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且看革命起雄兵(辛亥革命,1911 )

(2014-11-17 18:49:58) 下一个

且看革命起雄兵(辛亥革命,1911 )

七日泣秦终有救,十年兴越岂徒然。”              黄兴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过《现政府与革命党》: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也。……  革命党何以生?生于政治腐败。政治腐败者,实制造革命党原料之主品也。 ……彼其迷信革命之人,固一国中多血多泪之男子,先国家之忧乐而后其身者也。多血多泪、先国家之忧乐而后其身之人,斯亦国家之元气,而国家之所以立于天地也。……徒使革命党以外之人,犹不免洒一掬同情之泪于彼辈,而对于政府增恶感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而于政府果何利也?

当时的梁启超是保皇派、君主立宪派,和革命党是的路线是对立的。他的此一评论却一语中的。1911年,两件大事发生。其一,革命党的广州之役,革命党的精英死事之惨烈,令举国人士不免洒一掬同情之泪 。其二,是清政府的铁路国有,令地方士绅、立宪人士严重不满,引发各地的保路运动,又强行镇压,于是对于政府增恶感焉

1910年四月,黄兴率领革命党人起义,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弹尽援绝而惨败,林文、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精英死难。这些人正属风华正茂,多出身世家,受过良好教育,引起各方哀悼。58日,清政府成立13人的责任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皇族),汉族仅有四位: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外务大臣梁敦彦、邮传大臣盛宣怀、学务大臣唐景崇,皇族则有五人,人称“皇族内阁”。铁路国有,各地都有士绅反弹,清政府以各种方式平息,但川汉铁路的收归国有,并向外国银行团签约借教款,在四川酿成流血事件,清政府调动武汉的新军前往平乱。

1911年秋,黄侃返鄂发展组织。又受《大江报》社长詹大悲之约,以“奇谈”署名,为《大江报》撰写时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说:


  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为。然犹上下醉梦,不知死期之将至。长日如年,昏沉虚度,软一朵,人人病夫。此时非有极大之震动,极烈之革命,唤醒四万万人之沉梦,亡国奴之官衔,行见人人欢戴而不自知耳。和平改革既为事理所必无,------故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

 

官方查封了《大江报》, 舆论界大哗。时湖广总督瑞澄、第八镇统制张彪等人下令对新军严密监视,形势紧张。1010(阴历八月十九)晚,第八镇工程营士兵首先发难,爆发了武昌首义。在革命党人、新军的策动下,各地保路同志会纷纷响应,南方各省陆续宣布独立。

 

宣统帝下罪己诏,1014日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1027日,又命为钦差大臣,调集朝廷三分之二的兵力进攻武汉。1028日下午,黄兴抵达武昌;1030日,袁世凯南下视师,驻节湖北孝感。111日,政府军攻占了汉口,再攻下汉阳。清政府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革命党人只占据隔江的武昌。袁世凯却暂停止剿抚,坐视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派使者与起义军谈判停战。1113日,袁世凯抵京任内阁总理大臣。

  吴禄贞,湖北人,曾就读日本士官学校。吴禄贞当时是第六镇统制,驻在石家庄。山西起义,清廷任命吴为山西巡抚去镇压。吴禄贞认为袁世凯是革命大敌,连络阎锡山,谋组燕晋联军,合力阻袁。阎锡山请吴到娘子关秘密面谈。但112日,吴禄贞在石家庄截留运鄂军火,引起北京和袁世凯方面的戒心,被人刺杀,燕晋联军不成。  

   前一年,汪精卫因谋刺摄政王载沣,事迹败露被捕,因肃亲王善耆之同情斡旋,改判终身监禁。武昌事变之后,116日,汪精卫被释放。袁世凯约见汪精卫,表示同情革命,又令长子袁克定与汪精卫结交。汪精卫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南北议和。121日,汪精卫等人在天津成立京津同盟会分会,汪精卫为会长,奔走于平津之间。汪也致电黄兴,主张联袁,以逼清室退位。

129日,黄兴覆电汪精卫: 此时民军已肃清十余省,所未下者才二三耳。北京不早日戡定,恐招外人干涉。项城雄才英略,素负全国重望,能顾全大局与民军为一致之行动,迅速推倒满清政府,令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此全国人人所仰望,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断推举项城无疑。 又说:“惟项城举事宜速,须令中国为完全民国,不得令孤儿寡妇尚拥虚位,万一迁延不决,恐全国人皆有恨项城之心。

1218日,,唐绍仪代表袁世凯、伍廷芳代表南方各省,在上海展开南北议和,各外国驻沪总领事亦与会。双方又私下密秘协议以袁世凯支持逼清廷退位,换取南方各省支持袁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居间协调的张謇发了密电给袁世凯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

黄兴有诗赠谭人凤,高度评价武昌首义之贡献:

  “吴楚英豪戈指日,东南侠气剑如虹。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1912年十月十日,黄兴作〈武昌起义一周年纪念会祝词〉:

江汉汤汤,这似水流年,常记取八月十九;

风云郁郁,愿中华民国,继自今万岁千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