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发牢骚

发发牢骚,解解闷,消消愁
个人资料
笨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越亲的人越无法沟通的原因

(2019-12-17 11:51:05) 下一个
这是对越亲的人越无法沟通一文的回应。
 
人是怎么认识外界事物的呢?
 
看看视觉。你的视觉不足以有全面衡量从黑到白整个范围之内所有的差异,理科出身的话,最简单的解释是视觉衡量是区对数(logarithm),然后在观察点的光暗强度局部做一个分析,很有点微分的意思,这样你身体较为局限的衡量器官只需要用一小段数据范围就能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所以,在漆黑,或在白炽,你的眼睛都能移到相应的环境,虽然能区别的程度有限,但一般都能应付。 如果你面前是白炽的场面,但旁边有一处阴影,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到白炽的那边时,阴影里的活动是视而不见的,那是因为眼睛把注意的基点放在白炽的场面。
 
这种注意力的集中性有个很有名的例子,要你数数大家传球传了几次,事后一半的人都没发现一个大猩猩冒了出来。
 
 
这还不是我们认识外界的唯一局限,很多情况下你不能多想,为了加速做出判断,大脑结构进化到让你有一个对外界的认识,一个模型,你的判断都是建立在这个模型上的,这是为什么你不想听的东西,你是听不见的,因为尽管声音入耳了,你的大脑发现与自己的想法(框架)不符,就把它当成“误差”,“噪音”而排斥掉,最好的例子是视觉错觉(visual illusion)和现在成了共识的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证实偏差是说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希望的结论的证据,主动忽视、排除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不仅仅在科研上如此,在搞政治上更如此。
 
这也是感情脑神经学的基础。两个人原来炽热的感情会随时间而渐渐消退,因为对方的优点慢慢成了感觉的基点(叫归原,normalization),这些优点不仅不是优点,反而成了应该的,新的起点,你的判断变成与这一个基点的偏离,所以对方一旦做不到了,那就成了缺点,也就是说,一开始注意的只是优点,现在注意的只是缺点。
 
不仅仅注重点变了,出发点也变,这就是上面提到的“模型”,也就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这对判断结论影响巨大,同样一个行为,性善论和性恶论得到的结论是截然不同。
 
人的这种千差万异的感情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脑科专家Ramachandran见过一个病人,车祸脑受了伤,但视觉和感情反映都很正常,而且智力也正常,但就是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假冒的,当父母医生问他时,他说:“我知道这对父母长得跟我父母一样,做得一样,但他们绝对是假冒的。”
 
Ramachandran随后的诊断是小伙子大脑视觉和感情之间的连接断了,当他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同时理智地感到自己一点感情都没有,亲不起来,他意识到有为题,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个圆满的解释,他的逻辑结论是父母是假冒的。
 
不言而喻,一家子那个痛苦。
 
这些感觉,夫妻如此,父母与子女也如此。当子女看到身边的同学家里个个都是父母痴爱,自然觉得父母的辛劳是“应当的”,正常的,不这样才怪了。父母也如此,周围的孩子个个奔藤校,自己的如果连这个志愿都没有,可不是贪懒?所以大家都把要求提的很高,在攀比的压力下,一旦做不到,一切感觉都是失望。
 
不是说大部分家庭都如此,有的心地太好,有的长大成熟了,事业有所成,那些不快之事都可以遗忘,可是人生如果受挫折,前途不乐观,为了心理平衡,就得有个解释。
 
这种解释就像那个脑伤的小伙子一样,这个解释就得找个原因,“替罪羊”,上面说的那些新的常态,新的人生观一下子冒出来了,原来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
 
你大概觉得费解,难道这么亲现在会仇成比陌生人还狠吗?其实这是必然的,因为陌生人对感觉没有任何联系,恨不起来,你身边的人如果你把优点都主动“略去”,一切都是缺点,怎么不恨?
 
要突破这一死局,得依赖于一方有个突破,干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成败无所谓,关键是找一条搅乱当前局面的出路,如果大家都没这个勇气,那就只能分开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alpha123 回复 悄悄话 盲顶,先存后看!
two2J 回复 悄悄话 精辟!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在砖头和美玉两个参照物之间,人们往往只会注意洁白美玉上的一丁点瑕疵,而忽略旁边那个灰不溜秋的砖头。
janejane 回复 悄悄话 涨知识! 这就是电影里感情麻木了的情侣经历一场劫难以后又爱了的原因吧!
银鱼 回复 悄悄话 大难临头,大病临前,大奖临面,大敌临门。生死之间,人性显现,就能看到那条搅乱当前局面的出路了。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专业啊!
HBW 回复 悄悄话 "关键是找一条搅乱当前局面的出路"。折腾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