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如何被各方英雄击败?
习近平上台的时候,中国正好到了转型之际,虽然胡温稳住了由美国带来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所造成的冲击,但当时腐败泛滥,财政失控,尽管刚刚过了一段在今天自由派看来是黄金期的时期,可政治上陷于混乱,政府失控(政府与民间,中央和地方都失调),所以两届交接后不仅中国把注意力集中在习近平身上,全世界也对他寄以厚望,《纽时》专栏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就专门写了一篇感想,《习近平是改革派》【1】,预测不仅习近平会推行经济改革,也会做出少量的政治改革,甚至会把刘晓波放出来。紀思道可不亲华,六四的时候他就在北京,但他的观察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的判断。
习近平确实是以一个改革派身份出现的,2012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3】,中国当时给自己定下的改革方案极其广泛,覆盖了大部分核心领域: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习近平为《决定》所作的说明表明,中共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期待很高”。“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应该说,中共此轮改革的决心之大、规模之宏伟可能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整个改革涉及60个方面任务、336项具体改革措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均在其中。几天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访美国,当她向美国人介绍这个庞大的改革计划时,大家都被震惊了。【4】
下面是中央“60个方面任务”的一部分【6】:
这种改革的愿望和热情一直到2016年还方兴未衰【9,10】,改革的口号还是此起彼伏,搞试点,找突破,讲创新,成功后推广,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供给侧,市场机制)、金融(金融市场、企业管理和所有制改革)、财政(如税收、精简、开放、透明度)、管理、法律和政治(立法、司法),全国上上下下还是一副全力改革的姿态,为什么到了今天大家只记得国家日益专制,习近平越来越专断独行,终身制已成现实,国企膨胀,民企受排,爱国情绪高涨,战狼小粉红当道,中国退到了更加强大、专断霸道、却又越来越孤立的局面,还与美国正式进入冷战?改革的声音这么大,习近平是什么时候放弃改革,走向国家主义和个人专断的?
正值共产党百年,美国国际事务和外交关系权威杂志《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7月刊中国专辑【13】,荣大聂(Daniel Rosen)撰文【14】回顾了这一历程,他说大部分人觉得习近平从改革退回以前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使得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远,与西方的自由开放越来越对立,但这一切都是误解。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改革,他本人很清楚,不改革没有出路,不改革中华民族无法崛起,民族复兴也成了一句空话,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以市场经济作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深入人心,今天之所以有一种国家机器强大,改革的计划被搁置或放弃的感觉,不是习近平放弃了改革,而是习近平被改革文化匮乏的环境和反对改革的势力击败的结果。
致富是个空泛的概念,很少人想着“全国人民共同致富”,大家想的是“我要致富”,如果每个人致富的愿望都能实现,那也就实现了全民致富,但如果你致富影响我致富,那我肯定会使劲维持我致富的条件,如果由此伤害了你,那也是不得已了。改革有两个目标,一是使得经济更加合理,什么是合理很容易验证,那就是经济是不是能天然地,高速或中速地发展──“天然”就是说不依赖债务,但改革一个更关键,更艰难的目标是重新分配个人、集团在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也就是对资源和对分配的控制,正是在对资源和分配上的争斗,利益集团累累将习近平击败。
荣大聂通过财政这一条主线列举了一系列习近平的改革项目和他如何被现实击败,改革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得习近平失去了主动权,也让中国进入一个危险时期。
搞好经济是硬道理,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是好多了,但够不够好,还能不能好?2008年美国给全世界带来经济大危机之后,占据中国经济一个重要部分的出口受到巨大冲击,胡温当局继而采用大撒币的政策,到了习近平上台,中国发展已经到穷途,腐败泛滥,污染成灾,习近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受命上阵。那么在回应当时社会和经济的挑战,习近平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
存款利息太低,银行为了吸引顾客推出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年息高过10%的到处都是,银行还非法暗示理财产品潜在带有国家担保的条件,这已经完全违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规律,为了给银行一个警告,刘鹤下令央行暂时冻结银行从央行获得短期优惠贷款的能力,也许是刘鹤精神传达的不够,更也许是大家喝奶喝久了,觉得妈不会这么做,一下吓傻了,马上停止对社会的贷款,商业间贷款利率一下子从2%~3%冲到20%~30%,这对实体经济是个休克性的打击,中央发现影子银行不仅把钱投到风险项目,也是民企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他们一下子失去的运行的基金,结果这一决定让股市大跌,央行不得不退下来,后来有人把这看成金融界和资本市场发脾气,向中央叫阵,中央还真的没法子。随后影子银行规模4年之内,2013年-2016年,翻了四番,到后来出现了e租宝这样的庞氏机构,才有2016年刘鹤第二轮打击影子银行的行动。
这反映了什么呢?第一,银行和资本界是在抱着中央的大腿吃不地道的饭,回报照收,风险却推给政府,但这是中国计划经济的后遗症,中央的行动太粗暴,应当反复发通知、让大家学习,给以足够的警告,然后才行动;第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家知道躺下你中央就没辙了,因为金融只是经济的一个环节,向习近平、刘鹤那种“老子为王”的念头是没用的,单一的改革只会碰破头,而且这一闹,反过来证明中央没什么能耐,只要闹得凶,中央就得让步;第三,中央在这么一折腾之后就把改革停下来,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这计划根本没准备好,二是所有利益集团集体反击,迫使中央几年内不得再有动作。
对外投资
2014年开始中国扩大“走出去”政策,鼓励对外投资,体现中国的软实力。对政府的新政策,有真投资,收购发展的;更多冒险家,搞账面发展,就是不断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造成一种公司在不断扩充业务,营业额不断增加的假象的那种,收购海外,尤其是美欧的光鲜资产,主要是房地产这种毫无经济价值的资产,如安邦、恒大、海航(集团);还有真要把资金挪到海外的,这解禁就给他们一个机会把自己的财产移到共产党管不着的地方。这一切马上让中国的外汇储备锐降,形成一种危机感,政府不得不将之叫停。
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还不成熟,政府管制太严,而从管制过严到全面放松,缺乏过度期,也是个考虑不周的政策。2020年外资涌进中国,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中国政府又重新允许资本外流,这是权宜还是长远之计,不得而知。
税务改革
2014年习近平责令楼继伟和财政部推行税务改革,包括房地产税和限制地方政府债务,但如我前天所描述的【15】,房地产税税务改革在各种利益集团反击下毫无进展,而地方政府仍旧采用各种手段扩大自己的债务,楼继伟2016年没能完成任务,大概是他下台的原因,但债务是地方政府的鸦片,中央并没有良策,只能允许地方政府把融资平台高利息贷款转换成债券,获得优惠利息,而且不断扩大债卷发行的幅度【16】,这就是通过银行吐血从银行向地方政府输血,同时借机限制地方政府继续使用融资平台这一及其不透明的集资手段,避免债务偷偷地不断扩张,但这一切并没有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
企业管理(Governance)
习近平深知企业管理是效率的关键,国企那种党指挥钱的策略行不通,早期改革包括减低政府和党对企业的控制,允许企业有独立,完全从商业角度来管理的机制,但随后的政治斗争变得激烈,国进民退渐渐占了上风,今天党委几乎已经进驻所有大型民企,但这么一来,市场指导就成了疑问。
融资和全民炒股
据说习近平很羡慕西方、美国的金融市场,但也许他没意识到那是几百年的结果,老觉得自己一个号召就赶英超美,希望股市能给资金匮乏的企业融资,号召全民炒股,这才有2013至2015年的股灾,这是中国领导人那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雄心的反应,违反市场规律,失败是必然的,这一失败使企业失去了通过股市向社会融资这一渠道。
利率开放
长期以来中国利率是国家控制的,存款利率设的很低,这是中国政府剥削老百姓最不起眼但最凶狠的手段之一,利率低,财富就从老百姓手里移到政府手里,政府以低利率投资,变相强行把老百姓的钱拿去投资,这叫做“金融剥削(financial repression)”。放开利率政策,就是让市场调节利率,除了让老百姓得到应有的回报,还可以使得资本的价值(market price of money)有个客观地评估,这样不至于有人拿着不值钱的钱去瞎投资,承受不必要的风险,后果不是政府承担,就是社会动乱。
但中国一直没有全面开放利率,央行给大家的指示是,存款利率可以比指定利率高50%,后来又说没界限,但内部文件却并没有放开。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一直有人民币国际化的愿望,但中国又有其他担心,一是资本控制,二是人民币汇率。资本不控制就会外流,在企业管理不健全的情况下,在党高高在上的情况下,资本肯定外流。中国的出口并不是中国经济的主力,但却是就业的主力,人民币升值会打击中国出口业,这也难以全面开放。可没有这两点,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一句空话,迄今,全世界人民币结算不到5%,人民币作为世界各国的储备货币虽然“世界第三”,但也不到5%【17】。
2013年~2016年改革失败后,2016年开始中国又重新开始改,主要集中在去杠杆化,就是整体上降低债务,但如果生产力(productivity)没跟上,经济结构又有问题(收入不足,需求无力),去杠杆化说是合理,做起来难,受打击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当贸易战打起来之后,中央又不得不鸣金收兵,去杠杆又没去成。
反垄断
以蚂蚁金服上市被撤,淘宝被罚为代表的中国反垄断政策出台,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回顾其历史却又显示出很多问题。阿里、腾讯的网络金融一直是政府支持、纵容的技术,中国的网上经济领先全世界,是各个企业创新发展和政府鼓励的结果,中国鼓励就是基本上不管,企业采用不地道的手段也不管,带来的危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使得近期的打击显得突然,而且打击力度之大,给人一个要抑制独立公司继续发展的意头,好像任何公司都只能在党和国家指导的范围内运作。这么一来,企业创新的动力就会受打击。
为什么通过财政、金融这一条线索能大致看清中国发展的脉络?因为经济发展最后要结算,财政是衡量发展成功失败的尺度,中国经济是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雄厚,但债务增加得更快,效率也越来越低,荣大聂指出10年前中国每发展¥1的产值,要调用¥6的债务,今天已经要¥10了,另一个衡量的尺度是生产力,生产力简单说就是除去对实体经济毫无贡献的金融价值之后的人均单位时间产值,中国生产力的势头在2008年以后一直下降【19】:
生产力下降,就业人口也在降低,中国脱离中产陷阱也越来越艰难。习近平改革的失败,反映了习近平不但不是万能,而且能力有限,习近平可以把人抓起来,但不能把经济抓起来,习近平可以要求大家忠诚,但不能不允许大家有私欲,这一切,反应习近平的绝对权力并不绝对。
当然这一角度也掩盖了中国的发展,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转型的巨大成就,只是把这些成就平均到整个国家时会显得力度不足。还有一样习近平是成功了,反腐。反腐并不是杜绝了腐败,但腐败很大的程度是被抑制住了,习近平还通过整党治国把军队牢牢地控制在党之下,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尚需验证,但现代化速度很快,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量,通过这一场斗争,习近平身边产生了一群国家主义分子,党也牢牢地掌握在一人手中。
荣大聂说其实习近平一直想改革,一直在改革,只不过一直没成功,可以说屡战屡败,但他还是屡败屡战,前年提出双循环,“2020年底,在全国政协新年茶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7年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在各个方面启动了2485项改革计划”【20】,而且中国坚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336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1】,这一切都反映了中国继续改革的愿望。
按荣大聂的说法,现在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候,三个原因,第一,中国的债务负担已经严重到头了,债务的利息是(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第二人口开始缩小,生产力下降,而且对房市有直接的负面的影响,第三,国际环境转变,美国已经是全面堵杀中国,靠引进外资、技术引进、进口出口已经不能帮中国大忙了。在他看来每次改革带来的失败让改革空间减小,但也许他没考虑到中国也从这些失败中学到一些经验,下次改革将更有效,但有一点他说得对,靠国家,国企是不能带来民企的那种创新活力的,生产力和党的绝对领导很难调动社会的智慧和能动力,也许习近平对国家的控制给他带来即使放开也不会导致动乱的信心,从而给社会一个新的重新试验的机会。
【资料】
【西媒评论建党100周年和其他相关文章】
“为什么会‘屡败’”确实没说透,因为那不是主题,所以根本没说,“看得人一头雾水”,看来我这个“班子”水平太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学习好,得好好反省。
反复说跟屡败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要应题,至于为什么,小编荣大聂觉得这其实说明习近平不是万能,或者是中国模式不是万能,这都说得过去,但另一个可能是就是极有利益集团实力太过强大,计划开始时不周,一失误就耽搁几年,从《彭博》的Tom Orlik最近的新书《China: The Bubble That Never Pops》有些2016年之后改进的苗头,但不明朗。荣大聂觉得中国时日无几,危机的可能性加大,但今年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中国的消费去年被压,今年会释放出来(参见《中国经济新瓶装旧酒》),问题上下一步中央能走多远。
不管怎样,发自内心地感谢博主,在您这里还是学到很多东西。(尽管看得有些辛苦)
就这感人的智商,就别再出来写这些又臭又长的大外宣垃圾文了。
笨战狼和小思维,是文学城人尽皆知的两个土共大外宣团队。
就这感人的智商,就别再出来写这些又臭又长的大外宣垃圾文了。
笨战狼和小思维,是文学城人尽皆知的两个土共大外宣团队。
大外宣搅混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