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回国,这讨厌的时差倒起来真费劲,想睡睡不着,想醒醒不来。清晨早早地睁开了双眼, 无所事事,只好上【文学城】update。待父母醒了出去晨练, 咱也跟着出去走一走,顺道再买点过往喜爱的早点, 甜油饼, 糖耳朵,糖火烧,小包子...咱就是馋...
到达第一天清晨与父母早上出去溜达完,就提出一起去买咱想吃的,他们说要走一段路到另一社区管理的地段去买,俺奇怪这原来楼下走不了几步就能买到的小点,为啥跑这远?老爸说现在进行市区治理, 这些散兵游勇式的摊位全部责令取消,符合标准的集中到一个可管理的区域。说实话这样一整顿,周边环境确实整洁干净,可也失去了原有的方便。老爸说从外地来了多年的这些人,为城里人提供了诸多方便,当地人也习惯享受这些服务,这样一来他们突然失去了在城市的位置,将何去何从?
下午俺两眼迷离睡意浓浓,于是就出去溜达打发时间,走着走着,发现我们住在环路一侧沿街的不少的店铺,拆了不少,这些店铺多是原居民楼一层扒墙(穿墙打洞)改造成的, 户主盘出去坐地收租。这不大不小的地方,做不了什么大生意,一般都是租给外地人,做些服务性的生意,零售店,建材店,低挡的小饭店。现在全北京市进行整治,街面确实体面了。
看到这,咱走到一家正在拆的小店,与正在收拾店里东西的小老板聊起来,我问他下补打算,店主一脸无奈说“十几年前这里刚开始发展,需要各类服务, 政策也鼓励,我们家乡来了不少人在北京打拼,基本是做服务性的行业,这些年下来,生活已稳定。现在城市发展了,有能力统管,于是就开始治理我们这些散户。离开这地再开一个新的店铺,难啊,好在这些年生活在这里,养大了孩子,还上了大学,不行就还乡吧“。
老哥一席话,让俺颇为感慨, 当初需要劳动力时,多少外省人进入北京上海,建筑,饮食,三产,服务业,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这些靠劳苦谋生的人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城市化。这么多年过去了,城市的生活指数飙升,生存已难。现市政府要面子,开始治理整合这类服务,由此他们在这个城市生存的角落越来越窄小。这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不少分布在一线二线城市。往何处去,这是他们要面临的选择,俺估计大批带着在这里挣的银子三五年之后返乡将成为一个趋势,若此就是不知已城市化的他们如何适应家乡原有的生活?
》城市规划确实不易事常识
是的,后期起步的城市规划(比如上海)就相当不错。
》另外这些破墙开店的影响原住房结构,楼上居民怨气很大现在很多城市都限制了
同意, 问题是十几年过去了,不管不问,现在想起来了,呵呵 -:)
》总是在抱怨,要么抱怨脏乱差,要么抱怨吵吵闹闹,要么抱怨底层人民生活,
也许是有点负面, 不过两篇博客焦点都是感受由于“底层人”的生活变化而来。要说抱怨,这几天进入北京没见一片蓝天,咳嗽不止.....,咱也没说一句 -:)
》在国内怎么上文学城?
装一个 VPN 软件, 还要一个中国境外的 server(jp.a.cloudss.top)--要付钱滴
》一些朋友居住的小区内部就修建了很多整洁方便的场所让他们搬进去
仔细看那些封起来的墙壁,有些家仍在里面营业, 只是他们失去了朝街的门帘 -:)
》他们, 一声叹息之后, 没有过多的抱怨. 多么善良的人们.
说的极是,与这些“外地人”聊,真没听他们抱怨什么,多是说过三五年大不了回家乡。
>>时代在进步,人和生存方式也在进步。
同意,不过任何的进步都要有人做牺牲,以此行所见,进入大城市的人们撞上了。
城市规划确实不易事常识。如何让城市面貌和各stakeholders尤其是众多新市民的利益完美结合是个难题。相信一定有真心投入国家发展的人士会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的。
前一文说服务态度,我回国每次都感觉服务质量提升了,怎么到你那里就一点服务都没了,感觉不真实。 整治本身没错,也许不如以前方便了,但只要规划好了,没什么问题,底层人民照样有生存空间,市场需求在那里。
Humans do. They bestow benefits to one group at the cost of another or nature.
This may be too negative: it's all 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