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在通常人性的所有特点中,忌妒是一种最不幸的情绪。”这两句均出典于罗素的《幸福之路·嫉妒篇》。就是那本书,最近堂而皇之地列在了一篇严谨科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中。2月13日的《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此人之苦痛,彼人之欢欣:嫉妒与幸灾乐祸的神经相关性”中,第一篇参考文献即为:“罗素,《幸福之路》,W.W.Norton,纽约,1930”。那篇研究报告讨论的感觉即“嫉妒”。它讨论的问题是:嫉妒带给了我们什么好处?
七宗罪中,嫉妒位于骄傲与暴怒之间,但不像贪欲、淫欲、暴食或懒惰这些恶习,后者多多少少都带着点诱惑,可以让投入其中者感受到一点放纵的愉悦——也许这是诱惑我们犯罪的理由。嫉妒这种恶习,带给人的只有痛苦。从这个角度看来,嫉妒不像恶却像美德。那么,人类为什么不能摆脱嫉妒?
一群日本研究人员最近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找来了19名大学生,让他们阅读一些故事脚本,再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测定这些人脑部的血流变化。
读故事时,学生们被要求把自己设定为故事中普普通通的主人公。除了主人公,故事中还特意安排了ABC三个人物。A与主人公性别相同,人生道路和目标也几乎相同,但成绩优秀,家境富裕,很受异性欢迎;B与主人公性别不同,虽然更优秀,但是人生道路和目标没有重叠;C也与主人公性别不同,且成绩普通,人生道路和主人公也不同。
学生们读完故事,研究人员让他们回答对出场人物ABC的嫉妒程度,结果显示,这些人对ABC的嫉妒程度依次递减。根据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对出场人物A,接受测试者大脑前扣带回皮层最活跃,而对B和C,这一大脑区域活跃程度依次递减。前扣带回皮层被认为是大脑处理身体疼痛的区域。到现在为止,新认识刚好印证了过去的认识。
嫉妒是种痛楚,我们嫉妒那些跟我们相似的人——那些性别、年龄、部门,甚至教育背景与我们相似的人,才会成为我们的嫉妒对象。亚历士多德就观察到:懒人嫉妒懒人。
接着,研究人员让这些学生阅读故事的续集。续集中,出场人物ABC分别遭遇到了各种不幸事件。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对ABC不幸遭遇产生的幸灾乐祸情绪程度依次递减,与嫉妒程度的变化情况一样。此时,学生们大脑的腹侧纹状体活跃程度也在递减——那里通常被认为是在获得金钱回报或者社会认可时会活跃的脑区。越嫉妒,从对方的痛苦中感到的快乐便越强烈。
嫉妒与幸灾乐祸紧密相关,这种快乐如此美妙,以至于大家甚至忘记了面前的危险。一位心理学家对纽约时报记者说:这场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来自金融家之间的相互攀比嫉妒,谁都不愿只做“区区”一个百万富翁。
嫉妒并非人类独有。给一只猴子一块黄瓜,它会显得格外高兴;此时,再给它另一位同伴一粒葡萄。显然,一只猴子看来,葡萄比黄瓜好得多。于是,那只拿到黄瓜的猴子就开始变得很不高兴,很幽怨的看着你。“这是由妒生怨的典型”,当时的研究人员如是说。
另一些研究进化的学者们走得更远,他们认为:是嫉妒造就了我们的公平意识。我们反抗那些国王或是企业巨头是因为嫉妒——凭什么他们拥有的比应得的多得多?
关于嫉妒,猜测很多,证据很少,但无论如何,我们摆脱不了这东西。罗素说:“如果你渴望荣誉,你可能会嫉妒拿破仑,拿破仑嫉妒凯撒,凯撒嫉妒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我想,他也许嫉妒那个不存在的海格拉斯(Herc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