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最早描写东北抗日的电影当属1935年《风云儿女》,其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如今成为庄严的国歌,响遍寰宇。
五十年代也把赵一曼和八女投江的故事搬上了银幕。但是总体来说,在抗日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描写东北抗联的并不多。
因此近期描写东北抗联的34集电视剧《归队》就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归队》从抗联一支小部队(一个排?)和日本鬼子激烈战斗后被打散为开端,这应该是在1937-1940年之间。
因为抗联正式成立于1936年,这绝对是共产党的队伍。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基本撤出东北,全靠东北军余部和民间组织民间人士自行起来反抗,但是缺乏统一领导,面对日本的精锐关东军实在是寡不敌众,1933年左右从满洲里撤退到苏联境内就有三万多人。
也是这个时期,中共满洲省委派出大批干部(如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深入到各抗日义勇军、游击队中去进行工作,并且以自己创建的游击队为基础,吸收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至第六军。
杨靖宇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等分别担任其他各军领导。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等各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先后组建了11个军,鼎盛时期总人数达3万余人。1936年至1939年间,将这11个军整编为3个路军——
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
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
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
《归队》应该就是1938年左右开始的,八女投江的故事已经发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剧中提到杨靖宇的牺牲,那是1940年。1940年三万多人的抗联剩下两千人左右,杨靖宇、赵尚志相继牺牲。
东北抗联在全国抗日的年代应该算是最艰苦的。因为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没有粮草补给,武器装备也落后,面对极其残忍的鬼子兵“归屯并户”,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剧中鲁长山从马粪里挑玉米粒吃是真实的,想一想,总指挥杨靖宇的肠胃里都是草,连日本鬼子都唏嘘不已!
这样的条件下,生存是第一位,打散的战士们回家或者躲藏都不是犯错误,于是就有了田小贵、汤德远、王福庆被抓去淘金、关进劳工营、回家、花儿跟小白马成婚、高云虎在大阔枝处落脚的故事。八十年代斯琴高娃主演的电影《雁南飞》都是这个时期。
这一段历史构成了《归队》上半段的主要故事。
我们的苏联老大哥干啥呢?九一八事变后,苏联跟日本签订了友好条约,以安定远东边境。所以最初并没有公开援助东北抗日,1933年,三万多义勇军残部进入苏联,随即被迁移到新疆,从黑龙江到新疆,沿着中蒙边境的草原沙漠行走,这也是长征啊。赵尚志退到苏联后也被扣押一年多。直到日俄在诺门罕打了一仗,关系恶化,加上苏联出了叛徒,供出了他们在满洲的情报网,苏联才深感那些打日本鬼子的中国人的价值,1942年正式成立了“八八旅”,也就是鲁长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苏联休整训练的故事。著名专家沈志华有过详细介绍八八旅专著,我以为最可靠。
可参阅我的拙文:《一个抗联老兵的坎坷人生与苏联88旅的前世今生》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205/88.html?
《归队》的最后部分是他们奉命返回牡丹江搞情报。这也是当年八八旅的任务之一。剧中写大秃子岭的工事,可能就是关东军修建的几十个要塞之一。为了保密,干活的中国劳工全部杀害。
再往远一点说,从日俄战争起,东北一直是苏联和日本争夺的一块肥肉,两国的间谍特务活跃在中国人的土地上。二十年代起共产国际就有东北情报网。我姥姥的两个哥哥都曾在这个情报网工作。他们利用达斡尔语言编写密码,堪比二战美国印第安纳瓦霍人。情报小组34个人,六人被捕视死如归无一人叛变,包括年纪最小的13岁的马茹西。
可参考我的另一篇拙文《达斡尔密码》《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410/27602.html》?
作为反映东北抗联的电视剧,这个叙事的整体框架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我的一个远房表哥(他妈妈是我奶奶的亲侄女)的岳父是一位鄂伦春猎人,曾经在东北抗联躲进深山老林的时候冒死搭救了两名抗联战士,并且磕头结拜为兄弟。他没有什么阶级觉悟,甚至连“国家”这样的概念也没有,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有“救人”的悲悯之心!这样看大阔枝救了高云虎,就像日本战败后东北老百姓收留日本孤儿一样,都是可能的。
两个抗联其中一个叫王明贵,后来是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另一位陈雷是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妻子叫李敏,朝鲜族,12岁跟冯仲云参加抗联。后任黑龙江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主任。我大学毕业,李敏让我去统战部或者民委,可是我不识抬举就想进大学当老师带孩子享受寒暑假。李敏离休后一直热衷宣传抗联事迹,抗战历史八年延长至十四年,她厥功至伟,终于在离世前一年官方文件正式将中国抗日战争从八年改为十四年,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她的回忆录,12岁李敏参加抗联的故事也被高群书改编为电影,即将上映。
我们观剧评剧,常用的词是“真实”与“不真实”。其实,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要进行再创作,都需要“添枝加叶”。关键首先是对故事的背景历史的描述不能有偏,大的事件不能编造更不能歪曲;其次是人物塑造合乎逻辑,符合特定人物的心理逻辑生活逻辑。为什么常常真事写出来看上去假,可小说编的假故事却能感动人,应该主要就是这两个方面吧?
《归队》这两个方面是基本合格的。当然,全剧可以结束在汉奸肖铁林送出境了,小组成员寡不敌众全部牺牲,可能更悲壮。但是营造一下浪漫主义的氛围,恢弘的群众场面也是可以接受的。何况是当下主旋律正能量所提倡的。
老百姓的心里明白的很。前一阵子某强国的现代化舰队前往“征服东方港”替毛子壮胆打气、联合军演,微信网友纷纷询问:“去的都是些什么舰种?快介绍介绍让我知道。”
70年代末的电影归心似箭就是抗联电影。近些年来抗联系列电影不少,主要是1945年大反攻之前的6-7月份的潜入侦察电影。事实是派出去空降的200多人小分队几乎全部牺牲,未去苏联潜伏下来的很多也牺牲了。
我也看归队,差几集就看完了。
历史不能假设,假如没有当时的美国,如果日本占领并巩固了在东北的统治,那么在“皇民炼成”的殖民主义手段小下,东北人在几代之后就都改名松下、田中,即使满洲成为东北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也就如明朝后裔一样,奉日本皇帝为天皇。而如果苏俄占据了东北,那么东北人运气好点成为挂牌“黄俄加盟共和国人”,以“征服东方”为首府,匍匐在赤色俄人脚下苟延残喘。运气不好点,就赶上江东六十四屯、海兰泡华人的命运。
咸丰年间满清贵族的颟顸无能,奇迹般地经过李鸿章驱虎吞狼撞大运式的外交操作弥补,终于等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新兴力量登上历史主舞台,替华夏后裔保住了东北这一块辽阔也该是富饶的土地。狼险恶,虎贪婪,还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星条旗下的美国人最可以信任。
===========================
致敬这些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