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强
我们在三姑婆李珍的家生活了两个月,文革的动乱开始有些稳定,父母就把我们接回广州的家。不久,我们家也被卷入文革的冲击中。
1973年,阿太陈二到了八十岁高龄。她觉得自己将来在女婿家终老,心里总是不安,她决定回到孙子的家中来。于是,她回到了我们家。可是,她习惯了农村平静的生活,适应不了城市的喧哗,而且,她不想以后在广州终老时,按城市的殡葬火化政策,她将不能葬在她丈夫的墓旁,所以,她在我们家住了两个月,还是回到了韦涌李珍的家。
第二年,我十六岁,我下乡去当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中山大学。这些年,我已经好几年都没去过看望阿太。
直到1978年我大学时的第一个暑假,我才再次去韦涌看望阿太和三姑婆。阿太几年没见过我,这时我已经是二十岁的小伙子。我告诉阿太,我考上了大学,现在正放暑假,阿太高兴得热泪盈眶。
阿太激动地说:“太好了,我们李家的后人终于又出了读书人。”
阿太说:“阿强,你可记得你小时候那调皮样,那时我担心你什么时候才懂事,现在成大学生了。”
我说:“当然记得,我还清清楚楚记得三姑婆给我讲的我们李家的故事。”
阿太说:“我没想到你会懂事得这么快,完全变乖到我都不敢相信。”
我说:“阿太,我很抱歉那时惹您生气。”
阿太笑着说:“你真是个傻小子,抱歉什么,调皮的孩子才最聪明。”
我问阿太:“阿太,这么多年您有没有回过潮汕或者娘家?”
阿太说:“自从我嫁给你太公李开腾,我就没回去过。”
我说:“阿太,等我大学毕业,我一定带您回潮汕去看看。”
1980年4月,陈二病重,被送到陈村人民医院,李慧雯从香港赶回来看望母亲。
陈二问李慧雯有没有去过台湾找李耀和李桂,李慧雯告诉母亲,她前几年去过台湾高雄旅游,在大街上见到一个人像是李耀,样子和举子都很像。
陈二赶紧问:“你有没有问他是不是李耀?”
李慧雯说:“没有,我哪敢贸贸然在大街上问人家是不是李耀。”
陈二说:“什么贸贸然,李耀离开的时候已经十六岁了,他应该记得四姑姐的。”
陈二埋怨李慧雯为什么错过这找到李耀和李桂的一线机会。
李慧雯突然问陈二:“我记得你以前珍藏着一对耳环,现在还在吗?”
陈二说:“是的,这是我这一生唯一的珍藏,我打算将来把耳环传给我的子孙,环子环孙。如果还找不到阿耀,我就把耳环传给阿威和阿雄。”
李慧雯不高兴了,说:“我才是你的亲生女儿,为什么不传给我?”
陈二说:“这对耳环我是要传给儿子的,但是你大哥早就不在了,我就必须传给我的孙子。”
李慧雯说:“他们都不是你亲生的。”
李慧雯一句话,让陈二发火了,这是陈二这一生中第一次发火。
为此,李慧雯加上多年来对母亲的误会,一起爆发,跟母亲吵了一架,赌气走了。走之前,李慧雯说:“我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百年归老的时候,我也不会回来的。”
同年8月,陈二病危。弥留之际,她仍然惦记着两个孙儿孙女: “阿耀阿桂怎么还不回来看二嫲?”
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暑假,我二十二岁生日的那一天,我的曾祖母陈二,在我的三姑婆家里,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七岁。
我们通知李慧雯回来送她母亲最后一程。
李慧雯还在赌气,没有回来,委托她丈夫的外甥阿佳,从香港回来,作全权代表。
阿佳来到韦涌,见到李珍,一见面就问:“我舅妈问,二婆那对耳环还在不在,如果耳环还在,就把耳环让我带回去给她。”
李珍说:“耳环由我保管着,慧雯是二婆的亲生女儿,耳环理应属于她。”
说着,李珍把耳环交给了阿佳。阿佳接过耳环,说:“我工作很忙,我得马上赶回香港,二婆的葬礼仪式我不参加了,请帮我舅妈和我,给二婆烧一炷香吧。”说完,阿佳就走了。
李欢从广州赶到,一进门就问:“阿珍,啷婆的那对耳环是你保管的吧?”
李珍说:“是的。”
李欢说:“现在该把耳环交给阿威和阿雄了。”
李珍说:“我已经把耳环交给慧雯的外甥阿佳了。”
李欢问:“那现在阿佳在哪里?”
李珍说:“回香港了。”
李欢说:“阿珍,你真糊涂,啷婆生前多次说了,她百年后,一定要把耳环交给阿威和阿雄的,她要环子环孙。”
李珍说:“我觉得慧雯是啷婆的亲生女儿,我们都不是亲生的,耳环理应属于慧雯的。”
李欢说:“这么多年了,我们早就没有亲生不亲生的分别,啷婆说耳环要留给谁,我们就要留给谁。”
李珍说:“那我们哪里去把阿佳把耳环要回来?”
我想,这对耳环一定藏着特别的故事。要不,阿太和四姑婆两亲母女怎么会为这对耳环而翻脸,二姑婆和三姑婆两亲姐妹也怎么会为这对耳环而争执?但是,在当时的气氛下,而且,我这曾孙辈,我不敢多问。
我们根据陈二生前的意愿,把她安葬在她心爱的丈夫李开腾的墓旁,让这对恩爱的夫妻,长眠在陈村的一个小山岗上。她的墓碑上刻着“李门陈二之墓”,这将永远都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
第二年,我父亲回新会七堡寻祖,我祖父李章的堂兄得知后,带上妻子和女儿马上从香港回到家乡见我父亲,郑重地把祖屋交还给我父亲。
原来,当年李章和这堂兄在家乡共同生活了七年,堂兄弟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开腾娶了陈二,把李章和李欢接回陈村,而祖屋就由这堂兄家保管。1948年李恺穷困潦倒,回家乡把祖屋卖了。堂兄得知后,赶忙从香港回来把祖屋赎了回来,等待李章的后人回来,把祖屋交还给李章的后人。他这一等就等了三十三年。
他还证实,当年李章确实在老家买了二十亩农田,而不是李欢说的十亩,交给他们家管理。当年李恺应该不知道李章有二十亩农田,要不,他也会把农田卖掉的。解放初土改的时候,李章已经去世,又没有后人来确认,这二十亩农田就作为无主地给分了。那也算很幸运,如果有谁认了,“成份”不知将会定成什么,后果会怎样,那就难说了。至于李欢常说的李章曾经买了两份“金山会”,他从来都没听说过。
1998年,李慧雯回到阔别了七十六年的出生地海丰,找到相关部门和资料,终于领回了属于她的那笔抚恤金。之后,她常常来广州看我父母亲,但我已经出国,我从来都没见过她。
多年以后,我问我父亲有关耳环的故事,我父亲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这耳环有什么故事。
虽然我曾祖母珍藏的耳环没能传给我们李家的后代,而我也最终没能带她回潮汕看看,但曾祖母慈祥和无私的爱心,将会永远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
(根据前辈叙述整理改编,完。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但很抱歉,我这博文没有发布在别的网站。“文学城”是在美国的网站,中国国内上不了这个网。以前我的《在美国当数学老师》博文曾经上载到中国的网站,但很快就有人以作者是他人的名字而内容就一字不漏地发表在另外的网站,连错别字都一样。后来我就停止上载到中国的网站,那盗窃的博文也没了后半部。所以,从那以后,我不会再在中国的网站发布我的博文。不过,“文学城”有个同步网“海外网”,我不知道这“海外网”在中国国内可不可以看到。https://www.haiwai.com/blog/user/10548
我很想把你写的故事,转发给亲戚朋友看。可是他们不能上这个网站呀,你会发布在别的什么地方吗?
好鄧你唔抵,你在學校成日俾人蝦!
另外,我现在还在那学校教数学,年纪大了,不再想转工作,也很难转工作,过几年可以退休了。
另外,你那个数学老师的故事,也很精彩,透過故事,多了解美國的教育体系,也多了解人性,可以透露你结果有没有转去别的学校教数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