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农庄

用开花的创意,将司空见惯,变成耳目一新。
个人资料
正文

回归自然:尾巴还能长出来吗?

(2015-02-25 06:36:55) 下一个

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骨子里都想返朴归真,重回自然,可真要抛开文明,远离都市,住进地不长毛、鸟不下蛋的荒蛮地带,特立独行,悠游自处,恐怕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适应,甚至活下来都成问题。

前几年,美国有些做IT的,因为厌烦都市的紧张、拥挤、喧嚣、倾轧和身心疲惫,就辞职卖房,带着全家人开车来到中西部的农场,自己种菜、养花、陪狗玩,就像逃出了监狱一般,好不开心。

可好景不长,拔草、浇灌、翻南瓜、摘西红柿的体力活儿,干不到两个月,男的腰直不起来了,女的手臂抬不起来了,孩子们被蚊子咬得满脸全身是包。丈夫眼光发直、有气无力地指着地面说:“与其死,死,死在这儿”,妻子马上睁大眼睛、飞舞着眉毛说:“不如打道回府!”孩子们齐声欢呼:耶!于是,农场的小路上,一辆有人无货的皮卡,喷着滚滚灰尘,飞驰而去。

国内这几年也时常听说,有人从都市逃离出来,跑到深山老林学高人、做隐士,谢绝这个,了断那个的,但不知道后来结果怎样,坚持下来没有。

相信这些城里人,他们回归的愿望是热切的,逃跑的行动也是真切的。不要嘲笑他们决心不够大,意志不够坚定,而应理解他们。人类探索和征服自然需要勇气和决心,现在要回归自然同样需要勇气和决心。从高度文明的天上,一下子掉到荒芜的地上,七仙女下凡,天蓬元帅投猪胎,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尾巴进化掉不易,重新长出来更难!

温室里面培养的苗,从green housecold frame里移栽到定株点,还要经过长期多次地拿出来风吹日晒harden off,何况文明已久、娇惯成性的人类?

人类从头顶苍天,脚踩大地的风栉雨沐,一步步走进高楼大厦的冬暖夏凉,日子虽然过得越来越好,可髀肉复生,适应自然的能力反而越来越差了。

既然文明的通天塔不是一天垒成的,那么,从塔上走下来,肯定也不能模仿自由落体,得一步一个阶梯地慢慢来,否则一定会出问题。这情形有点类似司马光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更像是一个养尊处优、颐指气使惯了的大官人,突然退了下来,无权无职,从精神到肉体都木落落的一样。

把现代都市人这种矛盾心理说成是虚情假意,或者“有贼心,没贼胆”,未免过于刻薄,但说成是“矫情”倒是比较贴切。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里的那位游老板,住进山里自找苦吃的决心够大的吧,可俩月后不是照样钻进车里不肯下来,深怕再与龙虾睡在一起吗?


这样的江南小镇,谁不愿意回归这里生活呢?


可是,回归自然,不是在乡村过着都市人的生活,而是像这位仁兄一样,形容枯槁,心如死灰,你愿意并能做到吗?

北美现在迎合这种心理,趋附这个时尚的把戏也不少。什么retreat逃城,to share式农场,COB cottage建筑等等,其实都是让人们过把瘾就回的人造环境,虚拟的自然。

前几年在国内做景观设计,凡遇到为生态农场、农家乐游园等选址的案例,我总是建议业主定鼎在都市的远郊,也就是大约离城市60120公里的范围内,因为“唯土豪与小资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为了避免游老板祸害乡里的惨剧发生,把过瘾的地方设在不远处,让人起贼心的时候来,没贼胆的时候就跑,而且乘11路也能溜回城里。

我出国前在故乡城市的几位年长朋友,现在都已退休在家。前段时间听说,他们经常结伴去大别山、黄山短住。出发时,他们从城里带些面粉、调料和油盐,到了山里就向当地农家租套房子,自己开火做饭,过小集体生活。平时或去云下踏歌,或到林间漫步,或至溪边垂钓,不用手机,也不上电脑,周末外出挖野菜包饺子,晚上聚在一起玩玩麻将牌,悠哉游哉得像活神仙。

我在想,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现在陷入停顿阶段,原因是除了城镇化、都市化之外,找不出更好的发展模式。

中国政府若善于审时度势,把现代都市人普遍想回归自然,却又不适应的潮流因势利导,假戏真唱,在中国的城乡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功能就如retreat,或者如《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风景况,让外国人和中国都市人都来作“武陵渔人”,而把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迁居其间,充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避祸“秦人”。如此,不仅传统手工业和手工艺得以保存并发展,农村人口的就业及环境污染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真可谓善莫大焉。




园艺展销会上的COB样板房,我将它译作“隐士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方朔' 的评论 : 汉字的城、郭、郊、野都是以距离城市的远近划分的。但人心中距离自然的远近却难划分。袁世凯东山再起前,也在山林湖泽混迹多时,俨然一副自然之子的样子,可他重新掌权后,却不认识天意人心了,最终落得个鸡飞蛋打、众叛亲离的下场。可见,回归自然不是也不能假装。中国人自古就相信“生在华屋处,死后归山林”,落了叶,才肯归根。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的评论 : 要回归自然,非得身心家国一起回归不可,个别的山林隐士和竹林贤士,充其量也只是榜样,普罗大众的回归是不可能的,即便全球性灾难发生也不可能促使人类放弃文明。圣经上讲的经历善恶树象征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一旦经历文明,懂得方便和舒适,就再也回不了自然了。这与处女变大嫂的道理是一样的。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马上续残梦' 的评论 : 可不可以这样说呢,征服自然,破坏自然,不以天的意志为转移;回归自然,尊重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西方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农家苦' 的评论 : 说自己接近,其实是指接近三个月的那试验,人本尘中来还得归尘中去,死也躲不开红尘,
条件够不着,多些时间关在屋里也可以少被红尘烦心。入世而不下楼不也挺好是吧!
舌尖上的世界 回复 悄悄话 《瓦尔登湖》的Thoreau先生到了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可把Muir先生高兴坏了!Thoreau,那可是'回归自然'的老牌标杆啊。Muir就力邀Thoreau和他一起去大野地里野营,邀来邀去,没能邀动梭大爷。原来Thoreau的'回归',还是要有个小木屋住。Muir式的回归他就有点为难。Muir常常是一个小包儿几块面包天当被地当床大山密林里一呆好几天,是货真价实的归于自然。

Muir当年一到优胜美地,离开被勾了魂去再也不能自拔。没有他,不一定能有今天这个国家公园。有意思的是,还有几个来自遥远东方的日本人,见了这山这水也就再也离不开。这都是些心中有自然的人,'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中国人倒不一定,他们终归还是要和人世间为伍,自然不过是个陪衬。
马上续残梦 回复 悄悄话 农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后现代社会的生活图景,很有启发,令人向往。不过真正做到回归自然,建设一个和谐的、符合人性的社会,前提条件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完全彻底实现了现代化才行,并且必须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然后才能谈得上解决目前种种社会问题。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方朔' 的评论 : 朔兄现在是有条件的,已经身在红尘之外了吧?大多数人,在城市生存都难,哪有条件奔赴革命圣地呢,呵呵。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是的,现在人都跟着资本走,资本不回归自然,个人想回也是枉然。不过,网络经济时代,或许能行。
西方朔 回复 悄悄话 补充,问题是如果隐的结果也没比不隐所得多,那心志白苦,筋骨白累。又何必呢?还不如在城里看看热闹。看烦了再找个清静处调调胃口,醉了醒,醒了醉,把这烦恼日月打发的快些。
西方朔 回复 悄悄话 只要是真正厌倦了红尘,又还没找到上天的路的人就能做到。隐于市隐于野无大分别。扔掉所有带电的东西,切断与任何人的联系,带足衣服,一刀一锅一碗十个打火机,三个月的素食干粮(纸片书,乐器,可带)一顶结实大帐篷,找个政府不管的无人去处猫三个月不着急难受数算天数,最好是不知道天数。而且,不思想见任何人。你就是合格隐士。
本哥就接近,曾考虑在确定没危险的前提下去替人坐牢换游费。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住在郊区最好。山里什么的十天之内可以。不过,过一段时间就想出去玩,。人就是这样。回归自然,不容易啊。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惜福666' 的评论 : 可不是么。我这没水就用不锈钢锅煮雪取水,劳烦周折,绝对不是一般人忍耐得起。若是没电,我还得烧柴生火,才能back up。
农家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确实如你所说,回归自然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来或许只有大灾变,才能迫使政府和民众被动地回归,靠自觉基本没戏。我们是否可以提倡“大隐隐于家庭”呢,比如少吃肉类,少洗香波澡,少用石油,少用电器,早睡早起?
惜福666 回复 悄悄话 说得有道理。 更喜欢闹中取静,像宏村这样的小镇短居很好, 常住一定也会寂寞。农家那份草原的日子也不是一般人能过的。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所以说,住大城市的郊区是一种折中的办法,或者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