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尚留遗业艰难甚(孙中山,1866~1925)

(2014-11-23 16:01:42) 下一个

尚留遗业艰难甚(孙中山1866~1925)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孙中山

 

      1917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19184月,南方军阀陆荣廷、唐继尧等又利用非常国会,改为总裁七人合议制,并选岑春煊为主席总裁。5月,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说:“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直到1920年,陈炯明、许崇智将桂军、滇军赶出广州,孙中山才又回到广州。19214月,不足人数的“非常国会” 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1922年,孙中山欲北伐,陈炯明却反叛,孙中山又离开。

 

因护法行动一再失败,1923年初,孙中山又引桂、滇两军入广州,赶走陈炯明。之后,孙中山决定与共产国际合作,将大本营迁回广州,苏俄提供武器和财政援助,并派出军事及政治顾问。列宁派了鲍罗廷Borodin为顾问,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及苏联驻广州政府全权代表。孙中山接受鲍罗廷提出的计划改组国民党,并力排众议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日后国民党的历史叙述称此为「联俄容共」。中国共产党则称之为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改写了国民党和中国的命运,但并不为旧国民党所欢迎。1923年,孙中山写信给蒋介石:“汉民与精卫皆不能以全副心情服膺此义,彼二人之性质,有调和现实之长,而不宜于彻底解决;如目前不生不死之局面,彼二人当易维持;要展开新局面,即非彼等所能胜任矣。”

 

1924120日至130日,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中央执行委员会。25名中央执行委员中,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是共产党员;担任中央党部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军校党代表。

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北上,欲和北洋政府共商国事,结果病死北京。

《现代评论》1925314日,刊出〈悼孙中山先生〉:

中山先生这次远道北上,本想乘着北方政局稍有转机的时会,亲来促起各实力派的觉悟,共依国民的意志,改造政局。不幸他因身体的故障,未能实地活动,未能凭着他的人格和魄力,去感动实力派,转移政局。这当是他临终时的隐痛,--------但是我们要知道凡站在时代前头的人,多半是不能及身亲见其事业完全成功的。-----“

 

    孙文临终前口授,由汪精卫笔录下遗嘱。《现代评论》1925年,321日,刊出汪精卫写的〈和平、奋斗、救中国〉,其中说孙中山在病床上的最后声音:不知是呻吟,还是呼听。和平、奋斗、救中国,一声复一声的,约莫至少也有四十余声,渐渐的连声息也发不出来了。------

和平、奋斗、救中国,孙先生说时,是不连属的。这三句话,各自的意味,和连属起来的意味,应该让各人自己去寻绎,------

 

    各地追悼会所收到的挽联数以万计,相当地呈现了世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

灵堂中挂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秦邦宪: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是先生奋斗素志』

                        『追悼革命领袖,追悼国父,使民众痛哭失声』

 

唐绍仪:          约法坏,民国危,革命未成功,谁复能支大厦?

             议和终,致位去,补天太无术,自愧有负使君。

 

当时既是中共党员,也是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李大钊作了一长联,部分内容如下:

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辛亥革命的不徹底,使追隨者和初生的民國飽受災難。孫中山覺悟必須要有自己的軍隊來掃除軍閥,寄望蔣介石在廣州練兵。廣州黄埔陸軍軍官學校門口原有對聯: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在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改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刻于校门口,做为对军校师生的训勉。

 

1921年,陈毅和其他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法国政府驱逐回国。1923年,陈毅辗转进入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领导学生运动,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工作。陈毅在西山参加了孙中山的葬礼,作了诗:

你是一个泪尽了的鲛人!

你是一只血干了的夜莺!

你是光明的战士!你是民族的母亲!

……

试看国门,已被外寇拥进!试看国土,已被外寇并吞!

你如今归休了,能安否,你的亡灵?

谁是你的后身,能秉着你的精神?

谁是你的后身,能守着你的遗命?

又谁能如你一样,完毕了革命的工程?

……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国民新报》的《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特刊》,有一篇鲁迅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鲁迅说:“ 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 (作者:陈健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