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重镇南天半壁雄(陶澍,(1779~1839)

(2014-11-12 11:50:15) 下一个

重镇南天半壁雄(陶澍,17791839)

江山依旧,气象维新。”                        陶澍

2012年,大陆的高考,广东试卷语文试题古典文阅读测验,出现一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原文出自《清史稿,陶澍传》。陶澍(17791839) 从小随父亲陶必铨在岳麓书院读书。陶澍中进士后,在京城任国史馆编修、御史、考官共十多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外放川东兵备道;之后以治行四川第一,堪胜大任得道光帝特达之知,连升按察使、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

清朝封疆大吏的九位总督分别是:直隶、两江、四川、闽浙、云贵、湖广、两广、东三省和陕甘。江南为人文财赋荟萃之地,陶澍在江南为官十七年。道光十年(1830),陶澍任两江总督兼管两江的河工、盐务,两江﹙江南、江西之合称;今之江苏、安徽、江西﹚处于长江下游,是水灾常发地区,陶澍任内兴修水利,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因林则徐有在他处治水赈灾经验,陶澍上旨请调林则徐为江宁布政使。从此,陶澍和小他七岁的林则徐上下通力合作,长达七年。

清代由于南粮北运,每年有大量谷米经由运河送往京师﹙称为漕运﹚。道光四年(1824)洪泽湖决口,运河漕运受阻,影响京师粮食的供应,陶澍力排阻力启用海运,节约了巨额运费,为清政府改漕运为海运另启新端。有清一代,漕运一直被官僚集团垄断,陋规大行、贪污腐败。漕粮的海运对既得利益者造成严重打击。贺长龄有诗记之:只手能回万顷澜,转输海上得奇观,幸叨此日成功易,谁识当时创议难。

至于鸦片的祸害。陶澍上奏说:“鸦片烟之害起自粤洋,流毒内地,中其瘾者,殃身废物,如醉如迷,久且竭中国之资财,贻害及于国计,苟有人心,孰不切齿痛恨。”并提出《严禁鸦片章程》八条,采取了禁烟的坚决行动。严格巡查,严禁贩运、种植、吸食鸦片。

道光十七年(1837)陶澍阅兵江西,回乡省亲,由江西水路道出醴陵。时左宗棠在醴陵渌江书院讲学,县令在给陶澍准备馆舍时,请左宗棠作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悬挂在馆舍门上迎接,陶澍一看大喜赞赏,立刻请左宗棠来相见。

按,陶澍一生多处的居所都命名为印心石屋。老家的印心石室在安化,是陶澍幼时随父读书处。上联指道光十五年(1835),陶澍入京,道光帝召见,手书印心石屋四大字赐之。陶澍对此御笔钦赐,引为毕生最大光荣,将其摹刻在汉白玉上,制成石匾,嵌在各地行止之处。下联则指陶澍晋朝陶侃之遗风。陶侃(259334年),曾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荆、江、雍、梁、交、广、益、宁) 的军事。大江,指安化资江。八州子弟指陶之家子弟。

        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左宗棠和胡林翼本是旧识。当年陶澍是五十九岁的封疆大吏,左宗棠是二十六岁的教书先生,二人因此结缘相知,陶澍并提议彼此结为儿女亲家。

一般讨论中国近代史或晚清七十年(1840~1911),多从鸦片战争谈起,陶澍卒于鸦片战争前夕,他的角色和成就长期被忽视。陶澍知人善任、培养人才,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领袖群伦的人物。近代湖南人才辈出,陶澍可说是湖湘人才的先行者。他的幕僚魏源、冯桂芬、包世臣等人,日后都成为呼吁变法改制的先驱人物。后来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也都仿效陶澍广纳贤才的幕府方式,并称清末四大幕府。

 

陶澍生长于著名茶乡安化,钟爱于茶,品茶为一大嗜好,有心为之推广。嘉庆二十年(1815)春节,他邀请在京的好友畅饮安化茶,并吟诗以助兴:
     “茶品喜清新,安茶独严冷。
    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
      有如汲黯戆,大似宽饶猛。
      俗子诩茶经,略置不加省。
      岂知劲直姿,其功罕与等。
      气能盐卤澄,力足回邪屏。
      所以西北部,嗜之逾珍鼎。
      性命系此物,有欲不敢逞
      我闻虞夏时,三邦列荆境。
      包匦旅青茅,厥贡名即茗。
      着号材所长,自昔功已迥。
      历久用弥彰,暗然思尚褧。
      因知君子交,味淡情斯永。

      陶澍以安化黑茶(属后发酵茶,同普洱茶)的风味,和不畏权贵的汉朝名臣黯之人品相比。又说,黑茶有调节肠胃碱酸的作用,可以除邪去病。此诗述及 安化茶的历史和特色又斯文情重,引来众人和诗,安化茶因此一时名满京城。

 

陶澍着有《印心石屋诗抄》、《陶渊明诗辑注》等书,今有岳麓书社2010版的《陶澍全集》八册行世。道光题赐的《印心石屋》石刻至今仍保存在徐州云龙山、南京熙园两江总督旧地、长沙岳麓山、汉阳古琴台、安化小淹沙湾陶澍墓、扬州大明寺等地。

 

陶澍生平公事之余,手不释卷,曾题自家书斋联:尽力量为善,振精神读书。家中赐书楼印心石屋博山园藏书甚丰,颇多精刻精印之本。陶澍有对联:安邦治国,此所志也;化雨催春,愿善为之。 此可说是其一生志业所在。另有题苏州沧浪亭联:“歌咏若斯,我辈自宜留地位;风光如许,诸君何以答升平。亦可想象其人风格。

陶澍早年送友人出京外放时,赠诗以“此行要为苍生计,我辈原从白屋来。”互勉彼此勿忘亦来自民间。庚辰年十二月,陶澍从川东道,重庆绅民作歌送别:来何暮,去何速,何时再来蜀民福。依依不舍走送十余里,陶澍想起丙子年视漕江南时,亦有民众泣别,怆然有作:“多情父老挈儿童,此景江南宛欲同;记得黄林庄上别,几行热泪对西风。大学士卓秉恬有对联挽陶澍:天下大事公可属,江南遗爱民不忘。

 

陶澍重病时,上《恭谢恩准开缺折子》,进言林则徐才长心细,识力十倍于臣 举荐林则徐接任两江总督。但因禁烟事未了,道光帝旋即将林则徐和两广总督邓廷桢互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