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纪念六四 好莱坞新片兜售美国政治宣传

(2014-06-09 19:27:57) 下一个
《日本时报》网站11月22日发表题为《好莱坞:兜售美国政治宣传的小贩》的文章,作者为政治漫画家、专栏作家和作家特德·拉尔。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保罗·格林格拉斯是一位擅长拍摄历史题材影片的天才导演。近年来,一度边缘化的历史题材骤然走红,可谓既叫好又叫座。(比如格林格拉斯执导的《美联航93次航班》、斯蒂芬·弗里尔斯的《女王》、奥利弗·希施比格尔的讲述希特勒在地堡中最后时日的《帝国的毁灭》等影片。)格林格拉斯拍摄的最新一部此类影片是《菲利普斯船长》,改编自一艘集装箱运货船在2009年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真实事件。男一号由汤姆·汉克斯出演。

       看这部电影让我有一种别扭的感觉,就好像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但是毫无营养。这是一部有趣的剧情片。但我没有任何收获。

       这部影片用了典型的好莱坞拍摄手法。凭借紧凑的剧情、精准的剪辑以及朴实的画面,该片让你在必须起身上厕所时还在座位上待很久。汉克斯为观众奉献了他最出色的演技,再一次像众所周知的那样本色演出。饰演海盗头子阿卜杜瓦利·穆萨的巴尔克哈德·阿卜迪则是一匹引发轰动效应的黑马。

       但是,看完电影并把车开出停车场后,你立即意识到了这部片子的真正用意:它是站在支持政府立场上的宣传。

       格林格拉斯创造了最可怕的宣传形式——它的效果如此之好,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以为片中的故事情节就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与过去有点搞笑式惊悚的轻宣传片(从《意志的胜利》到《兰博》系列和《赤色黎明》这样的冷战时代的产物)不同,新型宣传片假装不作主观引导。《菲利普斯船长》采用了一种仿佛服用过抗抑郁药的静默风格,它的对白惜墨如金而且相当直接,处理手法极端谨慎和严肃。这很容易使人们怀念被电影略去的东西。

       这种新式的“非真实电影”使用高端艺术手段对历史进行净化,以图把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中作出的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地缘政治行为拔高。

       凯瑟琳·比奇洛在《猎杀本·拉丹》一片中连乌萨马·本·拉丹动机的皮毛都没有触及。拉丹只是一个目标,一个蓄着胡子的无关紧要的人,我们才不关心他什么时候死呢。比奇洛的这部电影是惊悚而空洞的。

       美联航93次航班是因为乘客反抗劫机者而坠毁这种说法远远没有成为板上钉钉的史实——“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报告并没有排除飞机被击落的可能性。但是,人们会因此产生不安的疑问。格林格拉斯的电影无疑认可了上述说法,就差把它刻在石头上流传千古了。

       本·阿弗莱克执导的《逃离德黑兰》一片没有充分涉及当时的政治背景,特别是伊朗革命者为什么会鄙视美国的历史根据。最好别提政变、伊朗国王、腐败或是酷刑。

       美国电影是关于选择的。主人公会选择正义还是不义?但是在《菲利普斯船长》一片中,这一艰难的道德选择没有落在汉克斯扮演的角色身上,而是落在了海盗头子阿卜迪的肩头。这可是相当古怪的。

       阿卜迪在夺取运货船控制权后解释说:“我们只是渔民。”剧中人的命运后来发生了逆转,藏在轮机舱中的船员抓住了阿卜迪,并用他来交换他们的船长。菲利普斯给了海盗3万美元现金和一艘救生艇,

       要求他们离开运货船。菲利普斯对不拿到几百万美元不罢休的索马里人深感厌恶,他在电影开演一个小时后对阿卜迪大喊:“你不是渔民!”

       这个情节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仅因为阿卜迪是配角,还因为这么安排没有什么意义。穆萨自始至终就是为了索取巨款。他的同伙也一样。

       格林格拉斯错过了一个明显的机会,他明明可以用作为所有问题根源的文化冲突来探讨种族和阶级,但他却屈从于一种陈腐的殖民主义者本能,几乎大声喊道:为什么3万美元不够满足来自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饿得骨瘦如柴的匪徒?影片给我们的最接近答案的东西是阿卜迪的一句无心的独白:鱼已经“离开”索马里海域。

       片中仅拐弯抹角地提及索马里海盗行为的背景:索马里渔业已经被毁了。自索马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陷入派系冲突以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缺席——外加国际社会的冷漠——为机会主义者制造了空白。外国拖网渔船和其他船只在索马里海岸边倾倒工业废物、有毒物质、甚至核废料(包括铀)。外国渔船用流刺网来把侥幸活下来的鱼偷捕走。

       《时代》周刊曾在2009年报道说,索马里人是在西方船只让他们无法捕鱼后才改行做海盗的:“联合国在2006年公布的一份报告说,由于没有了一度发挥作用的海岸警卫队,索马里海域变成了一处国际‘哄抢’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捕鱼船队非法掠夺索马里的渔业资源,并排挤使用原始捕鱼工具的索马里渔民。根据另一份联合国报告,每年从索马里海岸线非法捕捞的海产品价值据估计达3亿美元。”

       绝望的索马里渔民自发组建了小型船队,以追踪外国渔船。有些渔民持枪抢劫偷渔者。结果证明这可比打渔赚钱多了。海盗已经变成一项规模达每年5000万美元的产业。

       如果阿卜杜瓦利·穆萨不是真正的渔民,他根本就不会有做海盗的选择。

       这里要补充一点:仍然设法捕鱼的索马里人会受到被派遣到非洲之角阻止海盗行为的美国军舰的骚扰、盘查和拘留。(在《菲利普斯船长》一片中,美国海军的这一做法被粉饰。)

       原本只需要再加两三句对白,美国电影观众就能明白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复杂性。揭示敌人的动机原本可以让这部影片变得更有大脑,变成一部讲述对立的力量——双方都不邪恶——被迫卷入你死我活的冲突的人间悲剧。格林格拉斯向人们呈现的道义和一部牛仔对决印第安人的影片没什么两样。

       《菲利普斯船长》讲述的是一群中产阶级废物和高科技军事硬件战胜一群衣衫褴褛、基本不讲口腔卫生、眼窝深陷的男人的故事。

       顺带说一句,如果“马士基·亚拉巴马”号运货船上一些船员的话可信的话,菲利普斯就是一个差劲的船长,他行驶得离索马里海岸太近,所以将船员置于危险境地。代表11名船员起诉马士基航运集团的律师德博拉·沃特斯说:“他(菲利普斯)告诉他们,他不会被海盗吓倒,也不会迫于海盗的要求驶离索马里海岸。”

       也许他说过这番话,也许没有。只有当时在场的人知道确切答案。

       拍电影同样是关于选择。

       当你拍一部基于历史的影片时,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包括在内。你也不应该尝试那么做。

       不过,基本的背景事实对于理解事件还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些问题(比如索马里人为什么会做海盗)上的省略或杜撰使事件与背景割裂开来。用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格讲述会让人们相信电影中的谎言(比如说索马里人是因为贫穷和贪婪才做海盗的)。

       贬低受害者、抬高“我们是好人”的美国政治思想是不可饶恕的。(穆萨一角在片中没有发表政治见解,现实生活中的他正在美国一所联邦监狱服刑,刑期33年。)把歪曲的事实用漂亮的光影打扮一番、把受到玷污的台词硬塞到伟大演员的口中,这些既是对艺术的冒犯,也是对历史的侮辱。

(责任编辑:晟涵)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击缶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