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书那会儿俺有一位台湾师弟名叫道隆。道隆先是在亚利桑那州的TUCSON读了两年硕士,不知为何未果,后来才转学过来。道隆姓郑,来自台北是台湾“本省人”(不是49年从大陆过去),父母亲是做服装生意的。他也是俺到美国后,在校园里遇到的第一位台湾学生。道隆带着一副眼镜,性情温和,说话慢条斯理显得温文尔雅,加上那颇具特色的台湾“国语腔”让人觉得书生气十足。据说他来美前在台湾的中研院地质研究所做杂志编辑工作。因为共用一个办公室,俺和道隆很快就熟悉起来,平日里从两岸关系到日常生活,无话不聊。道隆耳朵有些背,那是因为他在台湾义务制要求下当炮兵时训练炮击没有将耳朵保护好所致。记得有一次俺开玩笑问他,“你曾经是名炮兵,那我考考你。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区别在哪儿?何谓加榴炮?”道隆想了想说:“不是十分清楚耶”。俺回答道,“你当地是哪门子炮兵,这可是炮兵基本常识,怪不得国军打不赢共军,最后被赶到台湾”。 道隆知道俺也当过兵,听后哈哈大笑。
道隆虽然是”本省人“但是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那时台湾的族群并没有那么对立,台湾的年轻人也没有后来像陈水扁和李登辉拼命去中国化而导致具有较强的台独理念。现在遇到的台湾年轻人在认同感上会有很大不同, 可见教育之厉害。记得道隆和他的未婚妻王女士到家里做客时,道隆指着同样来自台湾的未婚妻笑着说:“她可是外省人哦,她老家是大陆的山西省“。站在一旁的王女士含笑不语有些腼腆。于是道隆接着说:”他爷爷是阎锡山的部下, 叫王靖国“。 俺接着问道,“是那个阎锡山的13太保并且帮助建立山西铁军的那个王靖国将军吗?”王女士这时才笑着答道;“是的”,“哇,你可是名人之后!要是你爷爷不死心眼儿留守太原,而是跟着家眷和阎锡山一起去台湾就好了”,俺接着回道。王女士听后会心地大笑起来,由于初次见面的那点拘谨完全没有了。
道隆毕业后试着找了一下工作,结果不理想加上父母希望他回家,之后决定和王女士一起回台湾了。据说先是在大学教了一阵子书,后又去了政府部门工作,再后来就没有联系了。最近的“习马会“又让俺想起了道隆,想到台湾。现在的台湾像道隆这样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应该是少数了。经过陈水扁,李登辉执政期间近20年“去中国化”的努力,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当地民粹主义,政治正确盛行。马英九在位期间虽然两岸经济协作方面签了23项协议,而政治进程方面几乎为零就是证明。马英九在下台之前鼓起勇气促成”习马会“虽有正面意义,但是民进党下届执政似乎是胜券在握。如果进而在南海的九段线和太平岛问题上釜底抽薪, 那对习近平可是个大难题。蒋经国时期最佳两岸统一时机失去后就再也不会有了。俺只能祈祷,奢求两岸兄弟不要同室操戈,避免以流血方式解决两岸统一的问题。
简介: 王靖国,(1893—1952),字治安,号梦飞,乳名村喜,山西省五台县新河村人,抗战时期的十三集团军上将司令,阎锡山的铁军组织的掌门人。1918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投身晋军。与李服膺、傅作义、赵承绶、李生达等结为金兰,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
1948年冬,解放军进至太原外围,王靖国任第十兵团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解放军攻入太原后,王靖国被俘。1952年,病死狱中,终年59岁。
图. 1 左图为王靖国将军, 右图为晋绥军将领王靖国、傅作义、赵承绥在绥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