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十个小时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读这本书之前,看到很多“名人”的推荐中都提到“流泪”,我以为我也会流泪。可是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竟然没有。不是情节和故事不感人,也不是我“堕落”得只关注鼻尖下的喜怒哀乐,而是我习惯了言情小说惯常的表达“伎俩”,用事先处处埋好的“催泪弹”炸得你鼻涕泪流死死抱着纸巾盒。可是作者并没有像某位“阿姨”一样豁出老命地煽情,她就像儿时的一个大姐姐在哄你睡前浅浅道出的一个遥远时代发生的故事一样,让你慢慢地就进入了梦境。那人、那事遥远又模糊地浮现在你的梦中,再由着你的想象把它清晰地印在某个人的身上。那个人带给你永远不能言说的爱、痛、憾、恨。
当我小心翼翼地像收好心爱之人的情书一样收好这本书,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已经凌晨时分,这时天上正飘着绵绵秋雨,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的一片,和我的心情一样。雨水打在脸上,冰冷地滑到唇边,用舌尖一碰居然是涩涩的味道,心中顿时泛起一丝酸楚,原来我一直在流泪,心在流泪,因为夺眶而出的眼泪是承载不了那绵绵不绝的肺腑之痛的。
如秋叶之静美——静秋。作者用名字给静秋作了纯美、安静的写意画,作者用情节给静秋作了青春的、色彩斑斓的工笔画,构造了每个男人心中一个真实细腻的“静秋”,在一个被“打倒”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倔强地渴望着一切美好。
建新,一个时代烙印深刻的名字,或老三这个普通的有点土的名字。但是,作者赋予他的并不是如他名字般的性格,相反他浪漫、叛逆、等等甚至与时代相悖的性格,在那样一个压抑和政治化的环境里,轰轰烈烈地追求自由的爱情。
故事很简单,一个纯真、可爱、美丽但又出身不好的女孩爱上了一个浪漫、真诚、无私但又身患绝症的男孩。情节很复杂,生存的艰难、身份的差异,时代的环境下内心的斗争和爱与死亡的探寻。在那棵茂盛的山楂树下,那首动听的《山楂树》歌声中,演绎着两人与那个时代不合事宜的爱情故事。
整部书仿佛没有高潮,故事情节中没有大悲大喜,一切都在两人的关系的递进中徐徐展开,平静地就像婚礼主持在陈述两人的爱情史。但又似乎处处都波澜起伏,情节在静秋的心里活动中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就像在漆黑的小巷中摸着凹凸不平的石头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心中忽暗忽明。一直到老三流下两滴红色、晶莹的泪,忽然看见前方刺眼惨白的光亮,心才訇然落到地上发出响亮的清脆。
每个男孩的心中都有一个“静秋”,而每个女孩的心中也会有一个“老三”。每个人都在心底雪藏着和期待着那份本真的爱。这本书让我们找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照的“汉化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情圣”,让我们对爱情和死亡有所思考。
这是个爱情悲剧,悲在造物弄人,相爱的人天人阻隔。但它却不“悲”,让人微笑含泪,掩卷闭目,因为相爱的人都得到了爱的最大释放。对生的人来说拥有的是最最美好的爱的回忆,对死的人来说能在最爱的人呼唤声中步入另一个无知无觉的世界。
所有真爱的过程都是相似,但结果都千差万别。每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似乎都以悲剧结尾,就连童话里的公主与王子喜剧结尾又有谁真的看到呢?并不是因为谁够有力量、善良,就有天使帮忙实现爱的愿望,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没有人或学校来教授爱情,只能凭着自己的感受力和爱的理想去实践。尽管从古到今有无数的爱情故事和范例,但爱情的智慧不是白白长出来的。别人用自己的故事或经验教训告诉你,你都不可能真的学会。只有自己经过了,你才算真正长了智慧。所以每代人都在犯同样错误,都在用自己的错误去告诫下代人,而下代人又在犯同样的错误。
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在于:爱到底是无私地奉献还是自私地占有?当我们现代人为爱是何物而辗转叹息的时候,老三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爱是彼此情投意合、相互奉献、忠诚于对方、长相厮守和浪漫感觉,更深层的内涵则有两性平等、对性的理性认识以及对弱势女性的倾斜性保护。这也是这本书的最高的精神主题。有些人将其上升到“性恶论”的层面,个人认为纯属多余。因为每个时代对“性”认识都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不能够全面地对比,在叫嚣着“性解放”的当下,“老三”的行为对很多人来说是多么的虚伪甚至是“变态”。
“性解放”在当今只是“人性、本能”等响亮词语鼓动起来的情绪性行为。在没有道德的指导下,“性解放”就是长期性压抑之后的性亢奋而已。时代进步了,但是人们道德感并没有随着GDP一起增长。在“性解放”的背后是:男人包二奶,玩小姐,养小蜜,而女人作为更低等的性商品的角色因此更明确了,她们依然是被设计、被驯服、被占有和被遗弃。如果有人说老三和静秋就像是关在笼子里的猩猩,被新世纪的人们轮流参观,参观完后,一边继续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与自由的性生活,一边却意淫着“那个时代的纯真”的话,这个世界是一个肮脏的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人不再由大脑来支配,而是相反。9被颠倒成了6,爱情变成了“69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