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献身甘作万矢的(梁启超,1873~1929 )

(2014-11-17 18:46:50) 下一个

献身甘作万矢的(梁启超,18731929 )

 万事不如公论久;微言惟有故人知。”              梁启超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梁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十八岁谒康有为,大为叹服,请康有为开万木草堂讲学。1894年入京,甲午战争的刺激,他在致友人信中说:“今日之事,以广求同志开创风气为第一义。”另一信说:“我辈以普度众生之心,多养人才是第一义。 他相信:“奇士在世间,即造一世福。------人才有风气,盛衰关全局。”次年又入京会试,碰上乙未和议成,各省举人纷纷上书,反对和议,请求变法。康、梁等人创办『强学会』。

因强学会被禁,1896年,梁启超至上海,随黄遵宪办『时务报』,任主笔,开始其报馆生涯。1897年,应聘至长沙时务学堂任教。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时年26的梁启超,在日本官方掩护下东逃日本,直至四十岁再回国,其间流亡十四年,他和家人长期在日本,几个小孩也在日本出生。在日本居留期间,梁启超靠半生不熟的日文程度,大量阅读日本翻译自西方的著作,并着文发挥其心得。许多「和制汉语」的新词汇,透过梁启超和其他留日人士的著作,进入中国人的思维视野中。包括电话、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功利主义、干部、革命、右翼、警察、法人,都是典型的和制汉语。梁启超并以其经验,写成《和文汉法》。

1900年,梁启超作《呵旁观者文》:“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之反对曰任。孔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任之谓也。”他对“任”的解释,可说明他为何号任公。他曾集陆游诗句为联:“道义极知当负荷,湖山仍得饱登临。以承担道义为己任之心,可说贯彻其一生。

 

  一九0一年,梁启超作自励诗:

  献身甘作万矢的,着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充份表现欲以言论改变社会风俗之志。而由日本横滨赴美国檀香山途中,也有诗:“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在天下多事之际,广查美国社会政治状况。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派出载泽、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欧、美、日)考察宪政。为了交差,熊希龄赴日请杨度和梁启超代笔起草报告,清政府根据其报告下诏预备立宪。

在〈论保教之说束缚国民思想〉一文,梁启超说: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此稍治史学者所能知矣。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 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及秦始皇焚百家之语,坑方术之士,而思想一窒; 及汉武帝表章六艺,罢黜百家,凡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而思想又一窒。------皆由思想束缚于一点,不能自开生面,------守一先生之言,其有稍在此范围外者,非惟不敢言之,抑亦不敢思之,此二千年来保教党所成就之结果也。”他也指出: 必强一国人之思想使出于一途,其害于进化也莫大。”也宣言:「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为战。

 

  他又是一新旧矛盾的人,在一九00年,碰上了华侨小姐何蕙珍,由于何女在许多场合替他做翻译,彼此倾心。梁启超作《纪事二十四首》记下这段因缘。先说:“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相知总让卿。”以何女为在海外结识的第一知己。他本有意“万一维新事可望,相将携手还故乡。欲悬一席酬知已,领袖中原女学堂。”但又以他曾和谭嗣同等组“一夫一妻世界会”为由,已有妻室不能再娶,而辜负了美人深恩,只好用“自愧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来自我排解矛盾心情。他后来又纳了元配李蕙仙的婢女王桂荃为妾,也生了几位小孩,但一直到晚年他才对外承认有妾。

 

1902年,梁启超作《新史学》,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并指中国史学有四大病源: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认为史学家必须“鉴既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然后其书乃有益于世界。”又说:“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1911年,梁启超访台。他在台南鹿耳门海边,追想当年郑成功和荷兰人在此海战,写下「事去劳精卫,年深失湛卢」诗句。相传春秋时越王请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带着女儿莫邪在闽山深处打造出「湛卢宝剑」,被视为天下第一剑。传至南宋名将岳飞手中,岳飞于风波亭遇害后,湛卢剑也就从人间消失。梁启超感叹多少英雄盛事,都随历史波涛而去,郑氏在台的努力,终如精卫填海徒劳无功;时代递变,原可以做为安邦定国的宝剑神器竟也丢失不保。梁启超在台仅停留两周,临别赠语:破碎河山谁料得,艰难兄弟自相亲。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介入政党政治,作为进步党的领袖,成了国民党的对手梁启超先和袁世凯合作后又反对;张勋拥宣统复辟时,梁启超发表通电说:“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和康有为师徒从此各行其是。梁启超以其带感情魔力的文笔,成为鼓动一代风潮的言论界明星;也自负的对袁世凯说:“鄙人无他长处,然察国民心理之微,发言抓着痒处,使人移情于不觉,窃谓举国中无人能逮我者。

五四之后,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取代了梁启超在言论界的地位,但梁启超的著作,确实曾经是一代青年的精神食粮。晚年说:『自审才器所宜,觉今后报国之途,与其用所短以劳形于政治,毋宁用所长以献身于教育。』隐入清华园中的研究院任导师,也曾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

1929119日梁启超去世。常燕生《悼梁任公先生》:“梁先生一生的政治运动,结果自然是失败,------真正政治领袖的性格,在好的一方面讲,是要有阔大的气魄、坚毅的意志和敏捷的实际手腕,在坏的一方面讲,却要有铁一般的心肠,毒蛇一般的手段,不恤破坏蹂躏了敌人的利益,才能攫得自己的利益,梁先生在这几方面他都是非常缺乏的,他不能巧言买得群众的信仰,他不能阴谋摧毁敌人的阵垒,他不能颜坚持自己的主见,这就是他的政治工作永不能成功的原因。”

常燕生又说:“学者是埋头做研究工作的人,思想家却是要指导群众的。------在整理国学方面,梁先生的功力、成绩未必胜于王国维、陈垣诸人,然而在社会所得的效益和影响方面讲,梁先生的成绩却远非诸学者所可及。在一切未上轨道的国家里,社会需要思想家更甚于学者。郑振铎《梁任公先生》说:“他在学问上,也有了很大的劳迹;他的劳迹未必由于深湛的研究,却是因为他的将学问通俗化了,普遍化了。他在新闻界上也创造了不少的模式;至少他还是中国近代最好的,最伟大的一位新闻记者。”

沈彭年(字商耆) 有挽联:

三十年来新事业,新知识,新思想,是谁唤起?

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

钱玄同撰挽联:“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许中国新民。”

丁文江写的挽联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做为梁启超的知己,丁文江受家属之托,开始了《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的工作,后由赵丰田接手。直至1983年,再修订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才出版。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花了十年时间进行翻译,又每两周一次讨论会,详加考证并审阅,终于2004年出版了此年谱的日文版,五卷本计2500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