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艾米:瞎说婚姻(2)

(2009-03-25 06:38:07) 下一个

上一集里我谈到“人这一生,并不是非得有婚姻不可”,而且我一开始就声明我是从 loser 的角度来瞎猜瞎说婚姻的,但我觉得有的读者没有把握我这个 loser 角度,所以没看懂我这句话,产生了误解,于是跟帖说:

“ 我可能有些传统,我觉得一个人还是有婚姻经历比较好,毕竟婚姻生活可以算是人生一种比较重要的体验吧。结了婚,有了另一半,心态还是不一样的。不过我不赞成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实在是没有碰到心仪的人,那不结婚也要比找个凑合的人结婚好。”

还有一个人跟帖说:“ " 人这一生,并不是非得有婚姻不可 " ,这句话我觉得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

从这两个跟贴的口气来看,她们把我说的“人这一生并不是非得结婚不可”理解为“人这一生最好不结婚”“人这一生不结婚也挺容易办到”或者“具备这种心态很容易”了。但我并没鼓吹不结婚,也没说不结婚是件很容易的事,更没说具备“并不是非得结婚不可”这种心态很容易。

我说的是在无婚可结的情况下,一个人只好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人这一生并不是非得结婚不可”。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心仪的人,那你为什么要不结婚呢?难道你有病?如果具备“并不是非得结婚不可”的心态对你来说已经是“做起来很难”了,那你当然应该结婚。

我最害怕有人把我的 loser 哲学读成 winner 哲学了,我说的都是在 lose 的情况下,如何开解自己,而不是在跟你分享主动进攻、积极求胜的诀窍。比如我说如果爷爷愿意少活五年也要抽烟,那我就不干涉他。这是无可奈何的 loser 哲学,而不是号召大家都不关心亲人的健康,更不是鼓励大家都抽烟。我当然希望爷爷戒烟,我也希望我能说服他,但我试过了,说不服,所以我只好想办法安慰自己,开解自己,免得整天在他耳朵边唠叨,把他也唠叨烦了,把我自己也急死了。

无论是看我写的东西,还是看黄颜写的东西,都请把握这个 loser 角度。

有人可能要说,但你不是 loser 啊,你干嘛老要从 loser 的角度看问题呢?

是不是 loser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今天不是 loser ,不能保证明天也不是 loser 。不管我现在是不是 loser ,我都从 loser 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只有当你连 lose 之后的退路都想好了的时候,你才能从容地去争取,也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我在婚姻方面有这些 loser 的观点,并不是现在要写这个系列才形成的,恰好相反,是因为我老早就有这些观点,所以才想起写这个系列。

我从小就认识一些一生没结婚的人,是我父母的朋友,都是老右派,有男有女,有搞绘画的,有搞音乐的,还有其他方面的人才,他们都因为才华出众,又有点个性,在整风反右的时候被划成右派,从此被推上一条不婚路。

我父母经常带我去那些老右派家玩,他们有的已经“摘帽”了,恢复了原职,有的则永远也回不到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去了,做着一份远远低于他们能力和才华的工作。他们的恋爱婚姻都因为右派问题受到影响。他们都不是独身主义者,他们的不结婚是被迫的,而不是主动选择的,但他们对待“没婚可结”这一人生苦难的心态,给我印象很深。

我那时年纪不大,口气不小,特爱参合大人的话题,天上地下胡说一气,常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他们拿我当“开心果“,说我是他们的“干女儿”,每次去他们都问我:“艾米啊,我老了,你养不养我啊?”

我每次都大包大揽地回答:“养!”

我奶奶还很认真地为我着过急:“你认这么多干爹干妈,又个个都答应养老送终,我看你今后怎么养得过来 --- ”

我父亲说:“人家开个玩笑的,哪里就真的要艾米为他们养老送终了?”

我奶奶警告说:“你是开玩笑的,但你知道人家是不是开玩笑的?他们都是孤老,到时候不靠干女儿靠谁?你们趁早不要受别人的情,不然你艾米一辈子都还不清 --- ”

我奶奶的观点是“寡妇当得,鳏夫当得,但孤老千万当不得”。她的家乡方言里,最厉害的骂人话就是“孤老”。在她看来,一个人无论如何不能做孤老,不然老年生活会过得很悲惨。

我奶奶有这个看法是很正常的,因为她没工作,没收入,要靠孩子养活,自然觉得做孤老最可怕。她那时经常讲某个老太太,生了八个孩子,养的时候很辛苦,但孩子们长大了,挣钱了,每个孩子每个月给妈五块钱,就是五八四十块,老太太富得流油。

我奶奶也替我父亲着急,就这么一个孩子,再怎么孝顺也只一个,哪里比得上人家养八个孩子的有福?

我父亲总是开导我奶奶:“我们都有工作,老了也有退休金 --- ”

“你有退休金,你不靠孩子出钱养你老,但你还得靠孩子出力送你终 --- ”

“现在出殡有殡仪馆,哪里还像以前靠几个儿子去抬棺材?你只看到养八个孩子的好处,你没想过如果八个孩子互相推诿,都不肯出钱养老送终,那还不把你气死?我们养孩子,根本不是为了养老送终,也不是把孩子当银行存钱 --- ”

我奶奶当然是白着急了,因为我的那些“干爹干妈”根本没想过靠我养老送终的事,他们都有自己的安排。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姓李的美术老师,名牌美院毕业的,打成右派后,被下放到一个小学当老师,她为了不连累未婚夫,主动要求解除了两人的婚约。她一辈子没结婚,但她心情开朗,身体健康,上上课,作作画,过得悠然自得,看上去比同龄的女同事年轻许多。

李老师退休之后从老家找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可能是亲戚,她把那女孩接到城里来,还帮那女孩找到了一个工作。那女孩后来有了男朋友,成了家,一家几口都跟李老师生活在一起,平静而幸福。

记得我奶奶以前常替我发愁,说女孩子太聪明太会读书太娇惯了,以后找不到婆家。她那时经常用来吓唬我的话就是:“你这样这样的话,以后找不到婆家的。”

我满不在乎:“找不到就找不到!奶奶,婆家是什么呀?”

“婆家就是 --- 你长大了 --- 就不跟你爹妈住一起了,跟婆家住在一起。”

原来婆家这么可恶,居然想取代我的父母!我宣布:“我不跟婆家住在一起,我只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

“那是由得你的?”

越发觉得婆家是恶势力了,竟敢不由得我!

有时我奶奶不喜欢我的某句话,她会说:“你这样说话,以后你公婆不喜欢你的 --- ”

“公婆不喜欢我,我就不喜欢他。奶奶,公婆是谁呀?”

“公婆是你丈夫的爹妈。“

“丈夫是谁呀?”

“我怎么知道?丈夫就是你长大了要嫁的人。”

“我把他架哪里呀?”

我奶奶大概觉得我太稀泥巴扶不上墙了,胡答一句:“架房梁上!”

所以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恶势力跟房梁有些关系,但我不怕,因为我家在楼房里,我从来没看见过房梁,只在奶奶住的那种城镇居民的房子里才看到过所谓“房梁”。

我父母听到我奶奶这样说,就叫她别拿这些事吓唬我。但他们后来也承认有时还真的有些担心,怕他们培养了我反传统的自由性格,会害得我找不到婆家,或者跟公公婆婆处不好。我父母总是自我安慰:“现在是新社会了,到了她结婚的时候,这个社会肯定更加进步了,大家都自食其力,谁也不靠谁养活,哪里还会有旧社会那种恶婆婆?”

我出国之后,一直到二十六、七岁都没有男朋友,我父母从来不催我,也不问我,都相信这事最好顺其自然,有相爱的人就结婚,没有就一个人过也没什么不好,总比勉强结个婚但成天吵闹要强。

那时我妈妈从国内来看我,两人谈笑之间也说到恋爱结婚的事,我带着她去坐校车,到校园去玩,对她说:“呆会你上了车,到了学校,你放眼望去,看到哪个男生你还看得入眼,觉得配得上你女儿的,你就指给我看,我马上对他发起进攻,一定把他搞到手,不管他是已婚还是未婚,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 ”

两人在校园转了一大圈回来,我妈妈老实告诉我:“是没看见什么入得了眼的 --- ”

有那些终生未婚的老右派们摆在那里,我从来不为结婚的事发愁,有婚就结,没婚就不结。结了婚有结了婚的过法,不结婚有不结婚的过法,都可以过得幸福。

我非常清楚我的性格,知道我在什么情况下能容忍什么样的人或事,不管跟谁结婚,如果有动力,我可以把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处得比谁都好。但如果没动力,我可以把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处得比谁都很坏。这个动力就是爱情,所以为了我自己,也为了别人,我最好还是等到有爱了再结婚。

我也想过,也许过些年,等我再老一些,等我的女友们都结了婚,都去忙自己的小家庭,没时间跟我在一起了,等我读完书,没什么事忙活了,也许我会觉得孤独,也许我会决定不管有没有爱情,我都要找个人结婚。我觉得那也没什么,既然我孤独到一定要结婚的地步了,那么我也就有心理准备跟人凑合了,而凑合也就不会令我苦恼了,我甚至会感谢那个把我从孤独中拯救出来的人。

但在我没孤独到那个地步之前,我就不勉强嫁给我不爱的人了。

有人看了《十年忽悠》说:“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还有人能守住誓言,十年不变,真是很不容易。”

我很怀疑这人根本没读《十年忽悠》,只看了出版商的宣传,要么就是看了书但没看懂。《十年忽悠》里写得清清楚楚,男女主角都没想过守住誓言的事,因为感情是不受誓言约束的。在这十年当中,男主角没有跟别的人结婚,是因为他在别的人中没有发现一个让他爱到想结婚的人选;在这十年当中,女主角没有跟别的人结婚,是因为她在别的人中没有发现一个让她爱到想结婚的人选。

没有爱到想结婚,就不结婚,因为“人这一生,并不是非得有婚姻不可”。有了这个观点垫底,才可以减少不幸的婚姻。

为了避免对本集的误读,我在这里特别声明一下:关于婚姻和养老送终,我想说的只是别仅仅为了有人养老送终就勉强自己跟一个不爱的人结婚,而不是在号召大家都不要孩子,也不是在鼓吹人不用信守誓言,更不是在鼓动大家都忽悠十年再破镜重圆。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1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