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
第三卷《地名,那个姓氏》
第二部分:斯万小姐
除了地名,还有人,那个他写了整整一大卷的姓氏:斯万。这一回是斯万家的女孩儿,斯万小姐希尔贝特。
“在我每一本练习本的每一页上,我都写满了她的名字和她的住址,但……我不禁感到泄气,因为这些字行所表示的并不是连看都看不见它们的希尔贝特,而是我自己的愿望,因此它们在我心目中就显得是纯粹主观的、不现实的、枯燥乏味的,产生不了成果的东西。……到了后来,等到我们对乐趣的培养有了经验,我们就满足于想念一个女人这份乐趣,就不去操心这个形象是否符合实际,同时也就满足于爱她的乐趣,而无需确信她是否爱你;我们还放弃向她承认我们对她的爱恋这样一种乐趣,以便使她对我们的爱恋维持得更强烈……”
爱一个人的最初感觉大概都相似,就像斯万见到奥戴特。不同的是,普鲁斯特还是孩子,那种初恋的纯洁跟风月场中的老手斯万还是有区别的。
在这一章节中,虽然“我”还是个孩子,放学还要那个女仆弗朗索瓦丝接送,可是小小普鲁斯特演绎了《斯万之恋》的后传——他爱上了斯万家的小姐。
小普鲁第一次迷上希尔贝特,是在贡布雷斯万家的花园里,这一次是在巴黎的香榭丽舍的草坪上。普鲁斯特此时的感情复杂极了——
他的潜意识中以一种自己都未觉察到的方式不愿接收她的真模样,“这时我忽然觉得,她跟我梦中所见的那个对象完全不一样。譬如说,昨天我脑子里记住的是丰满红润的面颊上的两只炯炯逼人的眼,现在希尔贝特固执地显现出来的那副面目却恰恰是我所不曾想到的。”
初恋总是美好的,但是最好不要跟初恋见面,因为见面就破碎了青春的梦。如今流行“网恋”。有人傻乎乎急吼吼要跟网上情人见面,结果可能很悲催。你那个网恋在现实中可能猥琐又卑鄙。
记得有一本书这样拒绝与早年的恋人见面:“还魂的鬼是丑陋的”,看得我惊心动魄。
小普鲁天天都想跟希尔贝特见面,可希尔贝特好像浑然不觉。“然而就在那时我也不能体会这些新的乐趣的价值,这些乐趣并不是有一个我爱这点女孩给爱着她的我的,而是一个跟我一起玩的女孩给那脑子里对真正的希尔贝特毫无印象,也缺乏一颗能体会着幸福的价值的心的另一个我 ”。
又是一段拗口的翻译 ,但是大概意思还算明确吧。就是两个孩子还搞不清楚爱恋的意义和对象是怎么一回事吧?
终于有一天,她对他说,她要随父母到南方旅行,这让小普鲁心碎!
见不到希尔贝特,但是可以见到希尔贝特的父母。斯万先生和斯万夫人。这斯万夫人就是奥黛特!
“穿一件普通呢子的波兰连衣裙,头戴一顶插着一根野鸡毛的无边小帽,胸前别一小苏紫罗兰,”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简朴但是优雅。
女人们议论她:“她现在可不是那么年轻了!我记得我是在麦克马洪辞职那天跟她睡觉的。”
“奉劝您别再提起。她现在是斯万夫人,她先生是赛马俱乐部的。是威尔士亲王的朋友,再说,她还很漂亮呢!”
看得我目瞪口呆:闹了半天,斯万显示还是没逃出奥黛特的手心,结了婚有了可爱的希尔贝特,迷住了小小少年的普鲁斯特,原来你跟《斯万家那边》千丝万缕归到了一条线啊!
小说结尾到了布洛涅林苑(法语:Bois de Boulogne),小说翻译作“布洛尼”。注释说,这是1913年,距离他见到希尔贝特那年(1895年)已经过去了18年。
布洛涅森林是著名的“巴黎之肺”,是富人们的乐园 。《茶花女》、《红与黑》写过它,梵高、雷诺阿都画过它。奥黛丽赫本也称赞它。
雷诺阿《徜徉在布洛涅的女骑手》——
据说这里也是整座巴黎城中最为神秘和魔幻的“放荡与淫乱之地”。当年马奈惊世骇俗的名画《草地上的午餐》表现了这个——
普鲁斯特这样写:“在我心目中,这林园仿佛就是一座座这样的动物园——各色草木无不具备,种种景色层出不穷,翻过小山就看到洞窟、草原、山岩、河流、沟壑、小丘、沼泽……
布洛涅林园,也是十分复杂,集结着许多自成体系的小世界。此外还有万千细节,我都寄予充分的信任,仿佛给这些转瞬即逝、游移不定的东西注入一个灵魂,使它们取得一件艺术杰作的完整一致。”
普鲁斯特是写大自然的高手,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花花草草,因为美景让他想起来的都是美女。
“一个回忆当中的各个部分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记忆又保持这些部分在一个整体力的平衡。。。所以我真想在这些父女档重点某一位家里度完这一天面前一杯香茶,在漆着深色墙壁的套间,墙上映照着橙色的火光,炉子里是一片火红,在那十一月的薄暮中闪烁着菊花玫瑰色和白色的光芒。。。。在我还有所信仰的岁月我的想象力曾给她们一一赋予个性,给她们每一个人都编上一篇传奇。。。。在槐树路我倒是见到了几位,老了,都只是她们当年风韵的可怕的影子了。她们在维吉尔的树丛中徘徊踟蹰,绝望地不知在搜寻什么。她们都早就离开了,我还在向那空无一人的小道打听。”
普鲁斯特见到的贵妇都是这样的吗——
初五过完了,我也终于走出《斯万家那边》了。好长好长的路啊,走了十几年呢!为我祝贺吧。
想起王菲的歌《那些花儿》,是朴树词曲,唱出了爱情的忧伤与凄美。
在油管上找王菲唱的,可是听上去不像王菲。还有好几种版本我都不喜欢,唱的太轻松,没有岁月沧桑的味道了
据说这是王菲唱的,还是不像—
这个是朴树唱的,在第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