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为人留意的是臭氧遇到的威胁。
《纽时》报道的是专家、国际组织联合调查的结果,发表在《
自然》上,认证曾经让人困惑大气层中被禁几十年的,已经有好转的一氟三氯甲烷一(CFC-11)成分近年来的增加,主要来自中国工厂。这基本是事实,不会有什么偏见。
中国禁止一氟三氯甲烷一直有法律,管得也严,大概故意违规的可能性不大,这篇评论也代表了大家的态度:
臭氧:这个“透明杀手”有点狠,因为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富裕地区的,变得很在乎。不过中央、省有法、严守,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认真遵循,就像中国污染也不能禁绝似的,很多厂家,尤其是小厂家,能骗过去多赚几个钱,肯定混过去。
一年前测试结果发现一氟三氯甲烷一反弹的时候,大家都纳闷,连《新华社》也报道了:
臭氧“杀手”三氯氟甲烷浓度下降减缓,不涉及中国,好说。去年我第一次读到储百亮的
调查报道时,就觉得中国政府那种被抓住把柄本能自保(美国政治叫“defensive”)的心态,肯定不能说那是好事,所以是“调查调查”,自然一个调查没下文。
中国这一情形反映了和美国非常相似的一个现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分离、对立。在中国,人口、资源和人才都有足够的自由移动余地,大家都往好的地方移,结果落后地区就成了被遗弃的地区,即使想改也也很难。现在中国也有人觉得有一片“锈灾区”(rust belt),就是山东、东北一直以开发资源和重工业为基础的地区,技术落后,一直只能以环境做代价发展,结果省内上上下下的官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暗中不利厂家产值就业为主,其它忽略。结果就是一氟三氯甲烷。
储百亮:
“过去,你可以做一个选择:选择对环境不太好的较便宜的发泡剂,还是贵的、对环境好的发泡剂,”山东兴福一家冰箱生产厂的厂长张文博(音)说。他和那里的其他许多小规模制造商表示,他们之前一直广泛使用CFC-11制造泡沫绝缘材料,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
“我们当然会选择更便宜的发泡剂,”张文博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这些问题有些时候连习近平也没辙,有些问题习近平可以严打,就是把省长省委书记拉下台,比如上次总产值造假,这样大家知道不能糊弄,但有时想做也没法做,因为大量失业咋办?习近平在环保反污染上就算是卖了力,如果正逢经济下行,有人还要打贸易战(中美双方极端派都希望打),就业就成了心口里的一把刀,估计李克强也敢顶几句。
不过一氟三氯甲烷一远比烧几顿煤危险得多,不打,不仅成为众矢之的,还会让“凡是派”抬头,处处意识形态主导,说不定习近平都被劫持,所以不论从那个角度,都应严打。
在目前中美冲突的大环境下,可以预见一切都带有敌我的色彩,国内媒体对此不见报道,可见一斑(《
财新》例外》),如果自己该做的,只是因为对手也说该做就不做,这是悲剧。
再看大的局面,美国国情虽然对气候变化不是不提,但整体大家是无动于衷,又是一个让人膛目结舌的感觉。那是人类灭绝的事件,即使反应过度,反应反应不也是必要的吗?可是大家就零零碎碎的琐事,以自己的生活不允干涉为借口,不给说了。又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