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广成子:“山楂树”动了谁头上的疮疤?

(2007-09-28 04:15:53) 下一个
 阿Q因为头上长了“以为不足贵的”癞疮疤,就“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对于一些人,《山楂树之恋》宣扬纯洁的爱情,就像在在阿Q面前说“赖”。

最近,一个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爱情故事——《山楂树之恋》,在几个月内迅速成为海内外追捧的“网络时代的手抄本”。书中“一尘不染”的爱情,引发了一部分“现代人”的反感,纷纷大声疾呼“最干净的就是最变态的、最邪恶的”,“是对正常的人性的嘲弄、否定与践踏”。

其反应之大如同阿Q听到了“赖”字。

不得不承认,所谓“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宣传。但问题在于,即使爱情真的有干净和不干净之分,这场“山楂树之恋”不是不“干净”,而是称不上 “最干净”,世间比这还“干净”的爱情还是应该有的,只是不为人知而已。除此之外,这个故事的发生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可以认定为真实,并不违背常理。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一些人看到了“纯洁”和“感动”,另一些看到了“邪恶”和“反动”,如同面对一个闪亮的灯泡,有的人看到的是光明,有的人看到的是“羞辱”。

一个反对者评论说“最干净的就是最变态的”。这岂不是说干净就等于变态?其实,说这话的人是被误导了。听到了宣传说这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就相信那就是 “最干净”的了,进而默认了自己的爱情则是“不干净”的,这是一种不成熟和不自信的表现。任何年代的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认为“干净”的爱情,80后的“干净”的爱情未必非和60后的干净的爱情表现为一摸一样,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自己、对方以及爱情的忠诚。

另一个反对者评论说“书中宣扬不开花的山楂树,才是美的”,“这种灭绝人性的爱情,更为邪恶,是对正常的人性的嘲弄、否定与践踏。”

这也是急于自我辩护而没有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书中这段“美的”爱情,因为男主人公后来的不幸死去没有开花结果而让人怜惜,并非因为“不开花”才是美的。孔子说“无可,无不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也许男主人公并非不想“开花”,只是在等待自己心中的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而已,并非否定人性。如果男主人公不是罹遭不幸,该开的花迟早会开的。

 山楂树反映的不是“爱情需要对肉体的高度蔑视”,而是人性,被压抑的人性不但不是“非人性”,反而是“人性,太人性”——人性总是受到压抑的,没有压抑感就体会不到人性的存在,只是个人底线不同而已,并不是否定现代人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懂这一点,就不懂得宽容。

如果有人看了这本书,就说“诺,这才是爱”,那是错误的;如果有人听了这话,反驳说“这根本不是爱情”,那么也是错误的。

爱情在不同环境下表现也不同,如同“道可道,非常道”,不同的事物承载相同的“道”而并行不悖。就像日本既盛产极端“干净”的青春偶像电影,也有很多少儿不宜的电影,不能不说这两方面都符合日本人的本性。

又有反对者说“很少有人性能够抵挡得过瞬间的真实,古往今来,在礼教森严的古代,因为男女大防的缘故,少男少女甚少得见,于是,偶尔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托付终身,迫不及待地就做下那事。”
看来,《鹊桥仙》中的两句应该改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做下那事百度”了。

实际上,有的人只看到“偶尔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托付终身,迫不及待地就做下那事”,而看不到,这两个人是夫妻关系,并且长期分居两地。只看到“做下那事”,而看不到在做那事之前有很多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可以做下那事而没有做。

阿Q就要从课本上消失,而社会上却到处有阿Q。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