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播种者: 邹至庄访问录

(2014-12-27 17:17:04) 下一个



"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化了,把时间都争掉了."                                                                                                    -------邓小平
  
书名: 《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播种者: 邹至庄先生访问录》

   出版:八方文化和中央研究院共同,1997年10月
   页数:159页
   访问者:刘素芬、樊心萍
  
  海峡两岸之经济发展正进一步改变社会结构和双方之互动关系,由于经济发展发展需要科技知识,知识分子不仅地位提高,有些更甚至可在重大决策上起了作用。而在大陆之改革开放中,有许多海外学者做了穿针引线之工作,本书主角邹至庄便是其中之一很积极者。

本书由两位济学博士访问邹至庄笔录整理而成,邹至庄并做了序及加上后记。
邹至庄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甚有成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用控制理论研究总体经济与政策,担任过动态经济与控制学会会长及美国经济学会理事,长期任教美国大学。

内容主要包含了家世、童年、港澳生活、赴美康乃尔及芝加哥求学,60~70年代至台湾与刘大中等人担任政府经济顾问,80年代回大陆推广经济学教育,选派留学生出国,对经改提出建议,并担任体制改革委员顾问,及六四前后它他对大陆前景及香港前途的一些看法。

他提到台湾经验让他了解到经济理论应用之重要性,虽然在之前他也任职IBM公司,并说美国总统不如台湾政府重视经济学家,早期台湾当局较尊重知识分子,后来蒋经国、李登辉则似乎对一些他们想传达的东西「不太高兴、不感兴趣」。尤其李登辉有讲话多而听建言少之倾向。

书中并说「两岸的政府官员都很开通」、并引香港名人胡应湘的话「我去了大陆好多次,从没见过一个共产党」来表示现况和以往的刻板印象有差距,他也由以往的经验中,高度评价了汪道涵,赵紫阳。虽然也提到自己是江泽民当上总书记后第一个见的海外学者,也有通信,但并未表示他对江的看法。

他也提到民运人士于大海原由李政道安排至宾州大学学物理后又改至普林斯顿和他研究经济学,都被视为最优秀的学生,但因六四之故,大力投入民运,后又担任「北京之春」编辑,后来又回去完成博士学位之故事,期间杂着他对六四和民运的一些看法。也隐约表示,他对中国问题之立场很不同于余英时和民运人士。

本书因是由笔录而成,有些事重复提及,如两次提到赵紫阳曾很诚恳认真的请他们到台湾时代他向李登辉及俞国华问候,但因他认为太敏感,故一直未传达,也多次提到他的著作「中国经济」在大陆出书,并用以做为留学生考试之用的经过,他对此「邹氏检定」显然甚为自得,书中也提到他曾在取销外汇卷,货币供给等向中共高层建言,并邀请台湾方面的蒋硕杰,顾应昌、费景汉、刘尊义、于宗先等一起与中国的体改委官员会谈。

邹至庄夫妇之交游,由书中看来是甚为广阔的。书中谈其学术生涯回顾的一章,有一些关于研究方向改发之看法,很有参考价值.

本书执笔者在前言中,提出「台湾是一人类文化实验室」,希望大陆方面能以此观念理解台湾经济发展及民主改革之意义。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体制改革可说是跨世纪最大工程之社会制度实验,其发展将深远影响中国本身及全世界。而台湾和香港可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化之试验场,大陆方面应以尊重差异之精神来理解台湾和香港之发展途径及社会价值观,到底能提供大陆何种启示?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照着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一路摸索涉险前进,目前已到了「深水区」,摸不到石头了.也就是已到了体制改革的大关,需要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邓小平1994年到上海视察扬浦大桥时,也说:「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走上一条正确道路,比做一堆理论务虚要实在.本书之出版可说提供了一个相当广度的观点探索,若本书之主人翁能亲自执笔就各种专题深入讨论之,当能有更深入之发现。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