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八九年出来,到二零零二年我老公才回上海看望父母兄弟姐妹。祖国大陆变迁之大让这些海外游子震惊之下,感到自己的不足。虽然我们在工厂里是做白领工的。但是,还是在人家的管辖之下。他老爸建议趁年轻,做个生意。开个店也比整天听人呵好。
老公从上海回来就和我商量做生意。我当然愿意,我喜欢自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那有多酷。说干就干,我先辞了职。绞尽脑汁地想即不要太吃苦,又能填饱肚子的生意。最好还是我们都喜欢做的。饭馆不行,没有大厨执照。Diary店,太危险,小商品多,现金多,太平洋岛国人专抢这种店。不能做。Chinese Takeaway,没本事起早贪黑一星期做七天。没有自己的生活,活活得自己给自己拴上了。一年就两天假。一天是圣诞节。一天是复活节。其他日子都要开门,这是法律。不能做。
我们俩开着车满街逛看到的华人开的时装店,鞋店,中药店。还有洋人开的书店,画廊加镜框店。突然我想起来我有一个亲戚是画画的。在美国自己办的私人学校,我们不会画画,但我们可以像洋人一样,开一个画廊,并加上做镜框。我老妈也会画画。她支持我们开画廊。但是,不能不考虑,镜框是洋人文化,看看洋人凡是有一点文化的人,家里的墙上挂满了画和镜框。每换一栋房,每次得到毕业证书或是考下的执照。都要做框。每次休假旅游到一个地方就要买新的画,照片。还有本地的画家开画展,做框。买画更是一种风雅。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有闲钱,才能买画作画。否则,是买不起也做不起的。
我们硬是在Auckland一个最富location买了一个画廊加镜框店。店主是一个要退休的中年妇女。出生在纽西兰的南斯拉夫移民。这里卖店有一个商法,一定要培训新的店主至少两周。幸亏我的老公手很巧。很快掌握了做镜框的基本技术。当然要熟练,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顾客打交道。对他来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语言。要全心全意的学习他们的语言,查看他们的画史,只有懂得画,才能有更多交流,才能增进感情。活儿,要做的漂亮。色彩搭配的协调。框和画的颜色一定要match。否则顾客不会再上门。旧老板在时生意还不错。两周后,旧老板撤了,可就惨了。老顾客跑了不少,新的顾客不多,有的人进门一看是亚洲人,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那是真叫“惨淡经营“。每月的turn over(不知中文叫什么)只够交房钱和税。基本没有现金。坚持了三年半,想卖掉算了。白人有钱的不在乎便宜否。没有一个华人顾客。即使是我自己,也舍不得花上几百纽币买画做镜框。正在我们举棋不定时,突然冒出一个新的英国移民,他说开画廊是他在英国一生的梦想,没得实现。在纽西兰,他一定要实现。现在你们要卖店,我买。先付三千美金做押金,然后再找律师谈价钱。只要别太贪心,他都同意。我们只想把本钱拿回来,不想占人家便宜。所以这个deal很快就做成了。我们高兴他也高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画店可以说教了学费,打一个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