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往事

Even on a grey winter day with skies so dark that you
fear the sun will never rise again, you forgive Paris.
个人资料
小兔三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出走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

(2025-08-30 06:44:09) 下一个

时光荏苒,恢复高考后进校的大学生已经返校庆祝毕业四十年了。去年是八零级的,围着未名湖排了一大圈,轰动一时。今年轮到八一级了,订在九月下旬。咱凡人俗事太多,实在挤不出时间,先送上美好祝愿。也许临时改计划成行。

时间都去哪儿了,开博"法国往事"十年有余,至今没能按原计划写成章回体的回忆录。第一回的题目都有了,应该是"北大七载谢恩师,留学前夕别娇妻"。素材齐备,就是没时间。如今我和老婆经常的对话是这样的:干什么呢?没事,歇一会儿。那你去院子里浇花吧。不行,我忙着呢。

写博客虎头蛇尾的现象大概从学生时代起就有苗头了。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北大用世界银行贷款买了一台电子顺磁共振仪,花了二十多万,就放在我们教研室。导师委以重任,我从84年秋开始雄心勃勃要成为磁共振专家,天天围着新仪器转,但是直到我88年研究生毕业还是没搞清这台仪器的操作流程,厚厚的说明书没有认真读过,因为我的论文课题以磁共振谱图的理论计算为主。

那一年北大还买了一台Honeywell生产的小型机,安置在未名湖边的红二楼,全校公用,是Fortran77编程语言。化学系的人第一原理算分子结构量化专业黎健博士造诣之高,惊为天人),而我在这台机器上做半导体束缚电子态的格林函数计算(解薛定鄂方程的一种技巧不算是第一原理计算)。周围的人不少是编程高手,咱不懂就问,有高人来debug,最终也没搞懂编程语法规则。我和老婆说,你看我花多大努力搞懂那些东西也白费,去法国留学换了课题,过去的事情不求甚解也没错吧。

留法时期用的计算机语言不是Fortran,忘了是哪种语言,但是有原来的编程基础很快就得心应手了。学法语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至今我还是稀里糊涂的,别问我语法规则,咱只知道什么句子表达什么意思,至于为什么这么说,难得糊涂。

以前的博文提到过,博士毕业后做过的课题各式各样,从半导体领域跨越到光通讯,也做过磁记录,甚至搞过DNA测序,每个领域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所以很担心"法国往事"这个写博计划最终也是如此。总觉得以后有大把的时间来写。

回到毕业四十周年校友聚会这件事来,筹备组人员热情很高,仿佛当年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可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头老太太的,别累坏了身体。实在不行多花点钱请人规划主持就好了。打拼了半辈子,终于可以卸下各种担子和头衔,回到'恰同学少年方遒'的校园,会不会有一种挫败感?当年的热血青年要为真理而斗争,真理得胜了吗?美帝国主义必定走向衰落,被打脸了吧?新一代走出校园的天之骄子们誓言要拿几个诺贝尔奖,我们还要等多久远?个人是渺小又软弱无助的,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归来时已面目沧桑鬓如霜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小兔三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VCPP' 的评论 : 多谢关注!我也想给这个公众号又怕人说是广告贴。古代有才华的人自称不才,您谦辞了,我猜也是最早那几届入学的理科生
VCPP 回复 悄悄话 出于对北大和北大物理系的景仰,不才也关注了“燕园1981”公众号,围观一下同代人的毕业聚会活动,回味八十年代的风华岁月
小兔三屋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同问!标题原句来自一首宋词,大意是历经沧桑依旧保守初心

苏轼也说过,尘满面,鬓如霜。科学家沈括觉得他自相矛盾,找借口告了他一状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归来已是面目沧桑、鬓如霜染。”


何来“归来依旧是少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