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人生壮略当一挥(杨度,1875~1931)

(2014-11-23 16:05:39) 下一个

人生壮略当一挥(杨度18751931)

欲返将来祖国魂,凭兹敢战英雄气                杨度                           

1903年,在日本的《新民丛报》,杨度发表了《湖南少年歌》长诗:

  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于今世界翻前案,湘军将相遭诃讪。谓彼当年起义师,不助同胞助胡满。夺地攻城十余载,竟看结局何奇幻。长毛死尽辫发留,满洲翎顶遍湘州。捧兹百万同胞血,献与今时印度酋。英狮俄鹫方争跃,满汉问题又挑拨。外忧内患无已时,祸根推是湘人作。……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欲返将来祖国魂,凭兹敢战英雄气。人生壮略当一挥,昆仑策马瞻东西。东看浩浩太平海,西望诸洲光陆离。欲倾亚陆江河水,一洗西方碧眼儿。------……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中国。破釜沉舟期一战,求生死地成孤掷。诸君尽作国民兵,小子当为旗下卒 这诗从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说起,宣传“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传诵一时。

王闿运(1833年-1916),晚清经学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王闿运平生以帝王学自负,可惜没有实际成就。王闿运有对联: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纵横计不就,空留高咏满江山。。杨度(1875-1931),湖南湘潭人,字晳子。杨度从王闿运学了帝王学。1902 年,杨度东渡日本游学,次年回国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取得一等第二名的成绩。但慈禧太后十分痛恨康党,下令严查考生,排在他前面的梁士诒被人说成是梁头康尾(康有为原名康祖诒)而被除名。杨度也受到牵连,只好再赴日本,转入法政大学速成科,研究各国宪政。

1906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考察团随行参赞熊希龄委托杨度和梁启超二人代笔,撰写宪政考察报告。1908年,经张之洞、袁世凯的举荐,杨度被授予四品京堂候补官衔,并进入当时仿行宪政最高机构宪政编查馆,同时兼任颐和园皇族的宪法讲师。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度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

19152月,杨度撰写了《君宪救国论》一文呈给袁世凯,称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8月,杨度联络严复、刘师培等名流创立筹安会。

杨度又作了对联,以俄国的彼德,日本的明治天皇,德国的威廉来相比,歌颂袁世凯:

“听四百兆人巷祝衢歌,恍亲见汉高光,唐贞观,明洪武;
       数二十世纪武功文治,将继美俄彼德,日明治,德威廉。”

1916年,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随后,杨度成了通缉的要犯。直到1918年,北洋政府才解除了对杨度的通缉令。张勋复辟帝制时,杨度拒绝参与,并沉痛地表示:“神圣之君主立宪,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之日……杨度君主立宪的之梦破灭,感到救国无方,过起隐居生活,又潜心研究佛学,参禅来解脱自我,自号“虎禅师”,创立了“无我宗”。

  杨度与民初重要人物多有交游,与黄兴是湖南同乡,同生于1874年。据章士钊《与黄克强相交始末》记载,当年在日本,孙中山在富士见町杨度的寓所畅谈三日,杨度说“度服先生高论,然投身宪政久,难骤改……度有同里友曰黄兴,当今奇男子也,辅公无疑,请得介见。”隔日,就介绍孙中山,至黄兴、章士钊在若宫町的住所结识。191610月,黄兴在上海病逝,年仅43岁。杨度挽黄兴联:
  “公谊不妨私,平生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只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当年在东京,杨度与孙中山激辩后曾握手言和并约定: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趁机北伐,行至半途,陈炯明叛变,因担心吴佩孚趁机南下,南北夹击国民党军,遂托杨度周旋。杨度利用自己在北洋的关系,奔走于南北之间,游说曹锟,制止吴佩孚援陈的出兵计划,帮助孙中山度过危机。孙中山说:“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之诺言。”1922年,杨度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孙中山特告诉党人,说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
  杨度挽孙中山联: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1929年,经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伍豪(周恩来)批准,杨度成为中共特别党员。由潘汉年与他单线联系197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和王冶秋谈话时,说将来如果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在杨度这一条,应该要提到他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周恩来说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

1927年,在北京为了营救被奉系逮捕的李大钊。杨度断然卖掉他在北京的住所,试图营救李大钊出狱。1928年,寓居上海,成为杜月笙门下清客。杨度有诗:

 “茶铛药臼伴孤身,世变苍茫白发新。市井有谁知国士,江湖容汝作诗人。
胸中兵甲连霄斗,眼底干戈接塞尘。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抱负本无垠。

尚拟一挥筹运笔和他早年的人生壮略当一挥”,“破釜沈舟期一战” 相对照,可说是不忘初心。可惜他日后潦倒沪上时,直至死去,仍被视为“帝制余孽”。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七日,杨度逝于上海,他的死讯,也湮没在隔日的九一八事变之中。

(作者:陈健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