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叫兽:读于丹不如读山楂

(2007-09-18 04:13:26) 下一个
朋友说《山楂树之恋》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因为这句话的诱惑我把这本书读完了,并且知道了一个叫静秋的女人,知道了那个贫穷而充满理想之光的年代男人和女人之间纯洁的爱情,而这些或许是我们现所缺失的东西。那种为了爱,为了他人而完全付出的勇气和信念,正是这些使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的双眼开始湿润。

    也许,只有在那个时代才能产生如此纯粹的爱情,而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产生爱情的土壤,它已经干涸,象散去的烟花一样,那些美丽与悠伤只是残存在于指尖的回忆,我们已经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所有事情简化到原始的状态,似乎除了性和金钱外再没有其它,我一直在寻找原因,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这一切不需要别的,需要的是我们内心的善良,这是我们能够获得爱情与人性之美好的唯一法宝。

    在这个女人不是女人,男人愧为男人的年代。《山楂树之恋》的主人公静秋再一次把我们拉回到女人的母性时代,静秋几乎包含了中国女人所有的美德,善良、聪明、矜持、宽容......,正因为这些使身为军区司令的儿子老三为她如此付出,直到白血病夺去他的生命。生命地终结对于老三来说应该是无怨无悔的,因为他爱着静秋,是爱的力量让他能够如此善待静秋,善待身边每一个人,为了爱他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甚至在能够“得手”的时候也没有与静秋发生关系,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当你真正地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把她当成圣母一样去尊敬,没有性行为的爱情被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这种爱情应该是男人与女人超越了上帝之手的爱情,因为它没有欲望的需求,没有金钱的需求,它是那么纯粹,纯粹的让我们感到无法接受。这样的爱情,这样的男人和女人并不是小说人物,如同作者所言,这部小说基本上是真实的故事,这或许是《山楂树》为什么如此感人的原因。

    人性之善,一直是我们所期待的,而人类的文明所努力追寻就是至善,这是每一个活着的人所难以达到的。在这个信仰馈乏的时代,我个人对于善与爱的理解与希望仅仅如此:不去伤害别人即为善,不去夺人之爱即为爱。而现在看来,这仅仅是带着绝望的冷漠的理解。长久以来,我的内心始终充斥着这样的感觉,挥之不去。因为我找不到可以让我坚持善良与付出的支撑点,我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影响我从善的理由,因为我们没有内心的信仰,更没有抬头仰望天空。

    我们生活的周遭到处都是善与爱的礼教,但这些空洞的学说并不能真正感动我们,影响我们。因为仁与善,爱与情,并不是可以用概念以及定义来框定的。比如旧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比如我们把孔子当圣人,以为圣人可以影响我们,于是乎我们找到了他的著作,但是当我读完之后,我没有被深深感动,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些公式而已。而不幸的是,在缺乏真正的爱情、缺乏真正的人性之善的时代,更多的人们一直躲在圣人的影子里用公式来指导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礼教之教并不于教,而在于影响,《山楂树》并不是经典著作,更不是圣人之言,它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普普通通的爱情故事,但正因为它的平凡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

 这几年来,我一直反对经典,我的反对并不是经典本身,因为这毕竟属于历史学范畴的事情,我所反对是那些利用经典,或者仅仅是经典的公式上再加上公式的解说,这种解说竟然煽起了民众无数的热情,盲目的热情。就拿于丹来说,她解读《论语》似乎是想告诉人们,圣人之言行多么的伟大,我们要照着圣人之说去做,但是我想无论如何解读《论语》都无法使人们有从善之举,只不过多些理论的依据而已,这样的解读不知有什么意义。

    我希望更多的读者看到《山楂树》,而不是看什么《论语》。我希望更多的人认识静秋,认识老三,认识爱情,认识人性的美好,而不是认识于丹,认识这些泡在经典中吃经典饭的人们。因为我们从善的唯一之路就是:感同身受,是那些从点点滴滴中能让我们感到爱的力量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爱同样需要现身说“法”,人性之美需要人去发现,需要每一个平凡的人去从善,去爱,靠圣人,绝对不够。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