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农庄

用开花的创意,将司空见惯,变成耳目一新。
个人资料
正文

施政创意(3)——开放草庐官邸

(2015-01-12 08:16:17) 下一个

美国有一个民间组织,为首的叫Andrew Morrison,现在正通过网络向北美和全世界推广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建筑。这种建筑的墙体用草包(straw bale)为原料建成,但又不是简单的钢结构填塞秸秆的做法。它的防火、防潮、防风、防腐蚀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外观装饰也非常漂亮,不但可以用作工具房、收费站、避难所、兵营和温室,还可以直接居住,尤其适合农舍、养老院、汽车旅馆和流动旅游房。

封建社会中国的官员,大多数都是由草民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为官的。他们布衣读书的时候就居住在草庐茅舍,仕途不顺的时候更梦想着回到草庐茅舍。既然这样,为何不把他们的官邸也建成草庐茅舍的造型和实体呢?难道草民一旦为官,就只能草菅人命,不能草庐垂范吗?

官邸,就是够级别的官员,当然是县团级以上的官,他们在任时政府分配的没有产权的临时住宅。在封建社会中,官邸是配合着官员的“回避制度”,实际上就是“官员隔离制”使用的。古来圣贤皆寂寞,要防止官员“不肖”,就得教他们“圣贤”,逼他们“寂寞”。官邸的作用本该如此,可在历代延续的过程中,慢慢的就改变了性质。

现代中国的官邸制度,议案都通过好多年了,可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原因固然有官员抵触,牵扯面大,利益纠葛难解等因素,但仅仅为了防止官员的多占住房,没有赋予更多的教育意义,加上建筑形式没有突破,所以这个制度对抑制官员腐败,只能扬汤止沸,不能釜底抽薪。如果把现代中国的官邸,都建成草包房(straw bale house)的样子,或许能推动、促进步履维艰的官邸制度改革。

第一,这种房子最高只有三、四层,冬暖夏凉,住着舒服,颇对庸政、“懒政”的官员胃口;第二,秸秆和荒草属于再生资源,以有机材料建筑的房子,旧了可以拆毁、更新,而且操作方便,没有污染,最适合官员频繁调动的中国官场;第三,草包建筑为美国减少了每年2万吨秸秆焚烧所排放的巨量温室气体,相信对中国的意义更大,况且,由政府官员带头使用新型环保节能住房,社会示范效应可想而知;第四,政府官员住进“草庐”,当然有助于养廉,不仅可以减少财政支出,而且还可以扼制房地产开发的失控局面。

据说,纪晓岚为和珅六十大寿新建的府宅题写了一副“竹苞”的匾额,当时没有人知道“竹苞”是什么意思,后来经乾隆皇帝点破,大家才如梦方醒,原来大学士是嘲讽大太监府上没人,“个个草包”。如果草包建筑的名称用在官邸上不雅,容易让官员们产生“被”贬低的感觉,那么,改用“竹苞”立刻就有了墨香气,而且更具有易中天先生所谓“不弱智,当不了领导”的自嘲愚拙深意!

《新唐书》称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老郭八十大寿那天,前来祝寿的子婿们,随身携带的“笏板”丢的满床都是。粤剧的《郭子仪祝寿》、京剧的《打金枝》,皖南徽州石雕门楣上的人物造型,讲的都是郭子仪的故事。郭子仪德高望重,功高震主。为了打消皇上的猜疑和同僚的嫉妒,他把府宅的所有门窗洞开,让室内一览无余,就连他和夫人聊天喝茶做针线活的场面,都让公众看得清清楚楚,结果他平安无事。现代防盗心理学也认为,家宅越开放透明,盗贼光顾的越少;相反,家宅越神秘隐藏,贼寇越是惦记闯入。

现代网络科技的发达,帮助政府提高了对官员的督查能力,让很多贪腐官员不再敢把灰色收入存进银行,深宅大院自然就成了官员藏污纳垢的避风塘。最近有报导说,新落马的前国家资源局局长魏鹏远大人,家里竟然藏了亿元巨财。所以,在让官员们公布财产的同时,若能再让他们敞开住宅,禁止官邸安装防盗门窗,连门锁和窗帘都不让用,这样的防腐效果可能会更好。

倘若未来中国的官邸都换成了“草庐”,像这种三、四层高的矮房,室内的楼梯完全可以免建,有条件的主要领导,室外放把梯子即可,晚上下班回来,就寝后由警卫人员负责挪开梯子。上房拆梯,不仅可以杜绝闲杂人员的侵扰,保证领导生活区的绝对“肃静”,而且可以阻止行贿人员的暗渡陈仓,一举两得。据说,三皇之一的大舜,还有孔老夫子,都曾被人“上房拆梯”过。(图片采自网络)



草包在地里的样子


构筑草包房


草包旅馆和民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