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吾同树:一只鸟,在层云上飞

(2008-08-05 05:29:27) 下一个

(吾同树自杀前一天所写诗歌)

消失

一只鸟,在层云上飞
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
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
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然而
他无法穿透,他的力气已将用完
内心的虚弱,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
努力地煽动翅膀,依旧没能绕过
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
他爱的人都在下边
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
他们无法飞起,沉溺其中———
幸福和苦痛,在尘嚣中难分彼此
雨下了,寒凉的雨丝
没有零落的羽毛
再无孤独的影子
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
而大地,继续像垃圾场
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
梦在无形地蒸发,一切在缓慢地
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

---------------

上周五,青年诗人吾同树在位于东莞的家中自缢身亡。4天前,他刚被东莞一家报社录用。诗友们在悼文中提到,吾同树生前觉得生活压力大并且感到厌倦,而吾同树在生前的一篇文中也写到,他面临着极大的房贷压力。

据南方日报8月5日报导,8月1日最新一期的《文化周末》报纸中,封面上写着“最意网十大写手之一、青年作家李云龙青年诗人吾同树双双加盟本报”的字样,用的大号红色黑体和报宋字体。

据《文化周末》介绍,今年29岁的吾同树,原名曾桓开,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在《诗刊》、《星星》、《鸭绿江》、《北京文学》、《作品》等数十家全国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首),被《诗刊》评为“2007年度中国20位最具活力青年诗人”。

不过就在这期报纸出版的当天上午,吾同树在家中自缢身亡。《文化周末》负责人汪晟说,他回江西探访生病的母亲,周五上午打电话得知吾同树没有到办公室,于是又打吾同树的手机,却被告知关机,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上吊身亡。

据汪晟介绍,上周一(7月28日),吾同树在朋友的介绍下到《文化周末》工作。他很勤奋,每天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在汪晟的印象中,吾同树内向、儒雅、单纯,很有书生味,让他想起了以前的自己。

据成都商报报导,吾同树生前好友罗西透露,吾同树是在8月1日上午9时左右自杀的。罗西说,吾同树显然是下定决心赴死,“他的遗书有六页,写了四次,第一次是6月17日写的,第二天他又做了补充,7月又写了两次,对身后事做了详细的交代。”

据悉,吾同树生前曾面临着极大的生活压力并且感到厌倦。吾同树的好友赵原说:“小树的死,与诗歌无关,主要是因为在我看来不太严重的抑郁和生活的压力。”罗西也认为,生活的压力和抑郁可能让吾同树想不开,吾同树是农家子弟,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父亲又早逝,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他当年读大学的钱都是靠贷款。吾同树毕业之后相对比较顺利,今年年初,他和朋友到深圳合作开了一家文化公司,但这家公司并没有给他带来收益,反而让他亏了不少钱,两个多月前,吾同树回到东莞,成为一个失业青年。

朋友们猜测,导致吾同树自杀的可能是他的一次生病和供房压力,吾同树去年在买房后曾写过一篇关于房奴的文章,他在文中透露,向各方借钱凑够了首付10万元按揭买了一套房,他和女朋友需要在今后20年每月支付银行 2000多元的按揭款。罗西说,吾同树买的房子并不大,而在失业之后,女友的工资仅够支付按揭,加上生了一次病,生活愈发显得窘迫,“他走的时候,身上只有200多元现金,卡上剩下的存款也不到3000元。”

对于吾同树的死,诗友们除了感到无比痛心外,也在思考这个社会的生存压力。他的朋友赵原说:“在我们的思想和内心中,在我们对这个时代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中,一个诗人的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