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还要收多少税费,教育投入才能基本达标?
(2008-05-27 06:28:19)
下一个
还要收多少税费,教育投入才能基本达标?
2008-03-31 中国青年报 童大焕
早在1993年,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纲要就提出,到2000年,教育财政投入要达到GDP的4%(世界平均水平高于6%)。现在已经到了2008年,离此目标仍然相距甚远。原因何在?3月25日举行的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对此表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制约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新京报》3月26日)
中国民间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遇到什么事情没办好,“没钱”两个字最好打发。科学技术水平上不去,因为没钱;大学办不好,因为没钱(但几十亿几百亿砸进去,也没见砸出大人物,砸出的是大楼和大楼阴影下的腐败,以及至少2000亿元的银行欠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全国的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低,也是因为缺钱。
赵路说,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0亿元,占GDP的比重大致上是占20.8%,不到21%。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占GDP达到4%或者5%,但人家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40%,接近50%,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财政蛋糕是既定的,比重偏低当然也就制约了我们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但是上面的财政收入,只是一个非常窄口径的“预算内收入”。在中国,政府收入还有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预算外收入”。除了预算内收入公开在桌面上外,各级政府还有与预算内收入等量齐观甚至数额更大的预算外收入,这部分收入是秘而不宣藏在桌子底下的。这部分收入有多少?按照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在《中国经济时报》撰文所估计的,2007年计有:社保收入8000亿元,土地收入1.2万亿元,罚没款收入1.67万多亿元,此外还有国企利润1.62万亿元(这是国家的公开数据)。仅此几项,就是5.29万亿元,比桌面上的财政收入还多。如此计算,政府总收入达到10.42万亿元,占全年GDP24.4万亿元的42.7%!而在任何国家和地区,这些收入都是要统统计入政府公开的财政收入的。
按照《新民周刊》3月24日的专家数据,2007年政府总收入也不会低于9万亿元,也就是财政收入不会低于GDP的37.2%。此外,政府去年还发行债券10万亿元。这些钱都哪里去了?大都用于政府投资和行政性开支。而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行政开支,里面都充斥着大量的腐败。温家宝总理在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呈易发多发态势,少数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一些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反腐倡廉任务十分艰巨……依我看,反腐败还得从根本的政府职能转变上入手,事半功倍,因为大部分大腐败都集中在政府投资领域。
政府行政开支方面,也都是“公开的奢侈”。看看那些竞相奢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和官员屁股下的座驾就知道,众多人民的公仆早已过上了比主人挥霍浪费得多的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早就颠了个个儿。
除了上面“桌面上”的“预算内收入”和“桌面下”的“预算外收入”,中国公民仅在教育领域就还有两大块明摆着的“税收”,却什么账都没有入,由各学校“化整为零”了!它们是:开发商无偿建校的费用和广大家长的择校费和借读费。很多新建小区,政府都要求开发商配建学校,建好后无偿交给地方政府使用。我不知道学校的地皮是划拨的还是开发商一并招投标得来,但建校的几百上千万元费用,却毫无疑问被开发商分摊到楼价里了。至于择校费和借读费,也是大数目。借读费一般针对的是没有当地户口的孩子,择校费则不管有无户口几乎“一视同仁”。北师大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平均择校费用超过2万元。
我们还要收多少税费,教育投入才能基本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