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舆论压制甚严,中国国内关于习近平是否冒进,错误地放弃邓小平韬光养晦的英明国策而导致今日中美对抗,把中国带入一个历史性的危险局面还是个热门话题,其中有个论点是美国一战后取代英国成为第一强国,到二战后成为世界霸主,恰恰是韬光养晦的结果,美国一直低着头实干,等到已经超过英国的时候才冒头,才真正是“百年马拉松”。
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
首先,美国一直是个保护主义主导的国家,哈密尔顿的“高筑关税”的策略一直沿用到一战之际,而且哈密尔顿盗用英国欧洲知识产权是赤裸裸的,基本就是一个创业者跑到欧洲,偷了一项技术,回来开干。
偸技术不是几个不守规矩不讲信誉的商人的丑陋行径,而是国策。
第二,美国还是个“搭顺风车”(free-rider,进化论和经济学的基本观念)的模范。搭顺风车,就是依靠英国当全球警察带来的“次序”,包括相对和平(英国海军在全球巡逻保安)、规矩(西方自贸交易的规则)和惩罚(商务法),大力发展国内工业,建立自己的基础,自己啥力也不出。按国际关系的属于来说,现在美国是给全世界提供“公益”(Public goods)的头头,当时是英国给全世界提供“公益”的头头。
【英国美国的统治世界的年代分别成为Pax Britanica和Pax Americana,这是继承罗马帝国时期的Pax Romana的名称。】
那英国为什么不给美国为难?是因为亲戚关系(都说英语)吗?不是。
当时英国有两个压倒是的重点:一是如何应付欧洲其他列强(如德国的崛起),二是英国是个“日不落帝国”,全世界不是英国奴隶的地方不多,美国占点小便宜,无所谓。结果是美国逃过去了。
最关键的,第三,是美国人自己不愿意。美国老百姓不愿意,是给当时美国帝国主义思潮(如老罗斯福)相违背的。美国民意最记忆犹新的是欧洲的封建制度,欧洲没完没了的战争,美国人说是欧洲来的,大多恨不得跟欧洲脱离关系。而且整个十九世纪美国是扩张的世纪,美国还没开发完,从美墨战争夺得大片土地,到西部开发,到折腾印第安人,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儿,肥沃的土地。后来内战伤了点儿,不过西部扩张还没完,直到十九世纪末,到了太平洋,发现尽头了,印第安人也杀得处不多了,实在不好意思了,一场狂欢才停下来。
到了一战,美国压根儿不愿意理会。威尔逊把美国带入一战用的手段跟后来列宁苏维埃有的一比。参战后,美国连一支部队都没有,美国远征大元帅潘型(Pershing)带着几十万人跑到欧洲训练,迟迟不愿开打。一战后固守的风气重新成为主流,二战前除了海军世界第一,美国陆军基本不存在,也难怪麦克阿瑟被日本赶走,如果美国不是出了个奇才马歇尔,二战战局得重写。
美国的韬光养晦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主要是国内政治,也就是国内各派利益团体的冲突导致的,而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不过你要是对历史想得仔细,超越历史背景而采纳这一策略,也是个选择,只是美国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是没有了。
【附录】中美印的国际海军基地图(美国的只是亚太区局部)
(点击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