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艾米:谦虚死人进步

(2008-08-28 06:42:47) 下一个
我奶奶没读多少书,但天生一个好记性,文革期间因为能将<<毛主席语录>>横流倒背而著名,经常被人请去表演。文革之后,不兴背语录了,我奶奶就拿我当知音,经常教我背语录,祖孙两人互相切磋,互为观众,煞是热闹,所以我很早就听说了“谦虚(又作“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

不过我奶奶是南方人,说话没卷舌音,于是这句话到了她嘴里就变成了“谦虚死人进步,骄傲死人落后”。

我那时还很小,不太懂语录的意思,虽然奶奶每教一段之前都会讲解一下,但我仍然是似懂非懂,所以每每背诵到这句,就有一种敬畏感,可能是因为跟“死人”有关。想到自己谦了虚或者骄了傲,就会影响到一位死人的进步或落后,感到很神秘,仿佛有根看不见的线索,把自己跟一个死人栓在一起了一样。

我是个憋不住话的人,所以早早地就跑去问父母:为什么我谦了虚,死人就会进步呢?是哪个死人?是不是你们讲过的那个掉大粪池里淹死的小孩?

我父母都是南方人,虽然后来在北方读书工作,但从来没染上北方那种舌头卷到喉咙里去的毛病。为了他们自己的教学和交流方便,也为了我上学和交流方便,他们家里家外都是说普通话。他们也有卷舌音,而且很准,但都只卷到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那一段。他们也没忘记自己的家乡话,所以一听我的问题,就知道我又搞歪了。

进了小学,才发现这个“谦虚死人进步”还真神得很呢,我们老师也知道,而且一下就当成个金箍,箍到了我头上。

那金箍真是戴得"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我还才读小学,功未成,名未就,就戴上了“骄傲”的帽子,时刻被老师念紧箍咒:“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评语上也每每有个阴险毒辣的“希望今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

我父母是经历过文革的人,深知“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是多么大的一顶帽子,差不多就等于从政治上判了你的死刑,群众群众不喜欢你,领导领导不信任你,无影无形的,你就处处倒霉。

我父母很紧张,跑去问老师:到底我们家艾米是怎么样不听取群众意见的?

老师见家长找上门来了,不敢正面交锋,很狡猾地说:“我没说她不听取群众意见啊,我这评语上不是写着‘希望’吗?”

凭我老爹老妈的辩才,驳倒老师自然是不成问题的,但他们哪敢呀?自己的女儿还要在老师手下讨生活,你敢得罪她?除非你吃了豹子胆。

我父母只能转而改造自己的女儿,他们让我好好想想,到底老师为什么会说我骄傲。

我哪里知道老师那些弯弯心肠?我只知道如果是我同桌那小子趴桌上,我的老师就说他不爱学习,懒得像猪,吃了睡,睡了吃;但如果是我趴桌上,我们老师就要说我骄傲了:“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以为你读了几本书就很了不起吗?你就有资格骄傲自满了吗?老师讲课你就可以不听了吗?告诉你,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怀念我那“谦虚死人进步,骄傲死人落后”的年代! 死人进步,死人落后,关我什么事?可现在被老师搞成了“活人进步,活人落后”的大问题,而且这个“活人”不是别人,正是在下我,那日子真是太难过了。

我父母百思不得其解:老师怎么知道你读了几本小说呢?是不是你在老师面前夸自己了?

这真是活天的冤枉!我看的那几本书,全都是超出我年龄的书,不认识的字一大堆,看都没看懂,我怎么会跑到老师面前去丢丑?万一老师要考我一下,岂不是自讨苦吃?要知道,小学的学生是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师的,其崇拜程度不亚于日今粉丝对歌星的崇拜。再说,我们的老师就像天朝皇帝一样,除了站讲台上给我们讲课,吼吼那些愚笨痴呆的学生,搡搡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从来就不跟我们打成一片,就算我有那个胆,也没机会在老师面前卖弄。

既然我没在老师面前夸我读过几本书,我父母也没在老师面前提过我读过几本书,这事就成了一个无头案,我至今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我读了几本书的。但就因为这么一个“知识污点”,我就平白无故听那个老师念了几年的紧箍咒。

我曾经写到过一个林老师,是个年轻女孩,她是摘下我头上那个金箍的救命恩人。她没有因为我“读过几本书”,就把我DEFAULT成骄傲一族。她自己也“读过几本书”,很鼓励我们读书,她有时还专门跟我探讨那些我们都读过的书,每每被我稀奇古怪的评论和张冠李戴的讲述逗得哈哈大笑。

但林老师这样重视学生个性培养,真正把学生当平等的人来看待的老师,在那个时代的小学里,是比较异类的。她的穿着打扮,教学方式,恋爱婚姻等,都受到一些愚民的攻击,那些人说不出什么来,但就是看不惯她,所以总说她“骄傲”“看不起人”“盲目自高自大”。虽然她教的班成绩很好,但总被人怀疑是做了手脚的,最后她被排挤出去了。

进了中学之后,我就再没遇到过念“谦虚”紧箍咒的老师了,学习成绩成了第一位的事,老师不管你谦虚还是骄傲,只要你学习成绩好,能为班集体增光,你就是好猫,老师就喜欢你,把你当个宝。

读了这些年的书,又在不同国家生活过,我的体会是:越是自己没本事的人,越爱批评别人骄傲,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了别人比TA强,TA担心别人瞧不起TA,于是就时时刻刻觉得别人在骄傲,在瞧不起他。

比如反砸这事,我反砸过那个连“适时而纯洁的死亡”是谁说的都不知道的巢诗人,也反砸过以周瑟瑟为首的“本能派”。诗人挨了砸,或反击,或失音,或骂人,但没谁批评我态度不好的,也没谁说我骄傲的,更没谁叫我海纳百川的。原因很简单,人家是有名的诗人,我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海,他们也不是川。

但当我反砸“山楂树之恋吧”里那个连“绿豆汤”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就长篇大论批判静秋的人时,当我反砸那个把爱情的“对等”当成爱情的“平等”的人时,那群“绿豆汤”就炸了锅了,仿佛我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似的,开始纠缠我的“态度”,叫我“海纳百川”,叫我先学会做人,命令我要谦虚,低调,讲礼貌。

有个ID十分人妖化的网友还说了这样一段名言:你是作者,你就得接受读者的批评,哪怕是骂你的,你也得受着。

这是那家的王法?什么地方写着作者必须接受读者的批评,不能反驳,连挨骂都得受着?接受不接受一个意见,不是根据批评者身份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被批评者身份来决定的,而是根据批评是否正确来决定的。正确的,就接受;不正确的,就不接受。这么简单的道理,在中国就可以被歪曲得那么厉害,是有其深远的文化根源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独有的,那就是凡是傻子、愚民、庸才、无所作为的人,都DEFAULT成谦虚的,先天就谦虚,后天也一定不会骄傲;而那些有点天才的、有点能力的、有点才干的、有点成就的的人,则一律DEFAULT成骄傲,先天就是骄傲的,后天也一定骄傲。

在这样的文化里长大,很难不接受这种观点,潜移默化,酱缸效应,都使我们既深受其害,又推波助澜。当我们看到一个傻瓜吹嘘自己多么伟大时,我们不会认为他骄傲,我们会想:“有病!” 但如果有人问:“傻瓜那算不算骄傲?”,我们会说:“他骄个什么傲?他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一个傻瓜,发傻而已。” 同样,我们对傻瓜庸人之类的人也没有谦虚的要求,我们会说:“他拿什么谦虚?”

于是,谦虚就成了有才干的人的独家责任,是衡量他们有没有涵养的重要标志,而骄傲就成了有才干的人的独家罪名,像如今的“移民倾向”一样,只要你有点才干,我们就要先假定你是骄傲的,除非你用事实证明你的谦虚。

但我们口口声声说的“谦虚”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呢?

有位网友曾经摘抄了一些世界名人论谦虚的语录,用来教导我如何做人,但她并不知道这些世界伟人是如何界定“谦虚”的。人家那个“谦虚”跟我们常说的那个“谦虚”并不一定是相同的。比如英语里面的“MODEST”,主要是指不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实力有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是说,人家说的那个“谦虚”,是针对自己的,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用来指教别人的。

但愚民爱用来要求别人的那个“谦虚”,则主要是指态度的,因为谁能知道别人的内心?逼着别人谦虚,也只能逼到态度谦虚的地步,人家在心里不知道在怎么骂你。据说<<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曾遇到到一个工人(?)批评她的写作,她态度很好地接收了批评(那个年代,不接受不行啊),但当她回到家里,关起门之后,她把那个批评她写作的外行狠狠骂了一通。

中国文化里的儒家学说非常推崇君子,而所谓君子,讲究的是“修身养性”,是谦虚谦和,所谓“谦谦君子”是也。君子在那里修身养性,修出了“涵养”,修出了“胸襟”,但他们修得越好,受到的束缚就越多,就越不敢“跟小人一般见识”。而小人呢?他反正是不讲什么修身养性的,所以他没涵养,没胸襟,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有谦虚的必要,别人也不这样要求他。

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幕:从上到下,都是愚人当道,不学无术的人可以当领导,外行可以领导内行,愚人比谁都活得滋润,他想批谁就批谁,他想砸谁就砸谁。批到你头上来了,你就得接受,并且要虚心接受;批错了,也没什么,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没有人想着先核实一下到底有没有愚人指出的那个缺点或错误,更没有人因为愚人批得不对就来个反批评,于是愚人得到了鼓励,至少是一点亏都没吃,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提的意见是对还是错,下次更加信口开河。很可能你很看不惯愚人的那种行径,但你的君子情结阻拦你直言不讳地批评愚人,于是你安慰自己说:我们对人要宽容,不能跟愚人一般见识。

但这不是宽容,而是纵容! 纵容愚蠢,就是亵渎智慧;纵容不学无术,就是扼杀求知上进。

凡是有点涵养、有点素质、有点才干的人,都可以问一下自己:我头上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个“谦虚”的金箍?如果你还没受过那个金箍的迫害,那你就这样想象(回想)一下:当你看到我反砸愚民的时候,你是个什么感觉?

1、如果你非常反感,看不下去,那么恭喜你,你头上可能没那个金箍,你属于幸运一族,你不必思考谦虚的问题了,你已经DEFAULT获得了谦虚豁免权,可以直接去砸那些头上有金箍的人了。

2、如果你赞成我的观点,但对我的言辞激烈有所保留,心想:“唉,其实艾米的观点我还是很赞同的,但如果她不那么激烈,效果可能更好”。或者:“别理那些人,你不理他们,他们自然走了。” 或者“我们都喜欢看你写的小说,你别花时间砸那些人了吧,把时间花在为我们写小说上,不是更好吗?”

那么我同情你,你头上戴了那个金箍,可能还没人对你念过紧箍咒,所以你的头还没疼过;也可能你被人念过紧箍咒,但你觉得那是应该的,而你现在指望用你的“涵养”来换取安静和安宁。但你没有看到,我也曾经是这样想的,以为呆在自己博克就能避免跟愚民打交道,但事实证明愚民比我们想像的还要脸皮厚。

3、如果你赞成我的观点,看到我反砸愚民就觉得解气,那么我恭喜你,你终于把头上那个金箍去掉了。

等到大家都去掉金箍的那一天,中国社会一定会形成一个以有才为荣,以无才为耻的社会,只有那样的社会才会解放人的个性,促进每个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现代社会。不然的话,无论谁上台,无论什么样的制度,终究都会变成愚民当道的社会,而一个愚民当道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现代文明的。

还是我奶奶有远见,若干年前就知道“谦虚死人进步”,可不是吗?中国这种虚伪的“谦虚态度”,只能使那些“死人”(脑子死了,良心死了,正义感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死了) 向着比傻大国“进步”。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7)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