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1652亿元”。地方不仅缺钱,其收入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土地出让,这是中国房市死局的延续。如果房产是中国中产积聚财富的主要手段,那房产税就是财富向社会底层的转移,是件棘手的事。
2019刺激内销是中央政府主要的目标,当总数不变时,内销的代价由出口来承担。2018年
出口退税1万6千亿,加上其它政策性补助,说不定地方政府有2万亿的松动。
2018进出口:
虽然大家负面意见不少,我觉得无过大忧虑。中国全年全球贸易盈余少于总产值的2%,是个模范贸易国。
2018最大的亮点是外资流入(FDI):
“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0.9%,折合成美元同比增长3%”,“12月单月增长24.9%”贸易战打了一年而未见外资心态根本性的转变,是件乐观的事。
2018批发价格趋势
对比
财新:
普遍反映是制造业不景气,服务业坚挺,这从
大家的消费也能见到:
消费升级:
中国整体生活水平低:
让消费成为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关键让消费者具有购买力,就是说得有钱。如果你还是老眼光,这是中国消费的情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销,不是出口,出口反而成了负担。注意了,是经济增长那部分,而不是经济本身。在经济整体本身,消费占有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消费占据经济增长第一位置,表明其它产业已经没什么机会。那么,回到上面的话题,如何让老百姓手里有钱,多消费呢?还是那个常识,当总数不变时,老百姓手里的钱,得从其他地方来,换句话说,有受损的团体。
2千亿感觉是杯水车薪。目前国务院造势很大,大家预测今年减税
幅度约在1.5万亿,比去年略高。政府的口号是“增加财政赤字、政府过紧日子”,借钱是一招,过紧日子,其实就是精简费用,中国政府浪费的很多,部门山头之斗也厉害,精简是件好事。周其仁老说要降低“商业成本”,其实更关键。成本高主要的例子是:
(2)法律意识差。大家不遵守合同法,不尊重产权,纠纷由(政府的)法律系统处理,而法律系统又由党指示,党就是书记一个人,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还打什么官司?还有什么法?这可不是对企业是个巨大的负担;
(3)金融市场化:就是说信贷(资金)市场有市场引导、调解,按利、衡量风险,自主投资,而不是政府瞎指挥。
所以我说过好几次,如果美国能逼中国真的改革,对中国是件好事。
中国的“明君”“智士”“精英”当政的意识过强,但中国经济太大,太复杂,明君智士精英还是不能胜任,结果是资本由裙带系统垄断:
数落一下中国的窘境。
政府把钱都花在“核心领域”,那民间企业,尤其是面向消费的,就没资金,只能靠高利贷,中国人口多,就业难,结果创业的大都在地下层行业,这一来,竞争大利润低,稍微不利就会全盘皆输。而大家赖以消费重任的老百姓大部分不可能在国企机关新兴关键行业,他们的收入也缺来源,而且“居住医保教育”方面的消费根本是必需消费,它们占据底层老百姓的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也成空话。
今年一月地方政府有中央放水首次发行新的一轮债卷,据说大家疯抢,原因是之前央行降准,导致银行余款甚多,大家有钱不知道往哪儿放,政府债卷风险是零,没风险又完成任务,何乐而不为?这是资本一概由国家控制的另一个弊端。负责投资的人主要考虑是风险,而不是风险控制下的回报,一但出事个人负责,谁愿意负责?
结果需要资本的民企得不到,而拥有资本的又不愿意把资本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经济运行就失调。中小企业是有风险,而且风险大,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如何控制风险让总小企业得到资金(如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投资保险)。政府应当同时调整银行的报酬规则,让营业员有适当接受风险的能力。其实大企业国企风险也大,只是它们出了事,政府银行在后面撑着,又是一个裙带国家资本主义的恶劣行径。
整个经济就陷入死循环。连习近平的宏图大略一带一路,都有人出来说是瞎花钱,把钱扔给外国人,委内瑞拉是个极端例子。
如何打破这一死循环,是中国政府的头号大事。
肖立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2018年是过去10年最困难的一年,也许也将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