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著书献策见心丹(《海国图志》)

(2014-11-15 11:13:01) 下一个

著书献策见心丹(《海国图志》)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魏源

 

    何绍基(1799~1873) ,字子贞,湖南道州人,以书法闻名于世。他18岁初进闱场,37岁才中进士, 19年间,四度落第。1822年第二次落榜后,他作诗《柬魏默深》给魏源:"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说科举功名,有如远在云端的美人,遥不可及;而他们的青春则逐年而去,误此一生。明清的科举制度,令许多读书人皓首穷经,至老仍在功名之外。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默深,也是考场的失意人,1822年中举人,道光五年(1825)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道光九年(1829)应礼部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齐名。刘逢禄称魏源为“无双国士长沙子,孕育汉魏真经神。”直到1845年,魏源五十二岁,才殿试中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抗英战争。同魏源在镇江与即将发配往新疆的林则徐会面两人对榻倾谈林则徐将自己积累的资料《四洲志》交给魏源《四洲志》是根据美国公理会的E.C.Bridgman裨治文所著的《联邦志略》再编成的。以此为基础,魏源博参群议以发挥之”编成《海国图志》六十卷。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圣武记》 及《海国图志》分别完成于鸦片战争末期,魏源自述以爱国忧边老未闲,著书献策见心丹之心,希望所作能有用于救亡图存。       

 

魏源批评当时人对外国所知太少:儒者著书,惟知九州岛以内,至塞外诸藩,则若疑若昧,荒外诸服,则若有若无……皆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 他在《海国图志后叙》:“圣人以天下为一家,四海皆兄弟。故怀柔远人,宾礼外国,是王者之大度;旁咨风俗,广览地球,是智士之旷识。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舟外之有地者,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 又引前人之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

 

1850年,日本人就择要翻刻出版了《圣武记采要》三册。《海国图志》初版50卷于18431月刻印于扬州,但出版后乏人问津。书商设法运到日本贩卖,当时的德川幕府有禁教令,禁止散布基督教之教义,由于书中有基督教的记事而被查扣。之后被幕府的官员买去。

1853年,美国的佩里将军率船来到日本,提出与日本通商,称之为黑船来袭”闭关锁国的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和亲条约》。接着,日本又和英、俄等国分别订约。《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的传入日本,其内容恰合当时日本之时局,受到重视,纷纷翻译、训解、刊刻。在18541858年之间,各种翻印本加上日文译本刊行的版本竟高达三十多种 对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思想界起了作用。幕府末期的思想家佐久间象山说: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感时着言,同在是岁,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其弟子吉田松阴,被视为是许多明治维新功臣的思想导师。

魏源重视人才与工商业的发展。他在《圣武记叙》中说: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魏源主张培植和保护税源,指出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而培其本根。并说:士无富民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亡而国非其国矣。强调富民对国家之重要。

张维屏《清代诗人艺谈录》,评:“默深学问渊博,才气纵横,其性情兀傲,几若目中无人。……其诗文发扬纵肆,字句纸上皆轩昂,洵一代之奇才也。” 又说:“魏默深、龚定庵皆奇才,然使得位使权,其刚愎自任亦宋代王安石也。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谈《海国图志》,说: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张维屏收到魏源寄来的《海国图志》,在书上题诗述感:忆昔握手向京华,别久来书豁眼花,气壮群推魏无忌,心孤谁识贾长沙?九州岛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太息绕朝终不用,为君一读一长嗟。赞赏魏源著作之内容丰富和眼光独到,也惋惜他的怀才不遇。

魏源的诗,多游历名山佳水之作,自题诗集说:“应笑十诗九山水。”魏源《金陵怀古》其二:“照残今古秦淮水,磨灭英雄晋石头。地气辄随王气尽,前人留与后人愁。春秋吴越灯前垒,台榭齐梁雾里讴。凄绝多情天上月,年年长恋冶城秋。”痛心国势衰微,也预言清王朝气数将尽。 “沉沉万梦中,中有一人晓。置身天地外,何羡红尘浩。” 则显出众醉独醒之心。郭嵩焘作《古微堂诗集序》说:“默深先生喜经世之略,其为学淹博贯通,无所不窥,而务出己意,耻蹈袭前人。人知其以经济名世,不知其能诗,----- 先生所著书,流传海内,人知宝贵之,而其诗之奇伟,无能言者。

魏源晚年皈依佛教,虔修净土法门,六十四岁时逝于杭州僧舍。佛教的弥陀信仰,长久成为民间文化。但存世的《无量寿经》各译本之间差异甚大,魏源取自汉迄宋的译本,会成一经,仍名《无量寿经》,魏源并将其同《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合编为《净土四经》同治五年(1866),杨文会(18371911,号仁山)在南京创办金陵刻经处,首刊即为魏源编的《净土四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信众早晚课诵的通行内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