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Health

“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
正文

《营养革命》

(2014-12-21 11:57:55) 下一个
我们通常认为,医生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得保健和养生的人,其实不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和中国的统计数字都表明,医生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还要短。据报道,上个世纪末,美国医生的平均寿命(死亡年龄)只有58岁。2007年,广东省医师协会的一个报告指出,中国医务人员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短3岁。

实际上,医生自己并不比普通人健康,有病者并不比普通人少,病后也不比普通人恢复的快。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健康男性心内科医师的平均10年冠心病危险为4%,健康女性心内科医师则为2%,其中40岁以上男性医师和年轻女性医师的发病风险,远高于同龄普通人群。

2009年秋天,我和北京的十多位医学专家一起去海南开会和义务咨询。这些医生中有来自北京协和、解放军301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三甲医院的名医。我惊讶的发现,近半数医生严重肥胖,有的肚子大得像怀胎五个月的孕妇。通过私下交流,我进一步意识到,这些大肚子医生通常不是高血压,就是高血脂或高血糖。他们当然知道,“三高”是心脏病或糖尿病的前兆和序曲,但对自己的问题却无能为力,久治不愈。

你一定很难相信,医生患病率比普通人还要高,比如每五个医生就有一个高血压,但是心血管大夫治不好自己的高血压,内分泌科大夫治不好自己的糖尿病,肿瘤科大夫治不好自己的癌症!

不可思议的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最相信医生的教导和嘱咐。但你是否认为,一个医生必须自己首先健康,能够治好自己身上的病, 特别是自己专业领域的疾病,否则就没有资格给别人看病;如果自己肥胖,就不要告诉别人如何减肥;如果自己血压高,就没有资格告诉别人怎么降压。

话说回来,一辈子与疾病和药物打交道的医生自己也很无奈,绝大多数没有学过营养学,并不真正懂得健康饮食和有机生活。在美国,也只有不到6%的医生受过营养训练。在中国,电视里经常报道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如何废寝忘食,我曾经就看见一个医生在值班时常吃塑料碗装方便面,结果自己一脸憔悴,两眼无神。他不知道,自己吃进去的主要是淀粉、味精和增塑剂,而它们不过是空白热量或致癌物质。

医学界的部分人士开始醒悟,试图寻找健康出路,但似乎很难跳出医学的固有怪圈。原《健康管理》杂志主编、流行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他科班医学出身,但倡导健康要靠自己,主张通过不抽烟、不喝酒、常运动、饮食偏素、定期体检的生活方式保证健康。黄教授身体力行,成为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的领军人物,自己却在2011年6月突然发现患上多发性骨髓瘤,随即在美国进行大剂量化疗,于8月16日去世,年仅58岁,前后不到三个月。

人们在惋惜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健康管理的领军人物突然发现患癌?为什么黄教授走的如此之快?尽管答案永远是个迷,但以下几个因素值得探索:第一、常规体检通常包括X-光或CT,而这种放射性手段本身可能诱发癌变;第二、偏素饮食意味着高淀粉摄入,淀粉在体内转化为糖,而癌细胞“最喜欢吃糖”(无氧酵解);第三、化疗药物最初来源于化学武器,可以大规模杀伤健康细胞,可能加速死亡的到来。

另一方面,现行体检根本无法预测猝死。2013年5月13日,奥美中国公司的一位化名为李渊的男性员工,突发心脏病死亡,年仅24岁。而在此前一周,他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异常。2008年7月22日,同仁堂掌门人张生瑜突发心脏病猝死,年仅39岁。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年会上,61岁的总干事李钟郁突发脑血栓暴亡。

试问,如果体检正常而很快猝死,如何通过体检来预防疾病和保障健康?二十四、五岁是人体生理水平的顶峰时期,如果这个年龄段可以猝死,还有哪个年龄段不可以猝死?如果连中药老大同仁堂的掌门人都朝不保夕,如何依靠中医药养生?世卫组织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顶级医学机构,如果它的总干事自身不保,如何依赖西医和国际组织或政府机构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医生自己往往也沦为现代医药的牺牲品,甚至被搞得家破人亡,人财两空。2004年,知名医学专家诸少侠在深圳人民医院住院120多天,花费120余万,并且可能由于过度医疗而致死,包括不必要的心脏手术、24次X-光胸透和140多种药物。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熊卓为教授,只是因为腰痛走进自己工作的医院,手术(不必要和不成功)7天后死亡,令我们失去一位年仅49岁的心血管研究员。

医生的命运尚且如此,普通人的遭遇可想而知。央视报道说,2006年,19岁的刘莉因为拉肚子走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4天后死亡;2007年,王磊因为感冒走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50小时后死亡;在这50个小时里,医院给王磊用药超过47公斤!天哪,这些人只是腰痛、感冒或拉肚子,结果走着进去,抬着出来。难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报告发现,医院里每死亡4个人,就有一个死于医药本身。看来,走进医院或许是一件风险莫测的事情!

如今,部分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医药的局限和危害,开始转向健康饮食生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华亚健康协会会长陈飞松教授曾经对我说:“靠药物治病,通常拆东墙、补西墙,按住葫芦浮起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专家郑宏教授告诉我说:他的一个亲属得了肾病,医院用大量的药物治疗,结果肾病没有治好,又出现了肝病;他得知后让马上停药,后来这位亲属的病不治自愈。

我自己最初也是学医的,曾经非常迷信医学医药,甚至把医生视为“神灵”,把药物当做“护身符”,结果反而深受其害。1988年冬天,我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低脂饮食的领军人物凯斯(Ancel Keys)教授就曾在那里任教。受凯斯教授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误导,我开始了长达八年以上的“低脂高碳”垃圾饮食。早餐吃面包,喝脱脂牛奶;午餐吃汉堡、热狗或三明治,喝可乐;晚餐吃土豆、面条或比萨饼,再加上蛋糕或冰琪林。我的体质一天天变差,最终出现了十种以上的亚健康和疾病症状:严重失眠、脾气暴躁、头晕头痛、疲劳乏力、晕车恶心、流鼻血、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频繁感冒,还有肚子肥大和长期腹痛腹泻等。

此后,从美国、香港到中国大陆,我先后去过十几家医院,看过几十个医生,内服和外用过上百种药物,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有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后来,我每天黎明时分会被腹痛惊醒,接着拉肚子。我整天呕心难忍,在每次刷牙或开会时会变得更加严重,以至于难以刷完牙或开完会。

千禧年前的一天,我在书店买了一本《阿特金斯的新饮食革命》英文版,一口气读完。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犯了严重的饮食错误。于是,我马上行动,在头一个星期里,我就轻松戒了所有的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几乎不吃一切米面及其制品,补充多种维生素、深海鱼油和其他营养素。奇迹发生了,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体重恢复到当年的水平,可以重新穿上那时的裤子,除了感冒,大部分病症消失或减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唯一的麻烦是不断要买新裤子或换皮带。

从此,我开始了长达十年以上的健康饮食生活方式探索,从粮食到肉食,从熟食到生食,从药物到营养,然后从饮食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从城市到长寿村,从现代到旧石器时代,从细胞到基因。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我终于找到健康的“秘密”,并总结成“露卡素有机生活”方式。 

自从全面采用露卡素有机生活以来,我基本上再没有得过病,吃过药。包括感冒在内的多种症状成为历史,眼角的鱼尾纹也大幅度减轻,青年时期的活力重新出现。 在回国后,我把我的发现和金玮教授等人写成《营养革命》丛书,它们已经在白领、干部和医生等专业人士中开始传播。尽管许多人对营养革命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不少忠实读者亲身体验露卡素有机生活,有的成功减肥,有的亚健康症状消失,有的多年的不治之症奇迹般地消失了,这当中包括各地经验丰富的医生。

河南驻马店的李高生先生是一位退休医生,曾经是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他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但无法治好自己和老伴20多年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李高生大夫来信写道,“为了治病我服用进口及国产的数十种中西药都不能控制,副作用较大。实践证明,还没有发现任何灵丹妙药能够起到根除病因的作用。” 后来,在看到《营养革命》后,采用露卡素营养加免疫调节,李大夫战胜了自己和老伴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并且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如今拥有五十岁的血管。

李大夫说,“同时我用此方法调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各类肿瘤,癌症,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牛皮癣等多种慢性病,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很多痛苦难忍的疑难病人,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过上了正常生活。”

2008年5月,浙江慈溪一位姓归的老中医在女儿的陪同下,专程来北京拜访我和金玮教授。62岁的归医生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告诉我们他是如何采用露卡素营养代餐和有机生活,成功控制自己的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以及其他人的肥胖、哮喘、阳痿和不育的。归医生体重超标,患糖尿病12年,并且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和脂肪肝。在采用露卡素饮食生活之前,“自己虽然是一个医师,但对自己的病还是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归大夫回忆说。

实际上,除了他自己,归大夫的家中还有两个从医的,女儿是药剂师,女婿是心血管科医师。女婿长的高大英俊,但却相当肥胖。女儿非常知性和前卫,首先接触到露卡素减肥法,成功让老公在一个月内减掉25斤,并且变得精力旺盛,性致勃勃。

浙江富阳的李鹏医生原籍湖南株洲,曾经学习和从事临床医学和健康教育15年,现在是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露卡素之谜。他采用露卡素饮食和营养补充八个月后,体重减少15斤,腰围下降4厘米,每天高强度工作12个小时后依然精力有余。李鹏写道:“露卡素有机生活像‘脂肪燃烧站’,让我身体脂肪率下降4个百分点,让我内脏脂肪指数下调2个点,让我远离脂肪肝、高血脂等问题,降低了心脑血管发病率。”

在我们相识时,李鹏医生担任中国林科院松花粉研发中心的首席培训师。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事们人手一册《西木博士的营养革命》,并且集体组织学习、讨论和体验露卡素有机生活,很多人及家中父母亲戚都从中受益。许多人减肥成功,有的高血压下降,还有的糖尿病得到控制。

在北京,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部分医生开始接受和体验露卡素有机生活。例如,一家社区医院的汪大夫,通过阅读《营养革命》丛书和我的健康博客,用露卡素生食疗法战胜了自己长达两年的咳嗽、胸闷和憋气。安贞医院的夏萌大夫,通过阅读《营养革命》等书籍,用露卡素健康饮食生活和营养补充调节好了自己的慢性肾炎。从此以后,夏大夫经常把《营养革命》丛书推荐给她的病人,帮助许多肥胖、三高或糖尿病人走上健康之路。

那么,什么是露卡素有机生活呢?大致来说,露卡素有机生活的智慧包括7件事:

1.
吃什么 吃天然的、新鲜的、整体的、有生命的食物,以肉类(以及鱼类、蛋类和内脏)、蔬菜(以及菌类和藻类)、水果和坚果(以及种子)等“露卡素绿灯食品”为主,详细内容见第一章;
2.
怎么吃 尽量生食,特别是蔬菜,减少调味品和植物油(亚麻籽油除外),详细内容见第二章;
3.
吃多少 每次吃六到七成饱,每天两到三餐,先吃生的,后吃熟的,详细内容见第三章;
4.
喝什么 每天喝5-10杯水(加1-3克海盐),有条件喝3-5杯果蔬汁,先喝水,后吃饭,详细内容见第四章;
5.
补什么 必要时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深海鱼油和抗氧化剂以及一氧化氮生成剂,详细内容见第五章;
6.
如何生活 保持24小时开窗通风,每天户外阳光下赤脚运动1-3小时,温(冷)水洗澡,避免毒素(农药、医药和日化)、创伤和辐射,详细内容见第六章;
7.
如何长寿 终生体力劳动或运动,每天睡眠8-10小时,无枕而眠,不生气,零抱怨,详细内容见第七章。

你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项或几项进行体验,但为了最佳健康,所有7件事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例如,少吃必须吃的营养,以露卡素绿灯食品为主;生食体积大,可以使你少吃。

为了加深和便于记忆,我再给出一个露卡素有机生活7件事简易版:

1.
吃什么 以肉类、蔬菜、水果和坚果为主;
2.
怎么吃 尽量生食,特别是蔬菜;
3.
吃多少 每次吃六到七成饱,每天两到三餐;
4.
喝什么 每天喝5-10杯水(加1-3克海盐),3-5杯果蔬汁;
5.
补什么 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深海鱼油和抗氧化剂;
6.
如何生活 保持24小时开窗通风,每天户外阳光下赤脚运动1-3小时,温(冷)水洗澡,避免毒素、创伤和辐射;
7.
如何长寿 终生体力劳动或运动,每天睡眠8-10小时,无枕而眠,不生气,零抱怨。


[转载]

以前一直从事经济、金融、IT方面的工作,如今却全身心地投身于健康管理事业,关注和研究起了营养学。很多人对此不解:金融、IT做得好好的,怎么倣起了健康管理? 其实,关注和研究营养学,源自于我自身的经历,而早年学习医学的背景,也让我有更强的健康意识。我的经历让我发现,我们正处在营养学的哥白尼时代,很多被人们当成是常识的东西或是许多所谓权威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科学,往往是反常识的。同时,我发现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医学所能解决的,它们更多的是营养和经济问题。

1988年12月14日,我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在地球的另一边开始了读博的新生活。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正是美国政府和媒体大肆倡导低脂、低热、低胆固醇的年代。于是,我经历了近10年的“低脂高糖”垃圾饮食生活:早上面包、糖浆、(脱脂)牛奶或麦当劳快餐;中午三明治、土豆和可乐;晚上面条或披萨饼加冰淇淋。我本是西北人,在国内时就酷爱土豆和面条。每次去超市,我一定会买一大箱可乐、一大包口香糖以及很多土豆、方便面和罐头鸡汤面。就这样,我在日常的饮食中摄人了大量的精制糖和淀粉。

慢慢地,我出现了近10种严重的亚健康症状和病症。我变胖了,肚子越来越大,脖子上的赘肉不断增加;我的皮肤越来越松弛,并且经常过敏起疹,红疹遍布手臂、腿部和脚趾;我的精力越来越差,吃完饭就犯困,久睡不醒;我三天两头感冒,动不动就出虚汗、晕车、恶心;我肠胃常常不舒服,每天黎明时分腹痛拉肚子;我额头和鼻梁出油,鼻子容易流血(特别是在秋冬干燥季节),口腔经常溃疡;我持续不断地头痛眼涩、腰酸背痛,在周末往往更严重。

我去过很多医院,看过许多医生,结果所有医生都让我多吃素、少吃肉,但情况并没有好转,我的“将军肚”越来越大。皮肤科医生给我开了各种抗过敏的药,包括抗菌的、抗真菌的和激素的,但往往只能管用几天,停药后过敏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内科医生查不出我长期腹痛腹泻的原因,就给我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外科医生干脆用电烤,把我鼻子里容易出血的动脉血管烧死了事,此后却引发了一种时刻困扰着我的症状:鼻子频繁过敏,咽喉部不断有从鼻腔流下来的分泌物,这使我总是感到恶心想吐,连每次刷牙都无法完成整个动作,更别提到医院洗牙时有多难堪了。医生们把我长期的腰酸头痛叫做“慢性疲劳综合征”,但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我周末休息时更加严重。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阅读了阿特金斯的畅销书《新饮食革命》和哈佛大学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我开始认识到糖和淀粉的危害性以及脂肪和营养素的重要性。从此,我开始了露卡素膳食计划和营养补充。

我首先戒掉了糖,包括可乐、冰淇淋、甜点和口香糖等含糖饮料和食品。第二步,我几乎戒掉了(或严格控制)所有的精制淀粉食品,包括白米、白面、白面包、饼干和土豆等等。与此同时,我越来越爱吃鱼类、海鲜、海藻、肉类、内脏、蛋类、坚果、蔬菜、水果和菌类等食品(被称为“10大类露卡素绿灯食品”)。另外,我每天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深海鱼油,减肥期间补充左旋肉碱。

几个月后,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变化:肚子越来越小了,慢慢的,我可以重新穿上学生时代的裤子,额头上的油没有了,皱纹大幅度消减;皮肤变得富有弹性和光泽,而且不再容易过敏;吃完饭不再犯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过去需要睡8—9个小小时,现在6—7小时就足够了;感冒频率大幅度减少,从过去的几周一次减少到几个月一次,不再轻易出虚汗、拉肚子、流鼻血、口腔溃疡、头痛或恶心。

这一次的经历令我开始彻底反思所有饮食、所有观点和所有常识。我不再相信我们一直吃的或大多数人吃的东西就是没有问题的,不再相信权威机构或大多数专家推荐的饮食就是对的。

我们的直觉是吃肉长肉,不吃肉不长肉。各种权威机构和大多数专家也告诉我们,肥胖是大鱼大肉惹的祸,要多吃素食。但我发现,绝大多数食草动物都是大肚子,例如牛和羊。我们用素食喂猪填鸭,这些杂食动物长得却很胖,而几乎所有的肉食动物都很苗条,例如豹子和老虎。事实上,狼吃羊,羊吃草,羊肥狼瘦。

与此同时,我意识到肥胖及其引发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脏病蕴含着巨大的食品及药品市场空间和利润。绝大多数的快餐、垃圾食品和包装食品以糖和淀粉为基础,其利润率远远高于以肉类、蔬菜和水果为主的健康新鲜食品。许多权威机构和专家,甚至包括医生和媒体,都变成了包装食品和医药公司的代言人。

我开始认识到我们正处在营养学的哥白尼时代。我们明明看见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比太阳大,地球是平坦的。然而,我们上中学后才知道这些直观的常识都是错误的,科学事实恰恰相反。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一真理,直到两百年后才被人们普遍接受。

科学往往是反常识的。在科学普及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来自常识或是利益的阻碍,从而引发激烈的冲突。

糖,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我发现,我们需要一种宏观的历史观,对一切饮食及观点进行重新检验和评判。我检验的第一种食品是糖,我发现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在古今中外的文化里,糖代表甜蜜,是美好和幸福的象征。营养学家大多也认为,糖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尤其是血液和大脑离不开糖。我小的时候处于用粮票和油票管制食品的年代,糖的供应非常有限,因此糖成为了某种奖励品。当小孩子哭的时候,大人们就会说:“别哭,给你买糖吃。” 当孩子们不用功学习的时候,大人们会说:“只要你好好学习,考试成绩优秀,就给你买糖吃。”

在中华民族的语言里,我们用“她长得很甜”来形容一个女孩样子可爱,用“生活很甜蜜”来形容日子过得美满,睡得好叫“睡得很香甜,美好的回忆是“甜蜜的回忆”等等。西方人干脆用“sweetie”或“honey”来表达对一个人的爱称,而情侣新婚要度“蜜月”。早年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们就给病人输葡萄糖。当有人发生低血糖的时候,我们就让他吃糖。

可是,我发现人类有的部落完全以肉食为主,例如爱斯基摩人,他们完全没有吃糖却活得很好。人的血液和大脑的确需要糖,但所需要的量很少,只相当于体重的1%左右。我们每天从水果、蔬菜或坚果中就可以摄入足够的糖,根本没有必要再吃糖。另外,在血糖供应不足时,我们的肝脏可以把脂肪或蛋白转化为糖,所以,糖根本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给低血糖病人补充糖,无异于给毒瘾发作者吸毒,虽然能取得眼前短暂的安慰,却将酿成日后更大的不幸。但是,现在的人却吃了太多的糖,从而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一系列的“糖病”,比如肥胖、“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在本质上,淀粉也是糖

我反思的第二种食品是淀粉。我们通常认为,糖是有甜味的,可是淀粉本身没有什么甜味,所以淀粉应该不是糖,可以放心吃。其实不然。

精制淀粉也是碳水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和糖没有两样,其作用也和糖没有两样。淀粉是一种大分子的、复杂的糖,进人人体后会水解为葡萄糖。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从六七十年代的粗粮、杂粮,到八九十年代的精粉、特粉,人们长期吃细粮精米无异于吃糖,照样可能得肥胖、“三高”或糖尿病。与此同时,各种淀粉零食的大量摄人,使中国人摄入的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吃粮食还是吃肉食?

淀粉主要来自于粮食和部分根茎类食物如土豆,因此,我反思的范围由淀粉扩大到了整个粮食。

我们中国人把粮食称为“主食”,即主要的食物。我们通常顿顿吃粮,不吃米面就会觉得没有吃饱。我们从小如此,祖祖辈辈如此,以至于我们认为人类自古以来就是吃粮食的动物,离开粮食,人类就不能生存。可我发现,爱斯基摩人几乎不吃粮食,却体魄健康;早期的蒙古人以肉食为主,在成吉思汗的时代横扫欧亚,征服世界,令那些军粮以粮食为主的中原军队望风披靡。

接着,我比较了粮食与肉食的营养价值,并且进一步比较了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比较了素食主义者和肉食主义者。所有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口吃的就是动物性食品一一母乳,那可是营养最为丰富的婴儿食品。完完全全用素食一一包括拒绝母乳和所有动物性食品,几乎不可能养活一个小孩。用刀叉吃饭、饮食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比用筷子吃饭、饮食以粮食为主的东方人在体形上整整大出一个号。类似的例子也发生在动物界,例如食草的羚羊和食肉的猎豹。

在农业文明前,人类以肉食为主

我进一步发现,人类不能生吃粮食,在耕种技术出现以前也无法大批量地生产粮食。也就是说,在农业文明和烹调技术出现以前,人类不可能以粮食为生。人类在地球上的进化史大约为500万年,而农业和烹调只有不到1万年的历史。

正在此时,以美国埃默里大学伊顿教授为首开创的饮食人类学引起了我的密切注意和强烈兴趣。伊顿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在农业和烹调文明出现以前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我们的先祖在超过99%的时间里以肉食为主。

考古发现,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的食物结构与狼和熊非常相似。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原来是捕猎高手,对象包括猴子、狒狒和野猪等。我们和黑猩猩大肠较短,盲肠更短,无法有效吸收代谢富含纤维的草本植物。因此,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哈里斯说:“如果有人要争辩说多吃有小麦和大米要比多吃肉在天性上更为‘自然’的话,那么这个人实际上既不太懂什么是文化,也不懂什么是自然。”

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虽然我们的饮食结构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基因结构却几乎没有变化,相差不到万分之二。正是新饮食与旧基因的冲突,使得人类出现许多退化性疾病和慢性病。这个时代的慢性病有一大半是“糖病”,即由糖代谢障碍所引发的肥胖、“三高”、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过量的、不健康的糖首先转化为多余的皮下脂肪,接着形成多余的内脏脂肪和血脂。这些脂肪及当中不断储藏累积的毒素,最终将破坏胰岛、心脏或大脑等器官。

[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