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
普通企业压力太大了
《第一财经日报》
中远、中海设合资公司无关整合 只是抱团取暖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航运央企整合靠谱吗?
拆掉老旧船不仅可以缓解运力过剩,还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真金白银”。2013年底,交通部等就曾颁发《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具有远洋和沿海经营资格的中国籍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根据不同船舶类型、提前报废年限,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1500元/总吨的基准对报废更新的船舶给予补助。
据记者了解,中海发展去年获得的拆船补贴就达到4.5亿元,为利润做出重要贡献;中国远洋去年也获得了不少拆船补贴,今年的拆船数量预计跟去年差不多甚至更多。
(
出自)
中钢集团回应债务危机:历史包袱沉重
【一汽的例子是例外,还是有代表性?】
2015.04.22
一汽老总被讽钞票上睡觉 主政7年无功绩可言 奢靡腐败严重
一汽老总钞票上睡大觉?当然只是个比喻。自从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开完两会后被中纪委带走调查后,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成了对徐建一的调侃,而徐建一主政一汽7年的碌碌无为和贪腐也被曝光和挖出。可以说,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折射出国企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国经济周刊》的一篇报道就全方位解读了“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的真实情况:无能无为!看得出,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结结实实把共和国长子国企一汽给彻底玩坏了。
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 无为无能
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 落马后有人鼓掌
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却最终落马,这在汽车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毕竟徐建一是位央企“一把手”,副部级的“中管干部”。一个最大的悬念是:命运多舛的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之路还有戏吗?稍有点意外的是,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徐建一落马会影响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前景。反而,持乐观态度——徐建一落马,此前制约一汽整体上市的问题都已经扫清,就等新领导来推动。
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 没有什么功绩可言
徐建一与一汽渊源颇深。据媒体报道,其父为一汽建厂元老,徐建一出生于1953年,当年一汽建厂,所以,徐父为子起名“建一”。业内人士认为,七年间徐建一在一汽集团没有什么功绩可言,“基本上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一个都没实现过。”
比如“大自主战略”。2012年,借着公车采购政策的推行,徐建一宣布重新打造红旗品牌。但在当下公务车市场显现收缩态势的环境中,红旗撬动私人消费市场乏力。
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 一汽十年销量从老大退居老四
更为人诟病的是,这7年也是一汽集团产销量排名节节败退的7年。一位汽车评论人士甚至认为,徐建一在任期间,整个一汽集团管理混乱,腐败窝案多发,再加上红旗的战略失误,夏利又被逼到绝路,徐建一早就该引咎辞职。
另据一汽退休干部透露,徐建一在任集团董事长以来,一汽高层享乐之风严重,一些老干部不断举报现任管理层奢靡腐败。而巡视意见中提到,一汽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流于形式,案件查处不力,领导干部存在享乐……看得出,一汽老总钞票上睡觉,结结实实把共和国长子国企一汽给彻底玩坏了。
《中国青年报》2014.10.16
国产车企悲哀 自主技术一片空白
吵吵嚷嚷数年有余的一汽大众股比调整一事终于有了最新进展。近日,一汽大众对外宣布,双方已经签署延长合资协议25年至2041年。与此同时,双方的股比调整也在谈判中,或将从60∶40调整为51∶49。尽管最终结果还未公布,但一汽大众总经办负责人表示:“希望是这样,应该也是这样。”
股比问题由来已久
成立于1991年的一汽大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与其他合资车企中外双方各占50%的股比不同,一汽大众的股比结构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变更之后,一汽集团将把9%的股份转让给奥迪,股权结构将变更为一汽51%、大众30%、奥迪19%。
“此次一汽大众股比变动不涉及股比放开问题。”在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的信息会上,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从一汽的利益来说,不需要调整股比。原来的股比并不影响发展,也不影响大众和奥迪在一汽大众的决策权和影响力。“此次一汽大众股比调整是为了高铁利益,需要汽车做放弃,一汽大众的中方作为国有企业,有这个觉悟。”
然而,抛开高铁不说,大众为了此次股权变更已经运作了3年之久。这些年来,大众除了谈判邀约、高层喊话、公开抱怨,还以专利侵权等方式进行要挟,但一汽对此一直保持沉默。“说白了,这就是一门生意,股权变更背后,中方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一汽集团的一位高层表示,合资股比是由股东双方商议后共同决定,并报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的,股比调整有利于双方股东和合资企业的长远利益。调整之后,一汽集团作为中方股东仍在合资公司保持相对控股地位,这对扩大和深化双方的合作领域,乃至进一步加深中德股东之间的信赖都极为有利。
此外,作为补偿,大众将对一汽大众的产品规划、知识产权和生产规划给予更多的支持。合同还特别约定,合资各方将进一步支持一汽大众提升研发能力和规划能力,开发新能源车产品。这也意味着大众将在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自主采购等方面给予一汽大众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帮助一汽的自主项目。
拐杖多了,一汽更加不会走路
“这是一汽的悲哀。”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发展仅仅十余年的高铁已经开始技术输出,而合资20多年的共和国长子却仍只能“等、靠、要”,至今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
事实上,一汽并不缺乏技术支持和帮助。在与丰田、马自达的合资过程中,也曾签署过帮助一汽做自主的协议。其中,红旗基本上是在丰田的技术支持下研发出来的;而马自达则贡献了马6平台,拼凑出一汽奔腾B50,B50甚至被称为“换了马甲的马自达6”。
然而,“拐杖”用得多了,一汽反而不会走路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汽并没有从合资中获得技术储备,至今仍是全盘“拿来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再得到大众的技术支持,情况就能得到好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近日,广汽传祺总经理吴松接受采访时说,当初广汽传祺刚刚成立的时候,曾有意将老款凯美瑞拿来改造,但这个方案最终被否了。后来,广汽花了30多亿元收购了菲亚特的阿尔法·罗密欧166生产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消化、吸收,才有了现在热销的传祺GS5、GA5和GA3等产品。“目前广汽已经具备了正向开发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陆续推出近30款产品,这得感谢当初没有直接‘拿来主义’。”
在自主品牌里,广汽传祺是个后来者。在此之前,上汽、长安、奇瑞、吉利和长城也都走过类似的道路,虽然一开始困难重重,但熬过了最初的摸索阶段,掌握了产品开发的流程,企业发展就变得顺畅起来。比如长安,最开始的时候生产了杰勋等几款车型,在市场上反响一般,但正是这几个车型的积累和经验,让长安慢慢摸索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整个研发的流程,如今,长安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
因此,如果此次股比变更之后,大众承诺不再起诉一汽的技术侵权,而且同意给予一汽更多的技术支持,对一汽来说不是好事而是坏事。只有彻底断了一汽依靠外援的念想,把所有“拐杖”都拿走,一汽才有可能学会自己站起来走路。
大众缘何如此执着?
从2011年以来,大众集团高层就不断在各种场合表示,希望提高在一汽大众的持股比例。2012年8月,大众高管透露,已经就一汽集团侵权行为着手展开调查。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甚至公开表示:“倘若关于专利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将同合作者进行谈判,并且坚决不能接受这一现状。我们将全力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包括在中国市场。”
如此强硬的态度,被外界认为是大众向一汽施压,谋求股权变更的前奏。然而,对此,一汽从不回应。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接受记者采访时只说过一句话:“一汽大众的股比调整不是一汽集团就能说了算,必须取得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准。”
然而,这3年来,大众并没有停止与一汽的合作。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大众主要的全新车型都给了一汽大众,比如第七代高尔夫、全新迈腾等,而上海大众的新帕萨特则是经过中国化的产物。大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大众在一汽大众的股权仅占40%,但事实上,大众从一汽大众得到的产品转让费要远远高于上海大众。在如今的产品定位中,一汽大众也被塑造为原汁原味的大众车,而上海大众则是经过本土化的大众车。
这样的定位区隔,主要是因为上海大众的研发能力更强,这些年来在产品研发和导入的话语权也比较大。比如朗逸,就是由上海大众自主研发出来的,如今月销3万多辆,一直占据国内单车销量排行榜的冠军宝座。即将上市的首款中高级轿跑车凌渡,也是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产品,与一汽大众的CC定位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并不敢真正踢开一汽“闹革命”,所谓侵权案也仅限于口头警告,并没有付诸法律行动。如今,大众的利益诉求终于得以实现,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汽车业技术落后的网文(多为老的,不知现状如何)
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发动机,是真的吗?
上文说是抄
知乎的,包括宋哲™的日志:外资统治下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
看专家们如何评价 国内十佳发动机(外国技术)
中国抗癌药打破国外垄断 患者每月省20万
尽管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制剂药和第二大原料药产国,但是98%的产品属于发达国家专利过期的仿制药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鲁先平
【拉丁美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2015.01.09
拉美对华态度复杂 背后有十大根源
2015年1月8日,中国—拉美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06年中非论坛之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对话、交流的重要机制创新。然而中国和拉美之间的相互认知仍是未来中拉合作共同发展的软肋。
“对拉美而言,中国是新贵”;“对中国而言,拉美是新大陆”,这两句话形象概括了中拉相互认知的现状。这是笔者日前参加第三届中拉高层学术论坛得到的初步印象,其后智利、巴西之行,更印证、丰富了这一看法。
论坛上,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历史系古斯塔沃·桑迪兰(Gustavo Santillán)教授总结出拉美人对中国的五大成见:帝国主义倾向;中国的“侵略”;“威权主义”体制;资本主义的“复辟”/新自由主义的掠夺;文化不了解,异国情调,认知冷漠。
第一次访问拉美,听到这种言论,笔者很沮丧。通过走访,乃渐渐悟出拉美人对华认知的逻辑。拉美对华认知从日常关于中国的西班牙语辞汇即可见一斑:
(1)un pais en la luna(中国遥不可及,很神秘);
(2)Estoy en china, No se nada(我在中国,什么也不知道,意思中国很大,神秘,难以认识);
(3)trabajar como chinos(像中国人那样工作);
(4)Paciencia como chinos(像中国人那样有耐心);
(5)Co-Chinos(像中国人那样脏);
(6)Cuantos Chinos(中国的假货多)。
回顾中拉交往史,除了丝绸、香料的东方文明认知之外,拉美对中国的负面说法比比皆是:在古巴,“你后面有个中国人”(tener chino atras)的其意思是,你将会倒霉。
中国人(Chino)本身在拉美有很多负面的含义,比如说,很“无知、愚蠢”等。墨西哥有一个说法是“engana como chinos”,意思是,“像中国一样容易欺骗”。生活中的词语是真实的,是拉美对华误解的鲜明写照。
拉美对华态度十大根源
当然,拉美国家差异大,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与中国差异不小,对华认知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而言,拉美国家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发展中国家色彩浓厚,对华认知有共通性。
综合起来,拉美对华认知误解有十大根源:
(一)移情:把对欧美的感觉移到中国。拉美曾是欧洲的殖民地,现在是美国的后院,仅仅是因为中国对拉美的投资方式采取了粗放式的,即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品,复制了历史上欧美对拉贸易模式,拉美人不自觉将今天的中国与过去的殖民者类比,将历史悲情转移到今天的中国身上。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中帝国主义”(Imperialism Chino)就是这种移情的宣泄。
(二)想象: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往来近年发展迅速。拉美人视中国为“新贵”,一些国家欢迎中国投资,一些国家则想象中国控制拉美经济的可怕前景而有意无意加以抵制。因此,拉美人或夸大中国实力,或贬抑中国成就,皆源于他们对中国国力的想象。
(三)恐惧:拉美一些国家经济靠大宗商品拉动,其中拉美国家对中国的初级产品出口,和中国企业在拉美能源和矿产方面的的投资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就让拉美人回忆起进口替代工业化之前的经济模式,担心非工业化及对中国形成经济依附。
用哈佛大学发展问题专家达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的话说,中国对拉美的影响是“过早去工业化”,阻断了它发展经济的常规路径。自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每个国家都遵循了这样的常规路径。(见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急坏了拉美国家,《纽约时报》2014年12月17日)。
(四)期待:中国是拉美国家在美欧之外的第三种选择,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期待:或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唤起美国对拉美更多的关注;或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或希望中国能在对拉贸易和投资方面成为一个潜在的“替代者”,帮助拉美国家消除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或希望能与中国结成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联盟,对抗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束缚;或希望加强与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战略层面的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同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不一而足。
一些拉美国家还希望中国转移卫星、核能技术。智利前外长费尔南多·马塔论坛上感慨:“二十个中拉学术论坛不如中国帮助委内瑞拉发卫星,更能改变拉美对华认知”。
(五)属性:拉美既是南方国家,又是西方文化,这种双重属性,导致中国在拉美左右不是:左派批评中国,右派攻击中国。左派思想在拉美较流行,尽管形态各异,但其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颇不认同;右派又以新自由主义不认可中国政治体制与发展模式。因此,中方认为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而一些拉美国家视为北南合作。
(六)民粹:拉美对华认知,精英起决定性影响,但拉美民主较具民粹色彩,这使得,即便对华较为了解的精英无法向民众传递真实的中国形象。民粹主义因素还使得拉美人对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模式难以理解、不予认同。
(七)媒体:中国与拉美之间缺乏信息的直接沟通,尤其拉美民众更多的从欧美媒体了解中国,更容易受西方观点的左右。中国企业做得不好,受到当地媒体指责;中国企业做得太好了以至于挑战欧美企业,又遭到西方舆论的指责。这就是中国的两难处境。
很多中国企业在投资拉美时,缺乏对当地国情了解,尤其是对当地劳工、环保、税收等政策不甚了解,往往对当地的行政审批和法律诉讼头痛,与当地工会、土著社团、非政府组织打交道时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水土不服往往很容易被媒体夸大宣传,加剧了拉美人对华的整体负面认知。
(八)国际:比如,中国考虑西方关切,反复强调不推翻国际秩序,让拉美国家失望。巴西等拉美大国希望借中国刺激美国,增加新兴国家地位,如果得不到满足,常常抱怨中国。
(九)宗教:认知始源于经济利益的关切,而根植于深厚的人文关怀。拉美人对中国的认知正由经济利益交融向社会方面转移。拉美人多信仰天主教,对世俗的中国社会多不了解,对共产党倡导的无神论十分抵触,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节育、堕胎现象颇为反感,因为天主教对生命的看法与世俗社会差异巨大。
(十)种族:作为欧洲前殖民地,拉美国家也折射出欧洲的中国历史印象,难免夹杂“黄祸论”情结,并为太平天国余部、华工来到拉美的历史记忆而强化。比如,一万名被贩卖到秘鲁的太平天国军,联合智利“解放者”发动起义。这是智利人对华人看法正面而秘鲁负面的历史根源。另,中国在拉美的移民结构也影响拉美人对华认知。
中国与拉美地理相距遥远,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语言习俗差异较大,加上签证不便,游客不多,了解不够,因此所谓误解,准确说是不了解。从想象的异邦到真实的友邦,从道听途说到准确理解,从断章取义到全面理解,是检验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成效的指标。要帮助拉美人纠正偏见、消除成见、树立主见,可谓任重道远。
通过拉美认识世界
必须指出的是,拉美国家的领导人换届与政局不稳影响对华态度,使得对华友好具有不稳定性。拉美原材料出口中国,一方面带来收入,一方面带来依附。这是对华矛盾心态的现实写照。
拉美地区既盛行中国机遇论,又流行中国威胁论,既对中国充满期待,又对中国充满担心,导致中国在拉美国家左右不是,产生所谓拉美对华认知悖论。这种拉美对华认识悖论其实也折射出拉美自身认识悖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拉美悖论”:拉美地区新兴经济体集中,但贫富差距巨大,既是欧洲的作品,又是南方的缩影。
“拉美悖论”是与“中等收入陷阱”、“拉美病”等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一点就是“二元性”:
一是南方国家,欧洲文化。拉美国家普遍存在政治超前、经济滞后的现象,物价偏高而贫富差距大,未能处理好社会、国家、市场关系。
二是国家化滞后于全球化。以城市化为例,拉美城市化率可与世界最高的北美相媲美,高出欧洲十多个百分点,但城市畸形发展,贫民窟鳞次栉比,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未实现现代化。
三是地区化未发展为一体化。三大类地区化思路在分裂拉美:一类是以委内瑞拉、古巴为代表的左派、反美色彩浓厚的国家,致力于建立意识形态联盟;第二类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地区大国组成的具有地区保护主义色彩的南方共同市场;第三类以墨西哥、智利、秘鲁组建的太平洋联盟国家,推行与亚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这三股一体化思路不聚焦,拉共体就远不及欧盟。
如何克服拉美的中国悖论?关键是中拉关系的包容性发展,而这又是建立在各自包容性发展基础上。中拉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包容发展,是中拉民心相通的希望。中国走向世界,要加强对拉美研究,不只是了解拉美,而且通过拉美更好认识欧美,认识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转型发展经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更好认识世界。
拉美研究不只是拉美专家的事,也是全体国民的事。为此,笔者在此倡导大拉美研究观,探讨中欧合作共同开发拉美市场、共同研究拉美,通过拉美认清世界,通过世界认清中国。
2015.01.12
拉美之行的十大困惑
拉美是欧洲人的作品,非洲是欧洲人的孽债。这是笔者不久前拉美之行得出的鲜明感受。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2014年11月24-25日在智利圣地亚哥市西班牙宫举行。参加论坛后,笔者又赴巴西多地访问。感性与理性认识反差,十分明显。来到拉美,才真正领悟到世界之大,所知之小。
漫步在里约海滩,犹如置身于欧洲;翻越一座山,贫民窟印入眼帘,又觉得来到了非洲。何以至此?为什么智利、墨西哥成为OECD国家,而曾经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阿根廷却迈不过中等收入陷阱?种种困惑萦绕脑海,迄今无法消除:
困惑一、为什么拉美不如北美?
拉美的发展条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落。
先说天时。两个世纪前,拉美国家纷纷从欧洲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其后世界经历了多次世界产业革命,拉美面临的发展机遇一轮又一轮,为何没有崛起为像北美那样的发达社会呢?难道天道罚懒?
其次说地利。拉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雨水充沛,热带雨林比比皆是,且气候适宜、风调雨顺。亚马逊河没有像尼罗河、黄河那样泛滥。中国人常说饥寒交迫,拉美人无论如何体会不到——天气宜人、物产丰富,饿不死、冻不坏。因此就安于现状,不去奋发图强。难道福兮祸所倚?
再说人和。巴西两百年前独立,没有经历如美国那样血腥的内战,独立后可谓既无内忧,又无外患。除了巴拉圭战争,一战、二战也与拉美无缘。比较而言,整个拉美地区整体上享受了几百年的和平红利,为何没有发展起来呢?难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困惑二、为什么拉美二元性如此突出?
从里约机场来到宾馆,贫民窟沿途可见,街上脏乱差、堵车现象不亚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穿越隧道来到海边,完全是发达国家景象:游艇、洋房、休闲设施比比皆是。
这不是一般的贫富差距,而是折射出导致“中等收入陷阱”、“拉美病”的“二元性”。正是这种“二元性”,造成种种“拉美悖论”:
一是南方国家,欧洲文化。拉美国家普遍存在政治超前、经济滞后的现象,物价偏高而贫富差距大,未能处理好社会、国家、市场关系。二是国家化滞后于全球化。以城市化为例,拉美比率仅略次于北美,高出欧洲十多个百分点,但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未实现现代化,过度城市化现象严重。三是地区化未发展为一体化。拉美有各种版本的地区化进程,但未汇聚成更高水准、更具包容和更广泛的拉美一体化——拉共体仍然显得松散。
欧洲人来之前,拉美有辉煌的古老文明,如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无法如北美那样几乎在一张白纸上做文章,因而陷入现代(欧洲)、传统(拉美)的二元悖论,并在欧洲殖民者离开后沦为美国的后院而始终未能成为自己。
近年来,中国发展如此迅速,让许多拉美国家羡慕不已。得知中国成功的秘诀在于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他们感慨不已——长期被美国的发展经济学所忽悠,后来又被告知只有靠“华盛顿共识”才能发展起来,让拉美国家走了那么多年的弯路。拉美一些国家实施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就是摆脱美国影响、探索走自己发展道路的重大尝试,可惜并未成功,政治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依旧。
困惑三、为什么拉美中产阶级做不大?
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政局不稳,主要原因并非富人与穷人的矛盾,而是中产阶级困境:缺乏上升为富裕阶层的渠道,还可能被重新拉入穷人的行列,脱离中产阵营。选举民主在拉美国家的乱象之一,是候选人承诺给贫民窟里的穷人补贴、发钱,换取他们出来投票。
本来领取补助,是要登记的,承诺将小孩送往学校接受教育,但这些穷人往往领钱后就花掉,协议成一纸空文。如此,街头乞讨、偷盗的小孩随处可见。教育跟不上,结果只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贫困遗传下来,发展不可持续,蛋糕做不大。
巴西等拉美国家未学到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性,却问题丛生:物价高,民粹盛行,老百姓动辄游行示威,政府好的政策无法贯彻执行。
困惑四、为什么拉美文化缺乏资本主义精神?
拉美文化:粗而不俗,粗而不放。
先说粗。不管什么年龄、身材的女人,皆开放袒露,落落大方。可惜,漂亮者不见得自感其美——没有欧洲人的高傲气质;丑陋者不觉得自己丑——没有亚洲人的矜持与含蓄。另一层粗的涵义就是赤裸裸地抢。
智利治安最好,但我们代表团就在聂鲁达故居被偷,其他地方更是直接抢夺:单反相机不敢拿出来,圣保罗教堂不敢进去,里约海滩不敢下水……
拉美人不俗。阿根廷、乌拉圭等少数国家以白人为主,多数国家以梅斯蒂索人(印欧混血)为主,秘鲁、玻利维亚等一些国家以印第安人为主。但不管怎么说,没有北美那么多黑奴,阿根廷更是地地道道的欧洲文化在拉美大陆的发扬光大。
然而,粗而不放,成了拉美发展的软肋——缺乏资本主义的开放与革新精神。天主教文化不如新教文化,人较懒散,不重视教育,大概也是拉美不如北美发达的原因之一。
拉美大城市里贫民窟比比皆是,黑帮持枪把持,治安极差。贫民不断从平地往山上发展,占据一个一个山头,政府只好出资在山头间修建索道。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社会养懒汉,劳工标准高、物价高,比发达国家过之而不及,然收入不及,资本主义无法充分发育。
访问圣保罗市的《南美侨报》,巧遇对面共济会大楼,如此张扬让人大跌眼镜——圆规与直尺的会标刻在大门旁,十分醒目,这在欧美都难以想象。反对天主教的共济会推动了新教的崛起,在巴西如此显赫,怎么就没有像德国那样诞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呢?
困惑五、为什么拉美一体化无法企及欧盟?
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三大类地区化思路在分裂拉美:一类是以委内瑞拉、古巴为代表的左派、反美色彩浓厚的国家,致力于建立意识形态联盟;第二类以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地区大国组成的具有地区保护主义色彩的南方共同市场;第三类以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组建的太平洋联盟国家,推行与亚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且不说如何对接,就单说一体化动力、目标、成就皆无法企及欧洲。
为何拉美不能联合自强,在摆脱欧洲殖民统治后,又陷入美国霸权阴影之中,沦为人家的后院呢?2013年底,美国宣布门罗主义过时,拉美不再是美国的后院。这是否加速拉美一体化进程呢?
困惑六、为什么拉美会过度城市化?
拉美城市化率几乎与世界最高的北美地区持平,平均高达87%,比欧洲都高出十个百分点。缺乏像中国的户籍制,加上政党轮流坐庄,选举丛生,导致政策执行力、连续性大打折扣,城市像野草、杂草那样生长和蔓延,造成过度城市化和畸形发展,成为拉美病的典型写照。
在圣地亚哥市郊外的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参加中拉城市化比较研讨会,拉美朋友异口同声地告诫中国,新型城镇化千万要汲取拉美惨痛教训,并好奇地想了解,中国城市化为何如此井然有序?
困惑七、为什么拉美无战事?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殖民地,这些宗主国历史上矛盾重重,打斗不断,但拉美并未遭遇大的战乱,是相对安宁的大陆。其间根源何在?阿根廷学者对笔者谈及,后悔与英国开战,称应该学中国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在巴西与阿根廷、巴拉圭交界的伊瓜苏市郊,有座伊泰普水电站,在三峡大坝之前一直是世界最大水电枢纽。由巴拉圭、巴西共建、共享。中控室一半是巴拉圭、另一半是巴西。大坝前由两国国旗各一半组成,标有“Etaipu Binacional”字样,体现水库主权共享精神,颇有法德煤钢联营的味道。难道是欧洲和美国起了离岸平衡作用,,帮助实现拉美和平?
困惑八、为什么拉美不反感欧洲殖民统治?
拉美33个国家,按照其发展水平,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国家:好西方的好学生,好西方的坏学生;坏西方的好学生,坏西方的坏学生。
智利算得上既是欧洲的作品,又是“华盛顿共识”的作品。然而其他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拉美地区新兴经济体集中,但贫富差距巨大,既是欧洲的作品,又是南方的缩影。拉美人主要是欧洲人后裔,欧洲白人、印第安人、非洲黑奴后代比较好地混血,故拉美俊男靓女多。欧洲的拉美化使得拉美人不仅不反感欧洲殖民统治,反而在捍卫欧洲价值观。
困惑九、为什么拉美人不真的反美?
虽然古巴、委内瑞拉等少数拉美国家反美,长期由左派执政,一些国家结成意识形态反美联盟,但总体上拉美人并不真的反美。巴西总统罗塞夫在美国演讲,大谈不学中国模式,妄称那是剥削劳工权益、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模式,就是为了讨好美国。
墨西哥人更是如此,常常抱怨“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每年偷渡到美国去的青年人不计其数。拉美国家遭受门罗主义一个多世纪,为何不真的反美?难道正如奥巴马总统在宣布开启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进程时所言“Todos somos americanos)”(我们都是美洲人)?!
困惑十、为什么拉美的华人这么少?
中国人遍布天下,但拉美相对稀少。华工来到拉美修路、开矿。其后太平天国余部转至拉美。在古巴华人帮助实现民族独立,这是两国友好的历史正资产。但总体上,拉美相对于其他地区,华人较少。直到近年来,生意人才起来。
巴拉圭未同中国建交,但华人带你入境,就为做生意。拉美到处是Hecho en China(中国制造),富了华人。中国义乌小商品泛滥,但华人并未潮涌。在巴西,华人才25万,其中20万住在拉美最大城市圣保罗,与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相当。
为何拉美的华人这么少?难道生活环境、气候不适合中国人?显然不是。难道语言不通是障碍?那为何在非洲就有百万中国劳工呢?
种种困惑,其实也是中国的世界困惑——鸦片战争以来,天下观破灭,东西南北四大问题简化为东西问题,而中国又自诩为“东”(印度作为东方文明的又一代表,是有意被中国人忽视的),而紧盯强者的逻辑又让中国人假定美国代表“西”,于是东南西北简单为东西方或中西关系;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后更简化为老大(美国)与老二(中国)关系,思维和视野越来越简单化、模式化。
不到拉美,不知道世界之大,中国之远;不到拉美,不知道发展之悖论,中国之幸;不到拉美,不知道西方影响之深,中国之艰。
2015.03.08
跨太平洋安全对话释放哪些信号?
当地时间3月6日晚上,被称为拉美版的香格里拉对话会“Cartagena Dialogue”(卡塔赫纳对话会)在哥伦比亚的北方旅游城市历史性开启,这是英国著名智库IISS(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继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巴林麦纳麦对话会之后又一大手笔。
会议选在加勒比著名历史旅游名城卡塔赫纳召开,耐人寻味:一,卡塔赫纳并非太平洋城市,尽管哥伦比亚系太平洋联盟国家,只是因为太平洋沿岸无类似拿得出手的城市?二、一般人印象中,哥伦比亚长期受麦德林贩毒集团困扰,内战不止,社会不安,为何有资格举办跨太平洋安全对话会?
魔鬼就出在细节上。卡塔赫纳对话会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从宏观层面说,美国重返亚太,拉美也在重返亚太,希望寻找第三邻居——欧洲宗主国与美国是历史上的邻居,这就是太平洋对岸国家,主要是日韩中三个东亚国家。 近年拉美国家兴趣更集中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身上;可以说,中国正在开启拉美发展的第三次机遇。做生意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如集装箱安全、投资安全、原材料与 大宗商品安全。举办跨太平洋安全对话会,也是希望塑造拉美安全形象,吸引东亚国家投资。当然,IISS也善于抓住拉美国家的心理,促成此事。
中观层面而言,成立于2011年4月的太平洋联盟(Pacific Alliance)希望扮演起全球角色。创建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加深四国的经济一体化,实现自由贸易,与亚太地区加强联系。太平洋联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 2.06亿人口组成的大市场。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2万余亿美元,约占整个拉美GDP的三分之一。 经济占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总量的35%,占该地区出口的55%。太平洋联盟4国——智利、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经济2012年预计增长4.6%。 太平洋联盟委托哥伦比亚出面召集其他太平洋联盟国家及其观察员国等与会,也反映出太平洋联盟以安全谋发展后,步入以发展求安全的新阶段。
微观层面讲,哥伦比亚总统与IISS主任齐普曼关系不错。哥伦比亚经济与阿根廷争拉美老三位置(巴西、墨西哥之后),政治上也积极表现自己,想加入 APEC(系太平洋联盟中唯一非APEC国家),正好APEC不扩容的共识明年到期,对话会也是游说手段之一。
哥伦比亚并非美国正式盟友,不过,美国与哥伦比亚签署了军事协定,比如美禁毒署在哥伦比亚设立办公室,帮助培训哥军打击毒枭。因此哥伦比亚对美国帮助打击毒品和反对派武装, 实现国内和解心存感激,还建有美国的军事基地,选择加勒比海边城市举办太平洋安全对话会,有明显照顾美国的意味。美国也派出南方司令部司令参加,借此为跨太平洋安全问题摸底。
开幕式主旨演讲,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大谈哥伦比亚成功实现国内与反对派和解的经验,显示在打击毒品和暴力犯罪上经验可嘉,谈安全腰杆直起来了。哥伦比亚很羡慕其他太平洋联盟国家与亚洲国家经贸、投资联系越来越密切,希望吸引中日韩投资,希望借此建构国内安全、稳定新形象,同时在老安全困扰问题告一段落后,着眼于实现长治久安之道,羡慕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希望借鉴其在解决安全根基——消除贫困、解决社会就业、收入分配不公、创造就业、提升教育、鼓励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电视对话辩论会上,韩国国际安全大使李正民(延世大学教授,我2005年时同事)大谈经济繁荣有赖于个人自由、民主人权,拉美与会者兴趣索然,反而对世界银行副行长朱民介绍的中国发展经验饶有兴趣。对话会上也反映出,拉美国家与亚洲国家的安全观差异明显:亚洲国家比较关注国际安全,历史遗留下的主权领土争端等;拉美国家比较关注国内安全,由于毒品走私、暴力犯罪、贫富差距造成的安全问题突出,很羡慕亚洲国家如何解决公平与和平的关系问题,希望探讨借鉴东亚国家如何解决就业公平,公平创新,分配公平等问题上的经验。由此可见,中国发展经验对拉美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看来,跨太平洋安全对话会的召开,反映出拉美国家安全观的新变化——可称之为发展安全观,将眼光从欧美越来越转向亚洲,这既在开启拉美的中国机遇,也在开启中国的拉美机遇。
2014.02.03
美智库“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Mark Weisbrot
美国替中国打开了拉美的大门
(原题“US foreign policy in Latin America leaves an open door for China”,原载于英国《卫报》网站)
2013.07.06
美国国防大学西半球防务研究中心教授Robert Evan Ellis
中国能在拉美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