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

观察内心,观察世界
正文

我怀念民运人士

(2016-09-16 11:58:31) 下一个

 

我怀念民运人士,怀念那些称得上是在思想和历史的框架中,严肃讨论问题的任何派别的人。相对主义认为思想没有好坏都是资源,信念没有高低,结果自认即是功业。但低俗的东西再嚣张终是枉费,一如那些乡野村妇的长舌市井悍妇的流言,他们不可能也从来没有进入到思想和历史的视野。

争论是一个社会的常态,截然对立强烈冲突的多元话语是每一次历史变革的前奏,东西方概莫能外。独运轮的倒下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辩论的结果,是民众自觉自省的结果。

适应争论,敢于争论,在争论中获得步从而取得相对共识而不是绝对共识这是常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言统天下的局面。不要试图去说服那些从骨子里就不认可你的人,就历史而言,它们是活的参照。更不必为一时的西化倾向过多的担忧,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不是决定论的,但它一定有内在的自身逻辑,不是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引导着这个国家前进。

历史共识的辩论,其焦点展开不能脱开这些东西:
中华文明的基本优势在哪里,中华文明的内在缺失在哪里,共同认可的文明发展的历史坐标在哪里,共同认可的文明发展历史阶段在哪里;政治正当性的理由在哪里?无穷无尽的问题人物,无穷无尽的问题事件它背后折射出的认识根源在哪里?政治历史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所有基本面的分裂失衡,是转型中的问题,是历史阶段的问题,还是意识形态、文明冲突的问题?

截至今天为止,西方的主流话语仍然坚持历史主义。就算我们只认西方,面对历史主义我们庆幸中西合一庆幸我们尚有共识。所谓历史主义之于中国,就是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为根基,以历史发展的实践性为尺度,去审视中国历史的遗产,确立值得当代世界文明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主义审视世界的展开方式是:依据特定时代的主流性社会需求,依据当时的社会实践结果,依据历史元素在后续发展中所呈现的文明辐射力,去综合衡量该时代所有构成元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物、事件的文明价值,并确立它们的历史地位。

历史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给国家与人民带来利益,且在后世具有持续激发民族生命状态的历史辐射力;这样的历史元素,就具有正面的文明价值,就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辛亥推翻帝制,中共击败老蒋,既是正例。反之,直接间接地带来了社会破坏,带来了历史倒退,给当时的国家与人民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利益流失,是我们称之为历史教训的那种东西,这也是大跃进、文革不会也不可能重演的经验结果。

历史主义强调历史实践原则。即依据已经被历史发展证明了的社会实践结果,去检验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去评判他们的文明价值,去确立他们的历史地位。这里,某种史书的既定评判,某种泛化古今的绝对道德理念,都不足以成为文明价值的标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做出价值评判,标尺只有一个------历史实践的检验结果。无论是过去和今天,如果涉及历史元素的价值判断,无论他引用了多少名家的结论,都无法抗衡历史实践的最终检验。

历史主义有它的认识论根基。这一认识论是:真理具有相对性。承认人类文明的生命根基是社会实践;认为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不存在具有永恒意义的文明价值标尺;认为国家活动的正义选择在每个时代都具有相对性,不存在永远具有正义性的绝对价值标准。承认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我们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承认历史发展的实践性,我们才能超越个体意识的评判,最大限度地接近特定历史活动的普遍本质。

稍稍浏览你就可以发现,所谓严肃有影响力的西方学者,他们的言说没有一个是在那里进行空泛的所谓绝对化的自言自语,承认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实践性,米尔斯海默的坚持福山的变调基辛格的前瞻,从不同侧面印证了历史主义对当代社会深刻的影响。

在大多数西方学者眼里,毛泽东非鬼亦非神,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正面意义,西藏台湾没有历史定位不清的问题。种种种种,若毫无保留地倾心于西方,那么让我们多多少少学一点西方学者的历史主义。

让人获益的辩论,无论你是谁,无论说什么,你一定要有一点点真诚,下流的东西不是辩论,从这个意义上,我怀念当年的民运人士。

无聊斋

 

2016-09-1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