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官方标准是10-19岁,是从童年迈向成年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想一想自己,虽然从10岁到19岁历经政治动荡,家庭不幸、个人挫折种种磨难,但是还是有很多美好的时光,甜蜜的日子值得回味,甚至会感谢曾经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让我成长得更坚强。
但是,就是在这么美好的青春期,近年来的少年涉及杀人之类恶性犯罪似乎有增长趋势。请AI帮忙,略作统计——
加拿大:2024年新不伦瑞克省Nasonworth17岁青年因涉嫌持械杀害34岁男子被控二级谋杀
15岁未成年人在蒙克顿家中枪击导致16岁同伴死亡
法国:2023年15岁少年Valentin在法国东南部家中杀害父母并纵火。
英国:Spalding双重谋杀案(2016年)
2016年14岁的两名少年(分别为一男一女)在林肯郡斯波尔丁市持刀刺死一母女。
2024年17岁少年Axel Rudakubana开枪,杀害三名女童并试图杀害其他十人。
印度:2024年马哈拉施特拉邦泰恩区一名12岁男童在校内与10岁同学发生口角后实施颈部勒杀。
2024年泰恩12岁男童吊杀案。
一名15岁少年因与线上Instagram好友争执而在瓜廊村持刀刺死16岁同村同学。
日本:2014年长崎一名16岁女学生在自己生日当天用钝器殴打并分尸15岁女同学。
这类案件美国尤甚——
2016年13岁男童在俄克拉荷马州钱德勒市用十字弓射杀其10岁同伴。
2021年14岁少年Aiden Fucci以114刀刺死其13岁女同学Tristyn Bailey。
2021年新墨西哥州一名14岁男孩在华盛顿中学午餐时携父亲枪支击毙13岁同学
2021年艾奥瓦州17岁少年Ethan Orton杀害父母。
2021年马里兰州一名14岁少年在普林斯乔治县校园内向13岁同学开枪致其身亡。
中国的案件记忆犹新:邯郸三少年杀害同学案。
近期看了一部英国迷你剧《》(直译《青春期》,中译《混沌少年时》),就写了一个青春期的杀人犯。这是一部迷你剧,一共只有四集,每集一小时,四小时一气呵成。
案情非常简单。虽然开场激烈,但是侦破并不费力,从案发的头天夜里到第二天清晨,这个13岁名叫杰米的杀人犯睡眼朦胧,就被堵在床上了!这个稚气未消的男孩子瞬间吓得尿了裤子,他真的杀人了?
第一集就是写这孩子被抓送拘留所,孩子口口声声说是没有杀人,父母则是从震惊到不相信,直到警察拿出了全程的监控录像,陪在一旁的父亲无语,掩面哭了。儿子也哭了。
第二集则是警察到杰米所在的学校调查杀人动机。那个学校的情景,让我们所有的人目瞪口呆:散漫无序是小事,校园霸凌师生们都熟视无睹轻描淡写。
警察的儿子亚当与杰米就读同所学校,警察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了解,更不知道这些学生们私下在谈论些什么。
亚当找到父亲,说看不下去警察爸爸东一榔头西一扫帚瞎问瞎查,就告诉爸爸这样的事。原来被害的女孩凯蒂在社群媒体以红色药丸标签嘲讽杰米。所谓“红色药丸”是一种特定图案指 “非自愿单身者” (Involuntary Celibate简称“Incel”)、的男性的反女权主义观念。凯蒂在网络社群上发文表示杰米是个“Incel非自愿单身者”。为什么?因为杰米长得丑。
亚当告诉父亲,不同颜色的爱心符号各有含义的密码,“红心”代表“爱”,“粉红心”代表“我喜欢你但是不会有性欲”、“紫心”才是“性欲”“黄心”则是暧昧“橘心”有安慰或支持的意思。。。。
天哪,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这些暗语文化。只是看见过“厌女症”这样的词汇。难道网络中的这些观念果真悄悄流行于学校、流行于青春期的学生中了吗?
第三集则是七个月以后,杰米被关到安全训练基地,就是类似中国少改所吧?这一集就发生在一间屋子里,心理辅导专家布里奥妮和杰米的对话。看得出杰米的聪明和强势,每每反客为主,将专业的心理学家逼到角落。这一集从杰米的视角进一步揭示了所谓的“非自愿单身者”还有“80/20法则”如何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对学生们的伤害。
我们跟着心理学家也观察到杰米是怎么受到这些网络文化的影响。杰米不承认杀人,他甚至对女心理学家也有一种看透了你、鄙视你的态度。这一集结尾,布里奥妮呆坐良久,哭了。她哭什么呢?
第四集是写了杰米一家。他的父母他的姐姐。第一集我们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但是这一集感受到的是一个在家里说一不二的脾气暴躁的父亲。联想第三集结尾杰米突然对女心理专家的狂怒咆哮,是不是来自父亲呢?
全剧结尾正是父亲生日那天,杰米打来电话,说认罪伏法。全家无语泪流满面。父母回忆过往,母亲说,杰米回家就关门不出来,半夜还不睡觉我每次都去敲门让他早睡,第二天要上学。父亲说,我小时候父亲打我,皮带狠狠滴抽,我就想等我当了父亲一定不这样。从小我带他踢足球练拳击他都不喜欢,后来画画也不画了。要电脑,我给他买了全套设备。我们错了吗?他们是不称职的父母吗?
他们的困惑也许是很多父母的共同感受吧?
结尾时,父亲在杰米的房间环顾,最后扑倒在儿子的床上,给他的玩偶盖上被子,放声痛哭。那一刻,你也止不住泪水。为了这对父母?为了儿子杰米?说不清。
应该说,短短四集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这部剧没有着眼犯罪过程,而是深挖少年犯罪的根源,从网络社会到学校家庭,步步深入引起全社会反思,甚至连连英国首相都考虑在国会和学校播放此剧。
很多少年犯罪包括成年犯罪都会问一个为什么?都会从各个层面剖析犯罪根源。但是相比之下国产悬疑剧这方面显得有点单一甚至肤浅,比如口碑不错的《棋士》还有被诟病的《乌云之上》,都是将罪恶根源指向原生家庭,不是父母偏袒就是童年不幸,结果编来编去,不是兄弟阋墙就是姐妹反目,剧情撞车严重。当然可能是国情不同,更深刻的社会原因不敢触动,也可能认识思考没有跟上去。
总之,要说“寓教于乐”,也得把准脉开对药,否则难免肤浅。
这部英剧说的是少年犯罪,但是把话题引向了近年欧美流行的社会议题“非自愿单身者”(Involuntary Celibate简称“Incel”)、“厌女症”等观念,以及这些观念通过网路对青春期少年的影响。因此挖掘更深、涵盖面也更广。
其实,中国大陆也有网络热议的类似案件:“订婚强奸案”。此新闻的评论与跟帖里,很多男士的反应似乎也有“厌女症”这样的倾向。
立意深刻的迷你剧艺术上也一丝不苟。
据专业评论,此剧拍摄每一集都是一镜到底。具体不懂,感觉场景更真实,对演员的台词功夫是更是一大考验,特别是饰演少年犯杰米的演员第三集如此大量的台词不能停止拍摄,一气呵成真不容易。
剧中的父子现实中也是一对父子。饰演父亲的斯斯蒂芬·格拉汉姆Stephen Graham拉汉姆Stephen Graham大名鼎鼎:出演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纽约黑帮》、《爱尔兰人》同时也是主创、编剧,而今年15岁的儿子欧文·库珀Owen Cooper是第一次演戏,各种表情神态拿捏到位,还要背整整50分钟的台词,演技可谓一鸣惊人。
父子同台,在第一集和第四集里那种父子情深表现得令人泪盈。
如果说瑕疵,就鸡蛋里挑个骨头,杰米长得挺可爱,要是再丑一点就更贴近角色了。这纯属苛求。
难得的好剧。必须赞。
注:海报外均为电视截图
是不是会有另一个可能:由于各国文化、风俗习惯不同,欧美学校有 hazing 和 bullying 的传统,而中国没有?
英国查尔斯国王小时候被老爸菲利普送到 Gordonstoun 学校上学,原意是让他在残酷的环境中锻炼出坚强的性格。可是查尔斯经历了严重 hazing 和 bullying,反而性格变得更加孤独和怯懦,给他一生都留下了阴影。一些曾经 bully 过查尔斯的学生长大以后,有了歉意。
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班上有几个爱打架的学生,大家对他们在个人层面避而远之。但没有多个恶少联手,长期欺负一个弱者的现象。
记得过去看过一条消息,说日本军队里的老兵对刚到的新兵一顿暴打,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个现象。
而我在中国军训一、两个星期,觉得班长对士兵像大哥哥,整天笑眯眯的。
南韩军队也有 hazing and bullying 的现象。看这条维基百科词条:“Hazing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rmed Forces refers to the widespread hazing and bullying carried out among military personnel, often to conscripts and junior members in South Korea.”
这种长期的 hazing 和 bullying,如果超过了一个人能忍受的限度,就可能导致爆发。
也许中国电影、电视缺少 hazing 和 bullying 导致爆发的故事,是因为中国文化里缺少这个土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