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选择在美国上市,历史上第一原因是中国上市很难,以前讲究不仅多,还都是潜规则(收买),后来扫黑后也没见的改善多少,才有前几年借壳上市的风潮,所以如果企业家有能力在美欧港上市,会选择在海外上市。
西方对上市公司管制远比中国来得紧,为什么大家还是愿意来?因为西方虽紧,但人家透明度高,规矩是严格,但很清楚,符合条件就行,不像中国那么多部委批准,最后那个书记还不高兴。不过中国不仅政府潜规矩多,行业规矩不照样落后吗?确实,中国会计水平很落后,像瑞幸那样的多了,不过美国不少人急着创业,能把中国企业拉到美国,对自己只有好处,而且美国的规矩是欺软怕硬,门槛高,但入了门就好了,所以跨国一套商业法、税务法、贸易法、国际关系法玩的溜,税没几个,政府要找茬也没什么门路,只有中小企业活该受气,而且不像中国官员乡巴佬,美国神人政商两头混,光明正大的,都是哥们,大家好说话。
另一点是资本管制,中国那么多裸官(据说最近立法了,但传闻裸官蔡莉都好好的,不知是不是又是那套打击政敌 的把戏),多少副国级敢说海外没账号?所以你辛苦创业,有什么事不希望能随时随意调动自己的资本?这只有在国外才行(注:当然了,你得不得罪美国才行,否则美国照样全球监控)。
论起集资,美国在全球遥遥领先,按最新的盘点,世界十大证券交易所是:
中国近几年发展很快,尤其是进来赶不上美国,干脆再来一轮泡泡,但还是美国一个零头(注:中国资产主要在房市):
本来香港是中国备胎,但国安法的执行反映了习近平宁愿牺牲香港也不愿意全面权衡利弊,是否能长久难说。香港还会是资本流入的一个主要渠道,而且国安法实行早起港元很稳定,有过度上扬的趋势,可见国际资本目前尚未有过多忧虑。
不仅美国成敌,英国也交恶,那如何吸引国际资本呢?如果不能在外集资,下一步就是在国内了,要引入外资,就得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市场是中国入世许诺之一,因为国内利益集团势力太大,迟迟不与兑现,在贸易战逼迫下终于开了,这是美国华尔街集团的重大胜利,开放了就有本国产业因缺乏竞争力被淘汰的可能,也许这二十年这帮美国培训的买办终于有信心公平竞争一把了吧?
开放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威胁是产业控股权,包括知识产权,因为中国已经承诺不再要求合资,外国券商就能用外资控制中国企业,对小国这有可能是致命的,“华盛顿共识”极有可能导致丧失对国家命脉的控制,但中国如果目前还缺乏信心,习近平也就不用说崛起了,而且这一切可以以法律的形式(如刚刚修改过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来限制,一个国家增加开明度,是一种表达自己按规矩公平地跟大家玩的信心。
对中国来说,开放金融市场和直接引入外资有更多的好处,除了促进竞争,让国内金融界变得更强大,与国际更接轨之外,还能缓冲资本外流,更主要的,一旦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以中国为目标的世界大战的机会就会降低,想想如果美欧有二十万亿投资,炸成废墟大家一锅端。
人民币开始反弹:
中国近几年第一个开放的债券市场,中央一直帮地方政府解决财政问题,也是对地方政府的打压,就是把融资平台债券化,每年国万亿,中央和地方债券都以透明的程度在债券市场出现,之前,国务院和央行都不知道大家玩什么把戏。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而且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几乎是零,不少的事负的,中国债券回报相比很可观,风险低,成为追逐的对象。开放债券市场也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步棋,债券不仅是投资工具,也可以成为外国央行的储备资产,给人民币迈向储备货币铺路
美中脱钩这盘棋说不清,资本和人权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糊涂,资本的流动性,把两国之间和两国各自的矛盾融在一起,谁是敌是友很难说清。
不难看到很多时候公司不急于上市,比如最早的google,也就是不让投资者有机会,因此这不是对等的关系,选择权不在投资者。集资并不是必须,但有人IPO才是投资的机会,不能没有。
所以你是本末倒置了。
在全球化环境下,资本的流动频繁,如今香港科创股超过了nasdaq就是表明亚洲在科技上开始超越美国,因为资本更看好亚洲,其实主要是中国。
没有资本是没有资本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