09 06:34:54) 下一个

周所周知,现代中国最有名的粽子都出在浙江,一个省居然有两个粽子名牌:嘉兴粽子和湖州粽子。嘉兴粽子在大陆很有名,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嘉兴在哪里,但却知道嘉兴肉粽好吃;湖州粽子在台湾首屈一指,曾被陈立夫誉为“状元粽子”。我本人虽然吃过无数嘉兴粽子,从来没有品尝过湖州粽子,但我有理由认为,湖州粽子是中华粽子的正宗。

湖州在2500多年前(春秋时)因遍地生长着野菰,被称为“菰城”。菰叶裹黎为此地先民首创,名正言顺。长沙欧回的那个梦,记录在《初学记》里,而该书的作者徐坚恰好就是湖州人。发现北美野稻原是菰种的游修龄老先生,竟然也是浙江人。太多的巧合,那就肯定是真相了。

更让我倍感稀奇的是,我们镇上有位湖州妹子,在印第安社区开了一间酒吧,当垆卖酒。她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常常把印第安老少爷们引得口鼻不对称,形神不相亲。明里追求她的小伙子足有一个连;暗恋不吱声,只管花钱买酒喝的大叔,估计人数比中顾委还多。老酋长更是愿意倾其所有来博其欢心,甚至还要娶她为妻。印第安和浙江两地的宿缘,可见一斑。

以前人们都说,美洲印地安人是亚洲蒙古人,从亚美大陆桥散步逛过来的。但我通过实地观察和考证,发现他们乃是中国南方的原住民,最有可能的就是越地原住民。他们的纹身、被发、善划独木舟等习性,都与古代越人十分相似。他们对菰米的熟悉程度,一点也不比浙江人差。请看游老的描述:

印第安人熟悉菰的习性,通常是分两三次进行收获,事前先把处于乳熟期的几个菰穗,捆扎成把,到成熟期好收获时,由两个妇女共乘一条独木舟,携带用柏树皮做的圆袋子,驶进水道里,一个人把穗头弯下来,另一人用木棒轻轻敲打穗把,让菰米掉入袋里,或者直接掉进独木舟里。当船的前头装满时,便掉转船头,再装船尾,裝好满满一船才回住地,交由男子负责菰实的加工。方法是先把穗头在太阳下晒干或用火烘干,再在地面挖一个坑,将裝满菰实的树皮袋放进坑里,用脚踩蹈,使之脫粒。然后拿出来利用风力将颖売、枝梗等和米粒分开,把干净的米粒贮藏在袋里,随时取出,炒焦了食用。

中国古人不像印第安人那样将菰米炒焦了吃,而是与稻米一样,煮菰饭食,或和稻米或粟米掺和起来煮粥吃。所以,菰米被列为“六谷”或“九谷”之一。黍被中国人用来祭祀,菰在北美奧吉比瓦族(Ojibwa)印第安人的文化里也是神圣的,这在他们的史书桦树皮卷里是有记载的。

印地安人的Canoeing,虽然与中国的赛龙舟有所不同,但有谁查过越王勾践时代的龙舟竞渡?楚越同宗,江苏人认为端午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越地传》则相信这个风俗发端于越王勾践。如果我们能找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龙舟竞赛资料,再对比北美印地安人Canoeing的现况和古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北美大陆和中国东南沿海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不满东南,即东南部有一块陆地不见了。哪儿去了呢?过去一直以为是陷下去了,现在看来是漂走了,漂去北美了。

历史学家说印地安人来自亚洲,而他们自己却很少承认,声称他们原来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可他们在长相、风俗和文化心理上又那么接近中国人。所以,只有大陆漂移的解释,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疑惑和矛盾之处。

我们称中国为神州,而印地安人则嘲笑北美大陆是龟岛(Turtle island)。试想,远古时代的印地安人,既没有飞机,也没有卫星,他们如何能鸟瞰、航拍到北美大陆的全貌,描绘出它的海龟形状?岛比州小,说明当初的北美大陆没有现在这么大,是在漂移过程中逐渐壮大的。所以,事实真相可能是,印地安人原就生活在中国东南部,大地裂开后,他们才漂移至北美。

他们并不知道裂开后的陆地形状像海龟,而是以为自己是骑在海龟的背上随波逐浪地漂移。距离这么远,中途经历的风浪一定不会少,说不定这块裂开的陆地还下沉过,被海水淹没过,所以,离开中国东南的印第安人,远没有留在那里的人聪明,原因就是他们被水淹傻了,被一路波折吓呆了。

农史上的菰和现实中的人,让我在探寻粽子的车尘马迹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并在今年这个端午,举国吃粽子的日子,把有史以来对粽子文化贡献最大的两群人——浙江人和印地安人扯到了一起。

越地先民,斩断菰茎,用叶鞘和一截菰叶为容器,将菰米包裹进去,扎成一个长角状的米包,煮熟了作为水路行船的口粮。印第安妇人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叶包起来,蘸以枫叶糖浆,作为干粮让亲人带上路。前者就是中国粽子的肇始,后者乃为印第安粽子的传统。世界上粽子的源头只有一个,而流派却分为两支,即中国浙江和美洲印第安部落,其余的全是江河湖荡。

至于粽子的形状和吃法,浙江湖州和中国北方的长角形粽子乃是正宗;白米粽子蘸糖吃是正宗。四角锥状的五行粽,炸药包状的越南粽,筒状的朝鲜粽,怪状的日本粽,统统是外来居上、后来居下的工艺粽、商品粽。在糯米中胡乱加进各种馅料,如蛋黄、火腿、咸腊肠、花生米、香菇等,则是把粽子当酱缸般的肆意掺杂。

咸味换作甜味,那是产糖地区的换口味做法;竹叶和芦叶取代菰叶,大米、糯米取代菰米,那是因为江南农业大开发后导致菰种消失,稻米产量增加的缘故。

在中国的幽默之都合肥,人们鄙视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家伙,常常会这样嗔道:“瞧你,头长得像粽子!”这种形容,当然是指粽子的包扎工艺改进后,四角锥体和长方体定形为主流后的形状,不再指“角黎”的样子。

头长得像粽子的人,方头大脑的,大概也就是英文里戏称德国人和北欧人的Square head吧,多数都是老总级的。你看喔,德国人里面出了那么多哲学家,多牛逼;共军的彭德怀元帅,头长得最像粽子,所以人称“彭总”,彭总的意思就是“彭稯”、“彭粽”。老毛到晚年,尤其在文革期间,他的头,从后面看也像个粽子。为此,我要给合肥人颁发一个诺贝尔幽默奖。

不过,要说符合营养要求,嘉兴的大肉粽无疑是最棒的,因为白莹如玉的大米里面,最缺的就是脂肪。现代人也不要以为糯米就是包粽子最好的馅料。有数据分析显示,菰米的蛋白质含量远超过稻米。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7%~8%,而菰米则达 15% 以上。

中国的水稻育种专家,正设想引入美洲菰米,通过生物技术,提取菰米的DNA,将菰米的高蛋白含量和抗寒性两大优点转移到水稻身上去,获得高蛋白质含量和抗寒的水稻新品种。

所以,身在北美的华人朋友,如果你能采购到野稻或菰米,今年端午,不妨尝试用它们做馅料来包粽子,名为复古,实则新潮。(下)

 

2016.6.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的庭院' 的评论 : 庭院兄好。你指哪里?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岛水鸟' 的评论 : 水鸟好。我一直在搜寻证据,证明他们是我们的远亲,现在又找到一个。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问好银虫。我们一起来尝试吧。我这里也没有菰叶,等我找到一定试它一回。握手!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一点灵思感悟,增趣添味而已。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jwxc01' 的评论 : 问好。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农兄这个有点牵强啊!
南岛水鸟 回复 悄悄话 棕子还和印地安人扯上了,农家实在了得。谢分享好文!
silverbug 回复 悄悄话 还真是疙瘩,沉甸甸的大糯米疙瘩。

农家考古考得细致,讲得极有道理。 太湖边上芦苇荡特多,以前湖州粽子名气最大,历史最悠久。 其实嘉兴、湖州都在嘉湖平原上,算是邻居,台湾人只认湖州粽是因为嘉兴粽子品牌化是五十年代以后的事情,能把“江南第一粽”的美名从湖州手里拿过来估计里面有点名堂。 真想试试用菰叶裹一次粽子,现在外面卖的都是竹叶。

谢谢农家好文,祝你全家粽子节安康!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大表哥研究得好透啊~
红石榴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收获多多!
ljwxc01 回复 悄悄话 Great! Thanks.
coppertown 回复 悄悄话 interest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